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息肉癌变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内镜下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2024-03-12 09:24程艳敏关胜男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3期
关键词:癌变息肉结肠

程艳敏 关胜男

结直肠癌为临床外科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临床患病率和病死率较高[1]。临床当前治疗结直肠癌多以传统开腹手术为主,能从一定程度上切除病灶,但难以准确定位[2]。随着近年来医学技术和微创医学发展,内镜手术在结直肠癌治疗中逐渐应用与推广,能够降低手术风险,安全性高[3]。但针对内镜手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癌变的研究鲜有报道。鉴于此,本研究对结直肠息肉癌变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予以分析,并对内镜手术治疗效果、安全性展开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结直肠息肉癌变患者106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术式不同分成内镜组、对照组,各53例。内镜组中男性29例,女性24例;年龄为26~79岁,平均年龄为(56.95±6.18)岁;体质量指数(BMI)范围在18.5~28.6 kg/m2,平均在(23.85±2.67)kg/m2;发病部位:8例近端结肠,43例远端结肠,2例未确定。对照组中男性30例,女性23例;年龄为28~80岁,平均年龄为(57.34±5.62)岁;体质量指数(BMI)范围在18.5~28.4 kg/m2,平均(23.76±2.59)kg/m2;发病部位:11例近端结肠,41例远端结肠,1例未确定。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对比。本研究获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入选患者均经影像学、病理诊断为结直肠息肉癌变,符合2017版《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4]、第七版《AJCC肿瘤分期手册》[5]提出的的消化道早癌与癌变病变中结直肠息肉癌变相关诊断标准;②年龄>18岁,临床资料完整;③肠道准备完善,对黏膜观察无影响;④检查显示形态为息肉,而病理检查显示是腺瘤性息肉合并重度、不典型增生/癌变;⑤结直肠镜至回盲部;⑥患者和其家属对本研究均了解,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伴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凝血功能障碍者;②结肠镜未至患者回盲部;③肠道未准备完善,对黏膜观察存在显著影响;④存在结肠手术治疗既往史;⑤合并浸润性结肠癌、遗传性/非息肉行大肠癌与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疾病;⑥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1.3 方法

1.3.1 临床资料收集 在所有患者入院接受诊治期间,通过自制临床病理资料调查量表详细了解、记录临床资料,以开展临床特征分析,包括患者性别、年龄、BMI、吸烟史、发病部位(近端结肠、远端结肠)、临床表现、病理类型(重度不典型增生、黏膜内癌)、大便潜血、息肉形态(带蒂、广基)、息肉直径等资料。

1.3.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接受结肠镜检查,对病灶予以初步定位。(1)内镜组:接受内镜切除术治疗,术前24 h给予流质饮食,并给予清洁肠道药物与肠道抗生素。结肠镜镜检前4~6 h,指导患者服用2 L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等相关溶液,于2 h内服完;镜检前3 h口服西甲硅油乳剂。具体如下:①高频电圈套器切除术:首先通过高频电圈套器将带蒂息肉切除,利用高频电发生器产生的电切电流与电凝电流、混合电流对组织实施切除与凝固、炭化处理。②EPMR(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适用于难以一次性彻底切除的EMR(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巨大平坦型病变,病变大小>2 cm,需实施反复切除。③EMR:适用于<2 cm的广基息肉,用一次性内窥镜注射针将0.9%氯化钠生理盐水250 ml+1 ml盐酸肾上腺素+0.1 ml亚甲蓝配置液准确注入病灶基底部,让病灶隆起处和黏膜分离,再经透明帽法或者(及)圈套器实施切除。④ESD(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适用于直径超过1 cm,行EMR切除术后部分残留或是复发,或是直径超过2 cm,需行内镜一次性根治切除的结直肠病变/消化道早癌,或是反复活检无法明确癌变的部分低位直肠病变,或是抬举征显示阴性结果的腺瘤等治疗。在内镜引导下用一次性内窥镜用注射针将0.9%氯化钠生理盐水250 ml+1 ml盐酸肾上腺素+0.1 ml亚甲蓝配置液准确注入病灶基底部,让病灶隆起处和黏膜分离,对癌变部位和直径大小、浸润深入进行仔细观察,合理选择电刀对固有肌层、黏膜层相关组织实施分离,并完整剥离病灶黏膜下层,将病变完整切除。后对创面血管、边缘状况进行检查、处理;若出现活动性出血,可借助止血钳、钛夹或是氩气刀实施止血。⑤热活检钳钳除术:针对最大横径小于0.5 cm的息肉,可通过上述方法切除,但因热活检钳钳除术可对正常结直肠粘膜组织造成损害,需慎用。(2)对照组:开展常规开腹手术切除治疗,术前24 h给予流质饮食,并服用清洁肠道药物与肠道抗生素。术前30 min静滴抗生素,给予气管插管全麻,选择肿瘤边缘≥5 cm处肠段作外科切除手术治疗的切除点,未清扫淋巴结。

