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检验在内河趸船检验中的应用

2024-03-16 04:46
中国修船 2024年1期
关键词:趸船锚链外板

臧 强

(南京轮渡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11)

长江素有“黄金水道”之称,在长江沿岸分布着各式各样的趸船。趸船是指不航行的、用锚及缆索或其他设施长期系固于岸线边或特定水域的船舶及水上设施[1],主要用于海事、航道、公安、旅游、港口物流、客汽渡运等。为保障水上生命财产安全、防止长江环境污染,在一艘趸船的全生命周期中,先后经历建造检验、年度检验、中间检验、换证检验、船底外部检查等,检验周期根据检验类别分为1~8 年不等。因趸船无动力航行,如遇营运检验需要进船坞或船台,只能由水上专业起重船、拖轮协同作业,拖运至船厂检验维修,必将带来趸船起抛锚置换和拖运安全风险大、维修经济成本高等不利因素,如何化解趸船检验维修的安全性与经济性矛盾尤为重要。

1 某100 m客渡趸船概述

某100 m趸船主尺度如下:船长101.0 m,型宽14.0 m,型深2.9 m,满载吃水1.8 m,建造完工日期2010年12月8日。

该趸船使用地点为南京中山码头,主要用于靠泊渡船,供乘客上下过渡使用,船体结构为纵横混合骨架钢质全焊接,上层建筑采用网架结构,主甲板设船员休息室、贵宾休息室,具有造型美观,空间受力好,抗风压雪载能力强,经济使用性较高等特点。图1为趸船侧视图和主甲板布置图。

图1 趸船侧视图和主甲板布置图

2 趸船水检代替坞检的依据

2.1 法规依据

自2020 年6 月1 日起,新修订的《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规定2019》(以下简称《内规2019》)颁布实施。在第3章“签发内河船舶安全与环保证书检验”的船底外部检查中,增加了水下检验适用条件、检验项目、检验报告等条款,具体对水下检验条件进行了详细描述[2]。

根据现行最新《内规2019》及《内规2023 修改通报》等法规要求,趸船申请水下检验代替中间(坞内)检验,趸船所有人需向船检机构提出申请,并取得船舶检验机构同意后方可实施。编制《趸船申请水下检验及测厚检查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检验时间、检验地点以及检验具备的条件予以说明,《方案》内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资料:①第三方检测公司出具的趸船预检报告;②第三方检测公司出具的趸船水密横舱壁结构检查报告、水上无损检测测厚报告等;③趸船所有人出具的近三年船舶维修保养记录、设施设备安全检查记录、隐患排查治理记录等;④法律法规及船检机构要求的其他资料等。

2.2 精准检验

2022年7月,江苏省南京市交通执法部门公布并实施交通运输“水十条”[3],船检机构根据航运相关单位遇到的普遍性问题采取的针对性解决措施,对部分符合条件的趸船实行“一船一策”进行综合评估,采信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趸船的水下探测报告,依法开展水下检验,延迟趸船进坞周期,保障水运行业安全、稳定、健康发展。

3 水下检验的方案及实施

3.1 水下检验方案及程序

1)水下检验作业内容。根据法规要求,经过与验船师、第三方检测公司、业主相关人员沟通,结合趸船相关图纸及现场实际状况,确定检验范围、检验方法。

(1)船体水下探摸检查。船体底板、侧板水下结构进行录像检查,检查上述部位有无变形现象,有无由于局部凹陷或扭曲引起的缺陷。局部摄像检查,重点检查靠船区域、潮差水位变化区域、船体板材及板材焊接处等部位有无损伤及缺陷等。

(2)船体水下部分摄像检查。本次潜水作业地点位于南京长江水域,其水质能见度较好,采用水下摄像检查。

2)人员、设备配备。作业单位成立水下检查与测厚作业经理部,由具有丰富水下检查经验的人员担任项目经理,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实施各项工作。经理部由潜水员、潜水监督员、检测工程师、机电员、后勤保障员等5~8 人组成。检测主要设备有:水下录像设备(UWS3420 型)、空气潜水电话、超声波测厚仪、空压机、需供式潜水脐带、面罩、储气瓶及管系等。

3)检测方法及内容。根据趸船水域环境特点,检测方法主要为水下目视检测、水下录像检查、水下无损测厚等。

(1)水下目视检测。根据水下船体外板清洁程度,决定是否需要人工清除被检表面的水生物等,以满足用肉眼、照相或录像时做近距离的观察。潜水员与验船师通过水下录像设备建立双向通信,实时观察趸船结构表面是否存在扭曲、弯曲、划伤、凹凸变形等缺陷。

(2)水下录像检查。潜水员水下手持高清摄像头,按照验船师和船东代表确定的程序、路线和部位进行总体性的录像。根据能见度、水深变化,潜水员实时调整摄像头的照明亮度和角度,保证录像画面中检测构件的清晰完整。检查趸船船体结构、系泊设备锚及锚链等潮差变化区域、船体板材及板材焊接处等部位有无损伤及缺陷。

