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防治措施的总体分析及实例应用研究

2024-03-16 10:10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6期
关键词:抗滑桩前缘挡土墙

韩 帅

(中铁一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河北 唐山)

引言

近年,滑坡灾害频发,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严重威胁区内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开展滑坡防治措施的总体分析及实例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3]。目前,吴巍[4]、徐文刚[5]开展了滑坡灾害的防治措施研究;谭银龙等[6]开展了滑坡稳定性分析;上述研究虽取得相应成果,但较少涉及滑坡灾害评价方法介绍及防治措施分析,即使涉及,也仅是针对具体项目开展的相关研究,因此,仍有必要针对具体滑坡开展针对性研究。

综合上述,论文以滑坡实例为工程背景,先详述分析了滑坡灾害防治措施的总体分析,再进一步进行了实例应用研究,以期为其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1 实例分析

1.1 滑坡地质条件

结合现场调查成果,将某滑坡的地质条件详述如下。

①地形地貌。滑坡区具河谷中低山地貌,地形呈东北低西南高,且微地貌具“两沟夹一山”地势,区内高程432 m~585 m,高差153 m,斜坡坡度主要间于30°~55°,整体地形起伏相对较大。

②地层岩性。滑坡区第四系地层主要为崩坡积层和残坡积层,岩性主要为含碎石粉质黏土,紫红色,可塑~硬塑状,较为稀松,遇水易软化,所含碎石岩性为砂、泥岩,含量间于15%~25%,磨圆度较差;下覆基岩为三叠系中统关岭组砂岩、泥岩,两者具互层结构,紫红色,中厚层状,所取岩芯主要呈短柱状,完整性相对较好。

③地质构造。滑坡区位于大型向斜翼部南侧,该向斜基本特征为:轴线近似沿60°~70°展布,延伸长度约40 km,岩层倾斜角度约20°,倾斜范围约30°。因此,滑坡区地质构造相对较为发育,尤其是大型构造发育过程引发的次生构造,较大程度上减弱了岩土体完整性。

④水文地质条件。由于滑坡区地形起伏较大,使得区内地表水不发育,多以强降雨条件下的地表径流为主,流量受季节性影响较大,且多具短期特征。

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水和裂隙水,前者位于浅表层孔隙中,整体富水性相对较差,无统一水面;后者位于深部基岩裂隙中,其分布位置主要受节理裂隙影响;两类地下水均接受降雨补给,蒸发排泄为主。

1.2 滑坡发育特征

1.2.1 滑坡边界及形态特征

滑坡位于斜坡下部,地表属上缓下陡特征,平面整体呈圈椅状(见图1),且前宽后窄,后缘边界主要为基岩出露陡坎,左侧边界为自然冲沟,右侧边界为山脊,前缘为道路陡坎。

图1 滑坡平面形态示意

滑坡主滑方向为230°,纵向长度约340 m,横向宽度50 m~300 m,厚度10 m~25 m,平均厚度约20 m,总体积约130×104m3,属大型土质滑坡。

总体来说,滑坡边界特征显著,规模也相对较大,潜在威胁较大。

1.2.2 滑坡物质组成特征

据现场钻探特征,将滑坡物质组成特征分述如下。

①滑体。滑体土主要为粉质黏土,含一定量碎石,紫红色,可塑~硬塑状,碎石含量间于15%~25%,磨圆度较差,这有利于降雨入渗。

②滑带。滑带位于基覆界面,岩性为粉质黏土,紫红色,稍湿,软塑~可塑状,含有少量角砾,含量间于5%~10%,磨圆度较优,粒径间于5 mm~15 mm,遇水易软化。

③滑床。滑床主要砂、泥岩,紫红色,互层结构,中厚层状,岩体结构相对较破碎。

据上,滑坡坡面结构示意见图2。

图2 滑坡坡面结构示意

1.3 滑坡防治措施分析

1.3.1 滑坡防治措施的总体分析

滑坡防治措施相对较多,总体可归纳为三类(见图3)。

图3 滑坡常用的防治措施

(1) 减轻或消除水威胁

一般来说,水是滑坡发生的重要诱因,其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相对较为密切,因此,该类措施的设置是十分必要的。

①地表水排除措施。地表水排除措施是长期运营措施,也是滑坡防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辅助措施,主要手段包括截水沟、排水沟等,其目的是将地表降雨汇集于沟内,将其排至坡体外,以阻止降雨入渗至滑体内部。在该类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应结合地形进行合理设置,截、排水沟应具网状特征,且排水系统的尺寸大小,应充分结合地方降雨量及汇水面积等综合设定。

