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学习任务群设计

2024-03-15 04:26白广银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乡土高中语文课文

白广银

高中语文教学应当以“单元”为基本单位。因为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是以“单元”为基本单位编排的。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以“篇”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这种以“篇”作为基本承载单位、以“课时”作为组织单位的语文教学,往往容易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碎片化。为了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走向整体化、结构化,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单元”作为基本单位,立足单元中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这里的“单元”不仅是指“教材单元”,也指“教学单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以及教学需求,对“教材单元”进行补充、整合。

一、着眼“自主”,设计单元整体学习任务群

高中语文教学,不应简单地“教教材”,应当“用教材教”。立足单元整体,高中语文教学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教结构,二是用结构。在高中语文教材中,一个单元通常包括三类课文,即教读课文、自读课文、选读课文。一般来说,教读课文就是“教结构”的过程,而自读课文和选读课文一般来说,就是“用结构”的过程。着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结构”的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基于单元整体的学习任务群。借助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掌握语文学习方法。

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一年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为例,这一单元主要包括《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这一单元的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这一单元学习,了解中华文化的一些重要理念,领会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文化自信。在教学中,教师不妨设置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思考:理想的社会是什么样的?人应该以怎样的姿态生存于世?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人生、社会问题,建立核心价值观。教师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篇,通过设置学习任务群重点引导学生进行研讨。如教学《庖丁解牛》一文,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任务群:[任务一]整体感知,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任务二]感悟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任务三]鉴赏作品的艺术手法,体会其艺术魅力。这样的学习任务群,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重要观点、表达的社会理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会主动地去研读《论语》《孟子》《庄子》等书籍,而且会揣摩、品味这些古典名著的时代意义。

着眼“自主”,教师设计学习任务群要有代表性、迁移性,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富有启发、引导意义。自主性、迁移性的语文学习方式正在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导方式。

二、着眼“结构”,设计单元整体学习任务群

基于單元整体的高中语文教学,应当是一种结构化、迁移化的教学。在高中语文教材中,一个单元课程往往对应一个大概念。在一个单元中,主题、目标、内容、情境等构成了单元的“结构”。教师着眼“结构”,设计单元整体的学习任务群,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语文。

比如,教学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一年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这一单元围绕“家乡文化生活”展开学习活动。学生通过采访、考察、查阅文献等方式,了解家乡的人和物,关注家乡的文化、风俗,增进对家乡的情感、文化认同。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将第五单元的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借助《乡土中国》中的观念,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分析家乡的文化、生活,调查家乡的生活现状,积极参加家乡的建设。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自我展示性的任务:[任务一]走进乡土。引导学生借助《乡土中国》中的关于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一些观念,分析自己家乡的各种“老人言”以及这些“老人言”背后的观念、产生的社会原因、文化内涵等,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任务二]品味乡土。引导学生运用《乡土中国》中的学术理论分析自己已经学习过的一些著名课文。[任务三]走出乡土。引导学生结合《乡土中国》中的阅读体验,发表自己关于家乡文化的演讲。这样的单元整合教学,充分运用“结构”,将单元中、单元间的相关内容整合在一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基于“结构”的单元整体教学,凸显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能有效地整合相关课程资源、素材,开展语文阅读、鉴赏、表达、交流等活动,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三、着眼“脉络”,设计单元整体学习任务群

教材中的文本,尽管内容不同,却具有相同的根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着眼“脉络”,设计单元整体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比较,开展有效的语用训练,扩张学生的语文思维,深化学生的语文审美体验。基于“脉络”的语文学习,能提升学生的语文鉴赏、对比、分析、推理等能力,帮助学生完成语文学习的输入、输出活动,促进学生对语文相关知识的内化。

比如,教学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一年级必修上册第七单元,这一单元安排的课文有《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节选)》《赤壁赋》《登泰山记》,都是写景、抒情的名篇,都采用了“情景交融”“情理结合”的写作手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咀嚼、感受、体验文章的文辞之美。着眼这些散文的“情景交融”“情理交融”的“脉络”,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整合教学资源,进行整体性、结构性的学习。立足单元主题,教师可以设计学习任务群:[任务一]体会“人格化的自然”。引导学生欣赏景观之美,把握课文的描写对象、氛围意境。[任务二]体会“文学化的自然”。引导学生欣赏景物描写,把握这些散文的写作手法。[任务三]体会“文化视域中的自然”。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散文中的“景与情”“景与理”的关系。[任务四]“我”笔下的自然。引导学生进行散文创作,将景情理结合起来。

着眼“脉络”引导学生的语文学习,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像散文家一样去思考文本的内容、表现形式等。

总之,在引导学生基于单元整体开展语文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探究文本的内容、表现形式,解读文本整体,探究文本的写作风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作者简介:山东省东营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乡土高中语文课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背课文的小偷
乡土中国
背课文
芬芳乡土行
读《乡土中国》后感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