1.4 观察指标

(1)分析结直肠息肉癌变患者的临床特征。(2)围术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实施手术效果评估。(3)术后并发症:包括感染、气胸、肠梗阻、切口裂开、出血等情况。(4)术后随访:术后给予两组患者6个月随访,统计患者术后复发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

106例结直肠息肉癌变患者中男性59例(55.66%),女性47例(44.34%);年龄≥40岁者98例(92.45%);BMI≥24.0 kg/m250例(47.17%);57例(53.77%)有吸烟史;近端结肠19例(17.92%)、远端结肠84例(79.25%),3例未确定(2.83%);临床表现为便血53例(50.00%)、腹痛21例(19.81%)等症状;重度不典型增生45例(42.45%)、黏膜内癌61例(57.55%);大便潜血阳性65例(61.32%);息肉带蒂63例(59.43%)、广基43例(40.57%);息肉直径<2 cm者23例(21.70%)、≥2 cm者83例(78.30%)。具体见表1。

表1 106例结直肠息肉癌变患者的临床特征

2.2 围术期指标

内镜组手术时间与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内镜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更少,术后禁食时间、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

2.3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

内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内镜组术后6个月的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对比(例,%)

3 讨论

结直肠癌息肉是临床常见疾病,伴大便周围带血、便后出血等,若经临床检查判定是炎性增生息肉,病理性质确定是良性,肠息肉合并不典型增生,易出现癌变,危害患者生命健康[6]。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老年化进程加快,结直肠癌患病率和病死率呈升高趋势,且发病人群逐渐趋于老年化,多见于男性[7]。临床医学针对结直肠息肉癌变管理缺乏统一推荐指南,对结直肠息肉癌变的研究多集中于临床诊断、危险因素等情况,对结直肠息肉癌变临床特征、内镜与手术治疗效果、安全性相关研究缺乏较多报道,有待深入分析。

3.1 结直肠息肉癌变临床病理特征

本研究通过分析106例结直肠息肉癌变患者临床特征发现,男性患者较多于女性,年龄≥40岁者98例,BMI≥24.0 kg/m2者50例,有吸烟史者57例,说明中老年男性、有吸烟史是结直肠息肉癌变发生影响因素,肥胖或是超重对结直肠息肉癌变发生、进展具有一定影响。临床病理特征分析结果显示,病灶处于远端结肠84例,临床表现为便血、腹痛等症状,重度不典型增生45例、黏膜内癌61例,大便潜血阳性65例,息肉带蒂63例,广基43例,息肉直径>3 cm 59例。提示发病部位可对息肉癌变发生造成影响,结肠远端是结直肠息肉癌变高发部位。其原因可能是结肠内容物滞留在直肠、乙状结肠处时间较长,可对肠黏膜上皮造成严重刺激,若患者产生下消化道症状,需开展结肠镜筛查。同时,结直肠息肉癌变风险和息肉直径、病理学类型关系密切,临床医师可根据结肠镜筛查结果制定防治措施。

3.2 内镜手术对结直肠息肉癌变的的治疗效果

外科手术是临床治疗结直肠息肉癌变的主要手段,能改善症状,稳定病情,但常规开腹手术的创伤大,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慢,住院时间长,术后易并发症不同程度的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影响预后[8]。随着微创医学与内镜技术推广,在治疗结直肠癌等疾病方面效果确切,安全性高,且存在微创优势,易被患者接受[9]。本研究结果表明,内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复发率略低于对照组。提示给予结直肠息肉癌变患者内镜手术治疗,能进一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加快康复进程,预防疾病复发。分析原因可能内镜手术的术野清晰,能快速、准确切除病灶,使手术操作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减少,且手术操作时间短,利于肠道功能恢复,能预防并发症发生,并降低复发风险。但本研究选取样本量较少,术后随访时间较短,研究结果可能有一定偏倚,后期可开展大样本和多中心研究,以进一步证实研究结果可靠性。

综上所述,年龄≥40岁、体重过重、有吸烟史、大便潜血阳性等与结直肠息肉癌变的发生相关,临床需定期开展电子结肠镜筛查,而内镜手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癌变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疾病复发,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癌变息肉结肠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息肉虽小,防病要早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下咽癌的区域癌变现象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护理体会
“泻剂结肠”的研究进展
息肉样黑素瘤一例
Eag1 在大鼠口腔舌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