神经浸润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及其预后的关系

2024-03-12 09:24冯鹏飞胡景岚宋红杰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3期
关键词:癌栓脉管病理

冯鹏飞 胡景岚 宋红杰 张 鹏

胃癌(gastric carcinoma,GC)多发于50岁以上人群,且死亡率居高不下,该病的发生与病菌感染、工作压力及生活压力增加、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免疫细胞浸润、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且近年来GC呈现年轻化倾向[1-2]。早期GC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但多数GC患者早期无特异性症状,仅出现腹部不适、上腹部疼痛等症状,易与胃炎、胃淋巴瘤等疾病相混淆,导致病情延误,加大临床治疗难度,不利于改善预后[3]。而GC预后与多种因素存在明显关联性,神经浸润(perineural invasion,PNI)主要是指癌细胞对患者神经系统造成一定影响,并有可能经过神经鞘等神经系统向其他部位转移,对患者预后造成影响[4-5]。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74例GC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PNI与GC临床病理预后表达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5月我院274例G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有无PNI将患者分为PNI阳性组(n=65)和PNI阴性组(n=209)。PNI阳性组:男女分别为43、22例;年龄29~82(53.19±2.06)岁;肿瘤直径:1~13(5.87±0.62)cm。PNI阴性组:男女分别为137、72例;年龄28~81(52.97±1.98)岁;肿瘤直径:1~13(5.84±0.58)cm。2组患者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X线、胃镜及临床病理检查确诊为GC;②均采用手术治疗;③无其他原发性肿瘤患者;④无免疫治疗史。排除标准:①术前接受过放疗或化疗;②存在远处转移;③急慢性感染病患者;④严重骨髓抑制患者。

1.3 方法

1.3.1 资料 收集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获取GC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手术切除部位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共发放274份调查问卷,全部有效收回。

1.3.2 病理评估 对GC患者的病理组织切片进行固定及石蜡包埋切片,实行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病理学检查,于显微镜下观察染色切片,并由3位病理学专家讨论,确保意见一致,癌细胞浸润至神经束时判定为PNI阳性。

1.3.3 术后随访 术后5年中每隔6个月随访1次,对患者病史进行询问,并进行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CT检查等,1年1次胃镜检查,可通过上门、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

1.4 观察指标

①PNI与G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单因素分析。②PNI与G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多因素分析。③GC患者预后单因素分析。④GC患者预后多因素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NI与G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PNI阳性与GC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手术切除部位、根治度无明显关联性(P>0.05);PNI阳性与GC患者分化程度、TNM分期、T分期、N分期、脉管癌栓有明显关联性(P<0.05),见表1。

表1 PNI与GC临床病理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例,%)

2.2 PNI与G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化程度为低分化、TNM分期为Ⅲ期、T分期为T4期、N分期为N3期、有脉管癌栓是影响GC患者PNI阳性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PNI与G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2.3 GC患者预后单因素分析

GC患者预后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手术切除部位、根治度无明显相关(P>0.05);GC患者预后与肿瘤直径、TNM分期、脉管癌栓、PNI有明显相关性(P<0.05)。见表3。

表3 GC患者预后单因素分析(例,%)

2.4 GC患者预后多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 cm、TNM分期为Ⅲ期、有脉管癌栓、PNI为阳性是影响G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4 GC患者预后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GC是临床上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较复杂,主要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且该病具有病情发展迅速、生存期短、预后差等特点,易对患者健康造成不利影响[6-8]。早期对GC患者进行有效的手术治疗可明显提升患者的生存率,但由于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现时病情已加重,并可能发生PNI[9]。PNI是癌细胞对神经束或神经束膜进行入侵的一个过程,在胰腺、胆道、头颈部等恶性肿瘤中多发,能造成神经细胞轴突进一步生长和繁殖,导致神经纤维不断增粗,造成癌细胞局部扩散和迁移[10-11]。因此,探讨PNI与GC患者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预后情况,有利于临床选择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升患者5年生存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PNI阳性与GC患者分化程度、TNM分期、T分期、N分期、脉管癌栓存在明显关联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化程度为低分化、TNM分期为Ⅲ期、T分期为T4期、N分期为N3期、有脉管癌栓是影响GC患者PNI阳性的危险因素(P<0.05),初步说明PNI与上述因素存在一定关联性。分化程度能够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低分化程度的肿瘤细胞粘附性显著下降,发生侵袭和转移的风险更高,更易引发PNI。术后T分期是划分TNM分期的主要参考依据,T分期可以反映肿瘤浸润深度和肿瘤进展情况,随着肿瘤浸润深度的加深,GC周围微环境会分泌更多的神经营养因子及生长因子,进而对癌细胞产生较强的趋化作用,加大PNI发生风险。而浸润深度的增加又会直接影响TNM的分期情况,分期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越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及PNI等情况。脉管癌栓主要指癌症形成栓子之后脱落至血管中,并伴随血液流动转移到其他部位,形成大小不一的转移性病灶,而发生血管侵犯的几率越高,则PNI的可能性越大[12]。经进一步研究发现,GC患者预后与肿瘤直径、TNM分期、脉管癌栓、PNI存在明显关联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 cm、TNM分期为Ⅲ期、有脉管癌栓、PNI为阳性是影响G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肿瘤直径越大,TNM分期越高,说明癌细胞侵犯的范围越广,恶性程度越高,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就越高,常造成患者预后不良。脉管癌栓的存在往往意味着GC发生扩散和转移情况,且治疗后容易复发,导致患者5年生存率降低。张树朋等[13]在研究中指出,PNI阳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PNI阴性患者。PNI常发生于GC患者的中晚期阶段,患者的癌细胞浸润程度加深,容易侵犯到血管及淋巴管,导致预后不良。临床应积极研究PNI、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对GC患者预后的影响,不断发掘治疗GC的新方法,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PNI与GC患者的分化程度、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存在相关性,且存在PNI的GC患者往往预后不良,5年生存率较低,临床可将PNI作为诊断和评估GC预后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癌栓脉管病理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对门静脉癌栓的新认识与新实践
对门静脉癌栓的新认识与新实践
18F-FDG PET/CT预测肾细胞癌伴下腔静脉癌栓侵及下腔静脉壁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开展临床病理“一对一”教学培养独立行医的病理医生
右蝶窦脉管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乙型肝炎相关肝癌合并门静脉左支与右支癌栓患者根治术后预后研究
脉管复康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和米诺地尔外用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高频电凝与非手术治疗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