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绿山川守初心 林旅结合谋发展

2024-03-12 07:32许超超
国土绿化 2024年2期
关键词:氧吧济源护林

许超超

南山,是河南省济源市的南部山区。这里南临黄河、北接太行山脉,拥有广袤的森林资源,这片绿色海洋有效地保持了水土、涵养了水源。

秋日下的南山

三代人耕耘

筑牢沿黄生态屏障

在南山,随处可见前来游玩的人。许多人到这里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呼吸,感受大自然的味道。清新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成片的树木郁郁葱葱,高大的栓皮栎、侧柏、刺槐随风摇曳,漫步在森林健步道的游人倾听着阵阵清脆的鸟鸣,拂去心中的烦恼,沉浸到森林氧吧之中,褪去一身的疲惫。

然而60多年前,南山并不是这个样子。那时候,南山大部分还是荒山秃岭。为了让荒山变绿坡,济源人立下愚公志,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绿色接力”下,一片荒山秃岭变成了漫山苍翠的林海,创造了南太行造林“济源经验”。

1964年至1966年,南山林场第一代林业人用3年时间,绿化了10 万亩荒山。在南山林场邵原林区管理中心狼窝顶护林点,丛林包围之中的两间土坯房历经风雨,见证了一代又一代造林人的成长。“20世纪60年代,我们来狼窝顶护林点就只能住在这样的土房里,喝的都是雨水。”今年79 岁的老护林员侯荣书指着土坯房说:“房前的这一片山坡原来什么都没有,现在你看,都是树。”

三分栽,七分管。栽树容易,难的是数十年如一日养护林木成材。

“要让前人辛辛苦苦培植的绿荫永远绿下去。” 铿锵的誓言响彻林海深处,南山林场崛起了第二代忠诚守卫者。全国优秀护林员、卫佛安林区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备战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1989年,不满20 岁的王备战子承父业到林场当上了护林员。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他都坚持巡护,饿了就吃随身带的干粮,渴了就喝口山泉水,太阳落山才返回护林房,一天来回几十里。

两代人的倾情付出,感召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留在山林里,传承老一辈护林人的精神。侯荣书的孙子侯朋是第三代林业人,他说:“我之所以选择林业工作,是因为我爷爷和父亲都是林业人。经过他们的艰辛努力,现在荒山变成了绿洲。我们第三代护林人赶上了好时候,更要守护好这片林。”济源大峪镇三岔河村如今满目苍翠。村民高兴地说,树长起来后,环境变美了,山也能养住水了,再大的雨也没毁过庄稼。如今,南山成了重要生态屏障,缓解了沿黄区域水土流失等问题,提升了水源涵养能力,为沿黄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生态支撑。

“据科学监测,南山的森林可涵养水源2000 万立方米,相当于建了一个中型水库;每年减少水土流失15 万立方米,相当于在南太行黄河中上游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其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可估量。”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林业局党组成员、南山林场场长卢战平说。

林旅共发展

天然氧吧造福一方

位于济源市郊西南的南山森林公园,隶属于国有济源市南山林场,是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科普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城郊型森林公园。该公园面积1261公顷,森林覆盖率为97.8%,正值金秋,园内被染为七彩花园,美景蔚然壮观。南山森林公园是首批命名的中国森林氧吧,也是国家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单位。

沿岸城郭开翠屏,南山毓秀起腾云。提起南山,人们常常羡慕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闲适、舒怡的生活。南山的土地不仅承载着无数的动植物群体,还是人们休闲锻炼之处。一条条山路随山势起伏缠绕大地,一段段步道在岭坡沟崖边无限伸展,它们相互连接就是一张健康步道网络,让游人可以走到南山的任何一个角落锻炼。南山森林公园还配备了山地赛车,游客可漫步绿荫或有氧骑行,纵情欣赏南山中充满灵气的景色。

南山的绿色发展满足了游人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里已成为济源人民的“后花园”。来南山游玩、锻炼的人络绎不绝,尤其是南山槐花节、环南山自行车公开赛举办之际,人们聚集到此体验济源南山的田园风情,享受绿色带来的红利。据统计,南山森林公园年游客量超过4 万人次。

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济源将进一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坚定信心,攻坚克难,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绿色福利和生态福祉,奋力谱写新时代绿色发展新篇章。

猜你喜欢
氧吧济源护林
济源体彩实体店全城“选美”
黑龙江“氧吧经济”如何借势腾飞?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济源
逆行而上 护林为民——宜兴市森林消防大队护航平安二三事
济源钢铁六十年积淀发展捐款三千万元实现工业反哺农业
世界各地的天然氧吧
济源钢铁嬗变之道——探寻河南省人大代表李玉田的治企哲学
仿生蜻蜓护林机
天然“空调氧吧”狮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