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树名木保护标准体系建设现状及展望

2024-03-12 07:32中国林学会王枫
国土绿化 2024年2期
关键词:古树名技术规范行业标准

中国林学会 王枫

一、标准化与标准体系

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 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GB/T 20000.1-2002)对“标准化”的定义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林业标准化是指与林业有关的标准化活动,是运用标准化原理对林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使生产过程规范化、系统化,从而取得最佳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从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层级来看,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五个层次。其中,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推荐性标准。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批准发布或者授权批准发布;推荐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当前,我国古树名木保护的标准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已经出台的标准主要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二、古树名木保护的标准体系建设现状

古树名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来的珍贵遗产,是森林资源中的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种质资源、生态、科学、景观和经济价值。我国古树名木资源丰富,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显示:全国普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共计508.19 万株,包括散生的122.13万株和群状的386.06万株。随着全社会对古树名木的重视,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养护、复壮等工作持续推进。古树名木保护需要标准化管理,通过制定可量化、可监督的古树名木普查、鉴定、养护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对古树名木保护进行规范管理,可以降低保护成本,提高保护成效。

(一)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有关古树名木保护的1项国家标准和8 项行业标准(见表1)。其中,国家标准是2016年发布实施的《城市古树名木养护和复壮工程技术规范》(GB/T 51168-2016),该标准规定了城市和风景名胜区内古树名木的养护和复壮技术规范,特别是从补水与排水、施肥、有害生物防治、树冠整理、地上环境整治和树体预防保护等方面对古树名木的养护技术要求进行了规定;从土壤改良、树体损伤处理、树洞修补和树体加固等方面对古树名木的复壮技术进行了规定;从指导和规范城市古树名木科学养护和复壮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支撑。国家林业和气象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古树代码与条码、古树普查、鉴定、生长与环境监测技术、管护、复壮和防雷等技术规范。相关行业标准的发布和实施为规范古树名木保护的相关措施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例如,2016年发布的《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LY/T 2738-2016)和《古树名木鉴定规范》(LY/T 2737-2016)行业标准为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指导。

表1 古树名木保护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一览表

表2 古树名木保护相关地方标准一览表

(二)地方标准

各地结合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实际,探索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标准,为地方古树名木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指导。截至2022年底,各地已经出台古树名木保护相关的地方标准18 项,涉及古树名木日常养护、保护复壮、健康诊断、雷电防护、价值评价等方面的内容。省级层面最早出台的古树名木保护地方标准是2007年北京市出台的《古树名木评价标准》(2022年进行了修订)。部分省份,如山东省针对油松古树和银杏古树出台了专门的技术规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安徽省针对黄山风景名胜区内的古树名木出台了专门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范和复壮技术规范。上海市出台的地方标准《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养护技术规程》(DB31/T 682-2013)中,首次将古树后续资源的养护纳入技术规程。就地方标准的数量而言,北京市出台了古树名木保护相关的地方标准6 项,涵盖古树名木保护的方方面面,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另外,我国部分副省级城市,如广州、深圳、杭州等市也出台了古树名木保护相关的地方标准。

三、古树保护标准体系建设展望

当前,我国古树名木保护的标准体系还不完善,现有古树名木标准的科学性、兼容性和可操作性参差不齐,对规范古树名木保护,提升保护的效率和效果的作用有待提升。未来,应逐步构建以国家标准为统领,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为补充,涵盖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各个方面和环节的标准体系。古树名木保护标准体系建设有以下几个主要方向:

逐步完善国家标准。在现有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尽快推动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技术规范、鉴定规范、养护复壮技术规范等相对成熟的行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

不断充实行业标准。聚焦古树名木保护实践的重点需求,加快制定古树价值评估规范、古树公园建设标准、古树健康诊断技术规范、古树名木死亡处置规范、经济林树种古树保护和利用规范,以及香樟、柏木、枫香、银杏等10 个主要树种的古树养护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不断充实古树名木保护的行业标准体系。

推动出台地方标准。积极推动各省(市、区)根据辖区内古树名木资源状况及保护需要,因地制宜制定相关地方标准,如根据各地特有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珍贵树种古树和经济林树种古树制定专门的技术标准。

鼓励探索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鼓励古树名木保护相关全国性学会协会及古树名木相关企业等组织探索开展古树名木保护相关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的研制,充分发挥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及时响应市场需求、技术指标领先、制定周期短、易于有效实施等特点,为推动完善古树名木保护标准化体系作出贡献。

翠云廊古树 苟永雄 摄

猜你喜欢
古树名技术规范行业标准
贵州特色古树名木分布示意图
保护好古树名木亦是文化传承
近期发布的相关行业标准(2020年3月01日)摘选
《苏区研究》技术规范
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技术规范认证综述
古树名木保护立法的实践
《杭州市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编制的必要性探讨
关于《腹腔镜用穿刺器》行业标准的若干思考
16项新的涂料行业标准将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
钒钛磁铁矿行业标准将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