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保肾方对糖尿病肾病合并Ⅳ型心肾综合征患者血清指标的影响

2024-03-12 04:39井丽红邱溢博
陕西中医 2024年3期
关键词:扶阳证候肾病

李 勇,王 丹,井丽红,徐 丽,邱溢博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内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糖尿病肾病是临床最主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临床中患者常表现为大量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症状,常合并心肾综合征及其他微血管并发症[1]。Ⅳ型心肾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心肾综合征,可导致慢性心力衰竭和慢性肾性心脏受损,流行病学统计显示,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中医将糖尿病肾病归属为“肾消”“水肿”“尿浊”范畴,由糖尿病发展而来,主要病机为阴虚内热、瘀血阻络,主要病变脏器在肺、脾、肾三脏,消渴日久就会出现肾阳衰败、阳不化气、水湿内停、膀胱气化不利、小便混浊,从而导致糖尿病肾病发生[3]。随着中医药不断发展,目前临床使用中医疗法对糖尿病肾病合并Ⅳ型心肾综合征的治疗已广泛应用,通常以补益脾肾、温阳益气、化浊祛瘀为主要方法。因此,本研究团队着重探讨扶阳保肾方对糖尿病肾病合并Ⅳ型心肾综合征心肾阳虚证患者的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EA)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肾病合并Ⅳ型心肾综合征患者进行试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40~75岁,平均(57.33±7.41)岁;糖尿病病程为6个月至10年,平均(5.23±1.64)年;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0~27 kg/m2,平均(23.33±1.05)kg/m2。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41~75岁,平均(57.46±7.32)岁;糖尿病病程为5个月至10年,平均(5.75±1.68)年;BMI 21~28 kg/m2,平均(23.91±1.22)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纳入标准:符合糖尿病肾病、慢性心力衰竭标准的临床诊断[4],且发现3个月以上心衰症状;满足《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诊断心肾阳虚证的标准;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6]为Ⅱ-Ⅳ级;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有慢性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合并血液疾病;有免疫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患者。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运动、戒烟、吸氧等常规治疗。西药包括口服缬沙坦胶囊(国药准字H20103521)80 mg,1次/d,以及胰岛素制剂控制血糖水平。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采用扶阳保肾方治疗。扶阳保肾方组成:黄芪30 g,茯苓、党参、白术、山药、山萸肉、薏苡仁、丹参、覆盆子、路路通各20 g,大腹皮25 g,桂枝、甘草、白芍、桑白皮、车前子、牛膝、沙苑子、淫羊藿各15 g,熟附子12 g,水蛭3 g,水煎200 ml,100 ml/次,于早、晚饭后1 h温服。如患者出现口鼻干燥等症状,则方中加桑白皮10 g;如患者出现大便干燥等症状,则方中加火麻仁10 g、制大黄6 g;如患者出现口渴多饮等症状,则方中加用生地黄10 g、石斛5 g;如患者出现口渴欲饮等症状,则方中加用山茱萸10 g、玉竹12 g;如患者出现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等症状,则方中加用菊花10 g、枸杞15 g;如患者出现咽干不适等症状,则方中加用麦冬12 g、白芍10 g;如患者出现五心烦热等症状,则方中去附子、桂枝,加用黄柏10 g、知母9 g;如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则方中加用竹茹10 g、半夏6 g。两组均持续治疗28 d。

1.3 观察指标 中医证候积分[7]中选择心悸、胸闷气短、下肢浮肿、身寒肢冷4个症状,每个症状0~4分,满分16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病情越重。在治疗前后采集空腹静脉血5 ml,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CS-1200)3000 r/min、离心5 min;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 C-reactive protein,Hs-CRP)、CREA、BUN、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

1.4 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经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程度≥70%,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患者经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程度≥30%且<70%,心功能改善1级,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患者经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程度<30%,患者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无改善或加重[8]。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7,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前心悸、胸闷气短、下肢浮肿、身寒肢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前BUN、CREA、β2-MG比较,差异无统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UN、CREA、β2-MG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比较 见表4。两组治疗前Hs-CRP、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BNP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比较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00%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例(%)]

3 讨 论

糖尿病肾病由“消渴”久病迁延、缠绵难愈而来,是“消渴”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病理阶段[9-10]。糖尿病肾病病因较为复杂,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都是导致其发病的主要原因,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实,涉及脾胃肺肝多脏,以肾最为主要[11]。相关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会导致肾阴亏虚,肺胃燥热,迁延日久,阴损及阳,阴阳两虚,其发病常导致心肾综合征等并发症[12]。临床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Ⅳ型心肾综合征可达到扶正祛邪、调补阴阳、温肾健脾、利水消肿的效果[1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表明扶阳保肾方对糖尿病肾病合并Ⅳ型心肾综合征患者疗效显著。扶阳保肾方中附子性辛、甘,入心、肺、肝,有退阴回阳之力;桂枝性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可通阳化气,二药合用共为君药,行温通心阳之效;党参甘、苦,入肺经,补五脏;黄芪入肺胃而补气,走经络而益营,疗皮水风湿之疾,二者合用可益其原,助君补阳行气,共为臣药;佐以化瘀之品,白芍引经入手足太阴,通顺血脉,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丹参、水蛭走血分,破血,通久积;白术佐附子除寒湿,茯苓泻水燥土,冲和淡荡,行水;大腹皮、车前子、牛膝利湿去热,引药下行,搜剔湿热之蕴毒;路路通疏利通达,下行肺胃而降浊阴;甘草入金木两家,归水火二气之间,培植中州,养育四旁,为使药[14-15]。故本方以温阳治其本,结合心肾综合征患者均为病程较长者,其心衰日久,则瘀阻血脉,佐以“化瘀”[16-17]。另外,为转运阴阳之枢轴,加入“益气”药,而助阳化气;温阳亦需通阳,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故行利水之剂。人身之气,清阳左升,浊阴右降,本方剂以温阳益气,化瘀利水之功效,助人体一气周流,从而发挥缓解病情的作用[18-1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的心悸、胸闷气短、下肢浮肿、身寒肢冷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表明扶阳保肾方能够有效缓解糖尿病肾病合并Ⅳ型心肾综合征心肾阳虚证患者症状,分析原因在于多种中药联合使用,具有温阳益气、化瘀利水功效,能够消除病因,加速临床症状缓解[20-21]。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BUN、CREA、β2-MG、Hs-CRP、BNP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其原因在于所用方剂能有效调理脾肾功能,抑制机体炎症因子表达。现代药理学及动物实验显示,黄芪有效成分黄芪多糖可有效抑制内毒素诱导单核细胞分泌,调节巨噬细胞多种炎症因子表达[22-23]。茯苓有效成分多糖体能够激活机体内细胞的免疫反应,帮助机体修复肾小球基底膜,促使肾功能恢复[24-25]。根据刘千红等[26]研究显示,白芍有效成分白芍总苷通过抑制炎症因子过表达,抑制体内炎症反应,保护肾功能。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提示扶阳保肾方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Ⅳ型心肾综合征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风险。

综上所述,扶阳保肾方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Ⅳ型心肾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改善患者症状,降低炎症反应。

猜你喜欢
扶阳证候肾病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重女轻男”的肾病
从人体阴阳本体结构谈扶阳派唐农教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经验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从共振原理看扶阳理论的治病机理及其对血管性痴呆的解读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50例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
从中西医学的异同探讨中医证候基因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