(3)水下无损测厚。根据不同的船型、测厚量以及测厚条件等特点,准备好测厚设备及附属工具。根据趸船设计图纸,按现场验船师要求的测厚区域、测厚点、测厚数量开展测厚工作,评估检测构件的腐蚀平均状况,本次水下无损测厚结合目视检测同步进行。

4)水下检测、录像程序。潜水员水下检测路线示意图如图2 所示,水下检测时,潜水员以“之”字形由船首向船尾方向移动,将船板呈现在摄像画面中。潜水检测人员将水下检测的情况实时报告给水上检测工程师,并如实记录,作为编写检测报告的依据。

图2 潜水员水下检测路线示意图

5)安全、环保措施。趸船所有人要严格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统筹协调安排水下检验各项工作。在作业现场,各相关方树立环保意识,禁止将垃圾、杂物抛入江中,严禁船舶油污水溢出污染环境。作业单位必须具备潜水服务能力与信用评估等级资质,作业潜水员必须持有《潜水员证书》《无损检测人员水平认可证书》《水下测厚人员水平认可证书》等。项目经理应安排专人对所有设备器材进行检视,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潜水员应严格按照潜水、减压规范程序作业,避免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如水下作业潜水员出现险情时,现场作业人员应立即报告项目经理,在统一指挥下,按应急预案立即组织人员设备、后勤保障采取自救措施,保证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3.2 水下检验的结论

1)船体外板及结构检测结论。潜水员在水下对船底外板进行目视检查、水下录像、无损测厚,对检测基础数据汇总、分类、归纳、分析,将船体外板的设计板厚、理论板厚、检测板厚进行对比,船体外板水下检测对比表见表1。表1 中,最大允许腐蚀量根据《河船法定营运检验技术规程》(2011)中营运船舶船体强度衡准具体要求计算[3]。结果表明:该趸船船体结构未变形,外板轻微腐蚀未超限,焊缝饱满,未发现明显损伤及缺陷。

表1 船体外板水下检测对比表mm

2)趸船系泊锚链检测结论。该趸船艏艉共设置系泊锚链6 根,锚链直径为50 mm,每根长度137.5 m。潜水员对系泊锚链、转环、卸扣等设备做目视检查,未发现有损坏、砂孔、裂纹、变形等缺陷,趸船锚链检测记录表见表2。表2 中,锚链蚀耗极限根据《河船法定营运检验技术规程》(2011)中船舶舾装设备的检验具体要求计算[3]。结果表明:该趸船系泊锚链外部检视正常,蚀耗值符合规程要求,未发现影响安全的缺陷。综合评价结论:经验船师综合评估,该趸船船体构件蚀耗在允许范围内,未见扭曲、撞击变形等缺陷,船体外板防腐油漆总体状况良好,水下检验合格。

表2 趸船锚链检测记录表mm

4 水下检验和坞检的优缺点对比

4.1 优点

1)根据社会服务承诺要求,该趸船所在航线需全年365 天(恶劣天气除外)不间断运营,采用水下检验代替船底外部检查的方式,趸船在原水域的静态、动态环境均未变化,不影响过江乘客正常出行。

2)降低趸船置换、拖运、上下船坞(台)的安全风险,节约趸船检验维修生产成本投入。据不完全统计,自《内规2019》颁布实施以来,航运相关单位以水检代替坞检节约坞修成本累计超千万余元,让内河黄金水道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2 缺点

1)水下检验受气候条件、水域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较大。为保证水下检验作业安全及检测质量,一般适于水下作业现场工作环境的风力应≤6 级,浪高≤1 m,水流速度应≤1.0 m/s。

2)作业前制定应急预案,作业中做好潜水员安全保障防范措施。水下作业过程中,实时掌握波浪、潮汐、水流运动的动态变化,按规范流程作业,确保作业全过程安全可控。趸船四周水域严禁机动船舶航行、停靠,防止造成潜水员人身伤害,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5 结束语

本次100 m 客渡趸船营运检验中,采用水下检验代替船底坞内检查,船检机构按照法规要求,建立健全船舶设计、建造、维修、检验、报废等“一船一档”数据档案,统筹协调,综合评价,在趸船全生命周期中,强化“事前预判、事中监管、事后总结,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方位监管,确保船舶的安全、稳定运营。

猜你喜欢
趸船锚链外板
考虑锚链腐蚀因素的锚链舱设计
锚链和锚链轮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及啮合过程力学分析
趸船在波浪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分析
船用锚链发展及标准化现状
侧围外板转角深拉伸起皱缺陷研究
侧围外板尾灯处排料困难的解决方案
汽车侧围外板A柱起皱缺陷分析及处理方法
工作趸船的设计
固定水域办公用趸船新型定位方法
某型快艇船体外板腐蚀点焊补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