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凝血指标变化及其与血清球蛋白的相关性

2024-03-14 10:56朱晖廖亚云
贵州医药 2024年2期
关键词:活酶凝血酶骨髓瘤

朱晖 廖亚云

(1.宝鸡市人民医院血液肿瘤内科,陕西 宝鸡 721000;2.安康市人民医院检验科,陕西 安康 725000)

多发性骨髓瘤(MM)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发病率约占恶性肿瘤的1.0%,在血液恶性肿瘤中占比在9.0%左右,是一种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克隆性疾病[1-2]。作为人体重要的血清蛋白之一,免疫球蛋白的发生与发展与肿瘤的发生存在相关性,特别是当免疫球蛋白沉积于相关组织或器官,从而引起组织或器官出现相应的损伤,抗凝血酶(A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等均为反映机体凝血功能的指标,也可反映机体的出血及纤溶系统功能[3-4]。本文具体探讨与分析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凝血指标变化及其与血清球蛋白的相关性,以明确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机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MM组,另选取40名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MM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56.82±2.48)岁,体重指数(21.47±1.15)kg/m2,心率(78.98±2.58)次/min,收缩压(124.98±11.10)mmHg,舒张压(78.99±4.17)mmHg,受教育年限(14.86±0.28)年;对照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56.88±3.17)岁,体重指数(21.79±1.47)kg/m2,心率(78.65±3.10)次/min,收缩压(124.76±10.09)mmHg,舒张压(78.76±3.38)mmHg,受教育年限(14.76±0.32)年。纳入标准:MM组在血清和(或)尿出现单克隆M蛋白;MM组在病理上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单克隆浆细胞比例>10%和(或)组织活检证实有浆细胞瘤);年龄40~75岁;所有入选者为小学及其以上文化水平;对照组体检健康,血液学检查正常。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者;合并创伤性凝血病患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合并高危传染性疾病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血清凝血指标与球蛋白含量检测:抽取两组人群的空腹平卧位静脉血3 mL~5 mL,静置促凝30 min后,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离心半径15 cm),取上层血清保存于-80.0℃冰箱。采用希森美康 CA-8000血凝仪检测相关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同时选择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检测试剂盒购自上海酶联公司。

2 结 果

2.1 血清凝血指标MM组的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高于对照组(t=14.092、11.111、19.732、28.174,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凝血指标的比较

2.2 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对比MM组的IgA、IgM、IgG含量均高于对照组(t=104.351、81.233、59.339,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对比

2.3 相关性分析Pearson分析显示,血清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酶原时间与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含量都呈现相关性(P<0.05)。见表3。

表3 相关性分析(n=40)

3 讨 论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白细胞和血小板一般无形态改变,由于肿瘤细胞骨髓的浸润,正常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大部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晚期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7-8]。现代研究表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肿瘤细胞可侵袭血管壁,引起组织破坏及内皮细胞的损伤,促进血管壁释放促凝因子,抑制多种凝血因子的活性,抑制凝血功能抑制。并且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内皮细胞损伤后可释放大量的组织因子,激活机体的凝血系统,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9]。

本研究显示MM组的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对照组相比都明显增高(P<0.05),凝血酶原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伴随有凝血功能异常。从机制上分析,多发性骨髓瘤可以增加血液粘滞度,体内存在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可以干扰凝血酶及纤维蛋白原等活性,导致患者的血栓形成增加,从而影响凝血系统的正常功能。同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体内携带有组织因子(TF)和促凝血磷脂,可进一步发挥促凝活性。当前也有研究表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早期尿常规可无显著异常,但是某些特殊类型的患者,如轻链型或者IgD型,可出现肾损伤[10]。本研究MM组的IgA、IgM、IgG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多伴随有免疫球蛋白的升高异常。多发性骨髓瘤属于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常伴有凝血功能异常,因此早期诊断和鉴别凝血功能异常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以往多采用骨髓涂片、组织活检进行检测,但是耗时比较长,且检测率比较低。本研究Pearson分析显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血清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酶原时间与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含量都呈现相关性(P<0.05)。总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多伴随有凝血功能异常,且血清球蛋白含量也存在异常,凝血指标变化及其与血清球蛋白含量存在相关性。

利益冲突说明/Conflict of Intetests

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伦理批准及知情同意/Ethics Approval and Patient Consent

本文通过宝鸡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猜你喜欢
活酶凝血酶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伤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超声引导下压迫联合瘤腔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观察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血浆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检测在妊高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磁珠固定化凝血酶的制备及其在槐米中活性化合物筛选中的应用
骨髓瘤相关性肾轻链淀粉样变1例
血府逐瘀汤联合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行性研究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载脂蛋白A1/B比值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
微RNA-34a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羊血凝血酶制备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