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2024-03-15 12:15王永梅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享受型生存型稳健性

王永梅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经济学院, 北京 100070)

一、引言

除2020 年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形势影响,近年三大需求对国内GDP 拉动贡献率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均位于50%以上。居民作为消费主力,人口结构会影响居民消费水平。2000 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数占比达7%。[1]2021 年,我国迈向超老龄化社会。准确把握人口老龄化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牢牢抓住“银发经济”契机,对我国扩大内需、实现经济高速发展有重要意义。

最早将人口老龄化与消费联系在一起的是生命周期—持久收入理论,它认为人在一生中有计划地进行消费和储蓄,在工作时正储蓄,退休时负储蓄,以便能最好地配置资源,即老龄化会促进居民消费水平提高。近年来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我国进入超老龄化阶段,人口结构发生改变会对居民消费产生影响。学者对于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关系做出研究,Loayza 基于国别视角,得出与生命周期—持久收入理论一致的结论。[2]更多学者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与理论相悖的结论。基于完整的生命周期,少部分认为老龄化不会对居民消费产生影响。[3-4]在我国,由于多年来的生活方式,老年人更崇尚节约,会减少不必要开支,对消费水平产生负向影响。[5]王金营基于绝对收入,在消费函数中引入不同变量—标准消费人、人口年龄结构。[6]胡鞍钢从索洛增长理论出发,发现老年抚养比的提高是降低居民消费的关键。[7]邹红打破完整生命周期假设,发现退休后居民消费水平下降,即老龄化抑制了消费。[8]

由于研究方法、样本选择的多样性,学者针对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不同。本文限定样本为城镇居民,选取2011—2021年数据,明确人口老龄化与城镇居民消费的关系。

二、数据说明与模型设定

1.数据说明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以及国泰安数据库。回归前,对数据进行简单处理:选取2011—2021 年我国31 个省市自治区构成面板数据。下面进行变量说明:

为避免异方差对回归结果的影响,人均消费性支出指标(Cons)取对数,并纳入模型反映居民消费水平。同时分为发展型(Cons1)、享受型(Cons2)以及生存型(Cons3)进行分组回归。老年人口抚养比(Old)能够反映出每百位劳动人口所需负担的老年人数。后文进行稳健性检验用65 岁以上老年人占比(AOR65)替换。

控制变量: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反映通货膨胀水平,当经济中有较高通胀,居民降低消费。城镇化率(Ur)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有机会获取收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PGDP)能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将其视为控制变量,并取对数纳入模型。基于先前研究发现,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递减,城镇与农村居民收入有差异,所以仅研究收入水平可能不准确,把城乡收入差距(CX)即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作控制变量。

2.模型建立

基于已有研究,本文计量模型设定如下:

上式i 表示省份,t 表示时间,1β反映出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程度,Xit是控制变量集合,itε是随机扰动项。

三、实证分析

1.基准回归

表1 描述了回归结果。前2 列采用混合回归法。(1)列报告了老年抚养比对人均消费支出的回归结果。老年抚养比的系数是0.033 2,在1% 水平上显著;(2)列增加控制变量,结果一致。(3)(4)基于固定效应。(3)列仅报告核心变量的结果,与混合回归结论一致,但固定效应下老年抚养比对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更大拟合程度更高。(4)列引入控制变量,提高了拟合程度。结果表明老年抚养比在1% 水平上对人均消费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其他条件不变时,老年抚养比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使居民消费指标提升0.017 4 单位。人口老龄化提高了居民消费支出。老年人口比例增加,养老、保险、医疗等方面面临着较大支出,促进了居民消费支出的提升。从控制变量来看,除城乡收入差距这一变量影响不显著,其余均在1% 的水平上对居民消费水平存在正或负的影响。

表1 基准回归

2.异质性分析

异质性分析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如表2 所示。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消费结构有三个层次:发展型(Cons1)、享受型(Cons2)和生存型(Cons3),前三列为按照不同消费类型的异质性检验。用交通与通信支出替代发展型,文教娱乐支出替代享受型,医疗保健支出替代生存型消费支出。表2 结果发现老年抚养比对居民不同类型的消费均有正向影响。老年抚养比对居民不同类消费的影响由高到低依次是生存型>享受型>发展型,但只有生存型显著为正。随着经济发展,除用于赡养老人、抚育子女,居民有更多收入自己支配。

表2 异质性分析

老龄化程度与我国经济发展程度存在关联,第四到六列汇报了区域异质性的结果。人口老龄化对于东、中部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东部的促进作用略高于中部;但老年抚养比提高对于西部消费支出的抑制不显著。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高于中西部,各类保障得到满足,有额外资金用于消费,促进消费水平增加;西部经济发展落后,收入水平较低且养老保障等覆盖率较低,居民对未来不确定性高,居民会增加储蓄,减少消费以应对未来的大额支出;此外固有的消费习惯也是抑制居民消费的关键因素。

3.稳健性检验

本文采取替换核心解释变量与剔除样本进行稳健性检验,用65 岁以上人口比重替换老年抚养比。2020 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居民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受到影响,消费增长较慢;且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用于医疗保健的消费支出增加,会对回归结果产生干扰,故剔除样本中2020、2021 年的数据。均通过了稳健性检验。本文估计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四、结论与建议

研究发现:老龄化显著促进消费水平的提升。表1 结果表明老年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3 发现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健性。表2 表明老龄化不同程度地促进居民在生存、享受以及发展型消费支出,从而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老年抚养比的增加对于各类消费支出均有正向促进作用,由高到低依次是生存型>享受型>发展型。我国各地资源、经济发展不同,各地区收入水平有差异,老龄化对居民消费存在区域异质性。对东、中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东部促进作用较强;对于西部,老龄化会对居民消费产生抑制效应。

表3 稳健性检验

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国家应大力发展老年产业,抓住“银发经济”契机,积极扶持老年产业,完善产业政策,推动老年消费市场稳步前进。其次,国家应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尤其是西部地区。提高养老保障覆盖率,降低居民对风险的不确定性,提高对国家的信心。最后,加快推进城镇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有机会获取收益,带动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

猜你喜欢
享受型生存型稳健性
互联网使用与城乡居民发展享受型消费
——基于CGSS 数据的实证研究
垂直财政不平衡约束下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一个“生存型”政府的解释*
我国社会保障模式转型研究
会计稳健性的定义和计量
领克01 1.5T PHEV
会计稳健性的文献综述
生存型创业向机会型创业转化的机制与路径
货币政策、会计稳健性与银行信贷关系探析
广西民族学校发展类型的文化分析
Effect of Ammonia on the Performance of Catalysts for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1-Methylnaphthal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