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甲环酸对髋臼周围截骨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

2024-03-13 11:23王鸣嫣张培培沈烨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氨甲环酸比容

王鸣嫣,张培培,沈烨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是一种髋关节发育异常的疾病。DDH 以股骨头覆盖不足和关节面上外侧倾斜为主要特征。由于髋臼和股骨头没有正常发育,导致髋臼和股骨头之间的稳定性受到影响,最终导致髋关节脱臼或发育不良[1]。DDH 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存在一些与该疾病发生相关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遗传因素[2-3]。此外,姿势不正确和肌肉紧张也可能会影响髋关节的正常发育[4]。DDH 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髋部肌肉紧张、髋部摆动幅度减小、髋关节外展不足等。在早期,这些症状可能不明显,但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跛行、髋关节半脱位或完全脱位等严重后果[5]。

DDH 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是针对轻度和早期病例,采用功能锻炼、矫正体位等方法来帮助髋关节正常发育。而手术治疗主要是针对病情严重或无法通过保守治疗改善的病例,其中髋臼截骨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法。通过该手术可以恢复患者髋关节的正常形态和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髋臼周围截骨术(periacetabular osteotomy, PAO)已成为临床DDH 保髋治疗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6-7]。然而,PAO 存在围手术期出血量多的风险。减少PAO 围手术期的出血量可以有效降低输血比例,进而减轻手术风险及患者的经济负担[8]。氨甲环酸可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因而被应用于关节置换术等[9-11]。本研究拟探究氨甲环酸对PAO 治疗DDH 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及安全性,为氨甲环酸在PAO 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2 年1-12 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单侧PAO 的49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24 例,试验组25例。2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纳入标准:(1)术前已完善髋关节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DDH,具有PAO 指征;(2)术前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等血液学指标在正常范围内;(3)全身及局部无明显感染及肿瘤;(4)年龄在15~40 岁;(5)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凝血功能异常、血友病或正在服用影响凝血功能药物;(2)有肿瘤或活动性感染;(3)患有严重心脏、肝脏或肾脏疾病;(4)对氨甲环酸过敏。

表1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1.2 围手术期处理 入院后完善术前检查,包括髋关节X 线、CT 及胸片检查及相关血液学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等检查。术前8 h 禁食禁水。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血压需要控制在160/10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术后2~3 d 停用抗生素,术后2 d 拔除引流管,术后半个月内卧床,常规抗凝6 周。记录术后第1 天、第3 天及第7 天患者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

1.3 手术步骤 对照组术前10 min 予以抗生素及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试验组术前10 min 予以抗生素及15 mg/kg 的氨甲环酸静脉滴注。在PAO 中,2 组患者均取仰卧位。全身麻醉后通过改良的Smith-Peterson 入路进行手术,切口长15~18 cm。显露股外侧皮神经并牵拉进行保护。切开髂骨内板和髂前上棘处的骨膜后进行髂前上棘截骨,将截骨块连同相关肌肉牵向内侧。剥离关节囊和髂肌,暴露耻骨和髂骨后进行坐骨前部和耻骨截骨。在髂前上棘远端外展肌下方进行髂骨截骨。随后进行后柱截骨。确认截骨位置并固定髋臼骨块。记录各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6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连续变量经Shapiro-Wilk 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s 形式呈现,2 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分类变量以例数和百分比(%)呈现,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比较 2 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0)。2 组患者术前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0)。见表2。

表2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比较(±s)

表2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比较(±s)

组别试验组对照组t 值P 值例数25 24术前血红蛋白(g/L)137.9 ± 14.5 141.4 ± 13.8 0.860 0.330术前血细胞比容(%)40.86 ± 4.01 40.52 ± 3.26 0.390 0.750

2.2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 试验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试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见表3。

表3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s)

表3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s)

组别试验组对照组t 值P 值例数25 24手术时间(h)2.27 ± 0.61 2.79 ± 0.77 2.650 0.010术中失血量(ml)545.3 ± 150.8 659.6 ± 173.9 2.460 0.018

2.3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及输血率比较 术后第1 天、第3 天及第7 天,试验组血红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20、0.002 及0.034)。术后第1 天及第3 天,试验组血细胞比容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33 及0.024)。术后第7 天,试验组及对照组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对照组输血10 例,试验组输血4 例,试验组输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见表4。

表4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及输血率比较

3 讨论

PAO 是治疗DDH 的常见手术方式,通过重新定位髋臼来改善髋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12]。在PAO 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是重要的临床指标。较大的出血量可能会导致手术过程中的视野受限、手术时间延长、手术难度增加,以及引发术后组织缺血等并发症。同时,长时间的手术过程可能增加患者术后感染、麻醉风险和延长康复时间等。因此,减少PAO 术中的出血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氨甲环酸是一种抗纤维蛋白溶解剂,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的出血控制[13]。氨甲环酸可以促进凝血因子的合成和血小板的聚集,从而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量。同时,氨甲环酸可以抑制纤溶系统的活化,抑制纤溶酶的释放,从而防止纤溶发生,维持凝血平衡,减少术中和术后的出血量。目前,对氨甲环酸在PAO 中应用时机的研究较少。根据氨甲环酸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当氨甲环酸静脉注射15 mg/kg,1 h 后血药浓度会达到20 μg/ml。有研究表明,切皮前10 min 应用氨甲环酸可改善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失血量[14]。此外,有报道显示氨甲环酸可在5~15 min 获得并保持理想的血浆药物浓度[15]。且术前应用氨甲环酸可阻止纤维蛋白降解,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因此本研究选择术前10 min作为氨甲环酸的开始使用时间。此外,氨甲环酸可能还通过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起到减少出血的作用。内皮细胞在维持血管稳定性和凝血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一些研究显示,氨甲环酸可以通过保护和增强内皮细胞功能,提高血管壁的完整性和弹性,减少血管渗漏和出血[16]。除了止血作用外,氨甲环酸还具有抗炎作用。炎症反应在术中和术后都起到重要作用,可能会导致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从而增加出血的风险。而氨甲环酸具有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和炎症反应的作用,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来减少术中和术后的出血量。

在术后抗凝方面,本研究在术后第1 天开始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具有明显的抗Ⅹa 因子活性,并不影响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与血小板结合。因此,低分子肝素与氨甲环酸的作用靶点不同,并不会造成拮抗作用[17]。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本研究结果表明,氨甲环酸在PAO 治疗DDH 中可以减少术中失血量、改善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和缩短手术时间,还有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康复效果。然而,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只是单中心研究,这些因素可能影响结果的推广性和可靠性,需要后续进一步研究来确认氨甲环酸对DDH 手术长期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

猜你喜欢
氨甲环酸比容
氨甲环酸对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的疗效观察
红细胞比容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红细胞比容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在对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期间用不同的氨甲环酸止血法对其进行止血的效果
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单髁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
局部注射联合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的影响
火药比容标准物质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