②地下水排除措施。地下水存在于地表以下,隐蔽性较好,因此,对其防治主要以疏导为主,切不可堵,具体手段包括截水盲沟、支撑盲沟、仰斜孔群、渗管及盲洞等。值得指出的是,在地下水排除措施设置过程中,应切实考虑地层稳定性及其隔水性,保证地下水能在地下排水系统中汇集,并顺利排至滑坡体外。

(2) 设置抗滑措施

该类措施主要又可细分为两类,其一是减小滑坡下滑力,主要包括削方减载等手段;其二是增加滑坡抗滑力,主要包括抗滑桩、抗滑挡墙等手段。

①削方减载。该措施主要是将滑坡后缘或下滑力较大部位处的滑体土进行削方,达到减弱滑坡下滑力的目的,该措施具有所用费用少、操作简便等优点,但其实施可能造成大面积斜坡裸露,易引发次生灾害,因此,该手段实施过程中,应辅助浅表层加固措施。

②抗滑桩。该措施主要是在滑坡前缘或合适位置设置抗滑桩,其提供较大抗滑力,适用于具有剩余下滑力较大的滑坡。该措施虽能提供有效的抗滑力,但其经济投入相对较大,且施工难度也较大,需进行局部深开挖,危险性较高。

③抗滑挡墙:该措施也是滑坡防治过程中的常用手段,其适用于剩余下滑力较小的滑坡,具有操作简便的优点,但该手段的防治效果较为局部,难以实现大型滑坡的整体防治。

(3) 土体改善措施

该措施的实现手段主要包括爆破灌浆法、焙烧法等。

①爆破灌浆法。该方法主要是利用爆破后注浆加固岩土体,以增加土体抗剪强度,实现提高抗滑力的目的。

②焙烧法。该方法主要是对滑坡前缘进行掘洞焙烧,以提高前缘滑带及临近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达到增加滑坡稳定性的目的。

但是,由于此类措施的实施过程较难,加之其后续效果评价手段有限,因此,该类措施的工程应用相对较少,并不普遍。

综合上述,滑坡防治措施相对较多,各类措施的适用性也存在一定差异,在具体滑坡防治过程中,可有效结合工程实际,开展多种措施的联合防治。

1.3.2 滑坡防治措施设计

在前述滑坡防治措施总结基础上,该节再进一步结合工程实际,开展其防治措施设计。

(1) 设计原则

①滑坡防治的目的是为了彻底消除隐患,保证区内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②在防治措施设计过程中,应坚持预防为主,兼顾治理、避让等手段,以实现全面规划,保证治理重点突出的原则。

③在治理过程中,应充分确保工程安全,也应充分考虑治理措施的经济性及可行性。

④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工程实施流程,采用可行的实施方案,确保施工周期。

⑤防治措施应顾及周边环境特征,尽量让治理措施与周围环境融合,以兼顾自然景观协调的原则。

(2) 设计方案比选

为保证滑坡防治方案的合理性,结合滑坡工程实际,先制定出两套方案进行比选,具体如下。

方案一:“抗滑桩+挡土墙+截排水措施”,其中,在滑坡前缘设置一排抗滑桩,初拟设置25 根;挡土墙设置于滑坡中后部陡坎处,主要用于保证滑坡后缘岩土体的稳定性,避免其局部垮塌;在滑坡后缘及两侧设置相应的截、排水沟,主要用于排泄雨水,避免其入渗。

方案二:“抗滑桩+削方减载+截排水措施”,其中,抗滑桩依旧设置于滑坡前缘,根数依旧为25 根,只是设计尺寸相较方案一略小;滑坡中后部采用削方减载,用于减少后缘下滑力,并放缓其斜坡坡度,避免出现局部垮塌;截、排水沟的设计与方案一保持一致。

据上方案设计,再进一步开展方案优劣比选,具体对比如表1 所示。

表1 方案优劣指标对比

据表1,将两类方案的优劣对比具体说明如下。

①工程技术比选。由于两类方案的防治措施均被广泛使用,在技术可靠性上,两者均相当,即均具有较强的技术可靠性。

②工程安全比选。两类方案均是采用了抗滑支挡措施,其一旦实施,可不用太多的后续维护,因此,两者的安全性也相当。

③工程实施的比选。对比两套方案,方案一对地形地貌的影响相对较小,即其对自然景观的破坏较小;方案二的削方减载会涉及大面积征地,也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因此,方案一的工程实施性相对更优。

④工程经济的比选。结合两类方案的初步设计,对其工程投资进行估算,其中,方案一的工程投资费用为782.51 万元,方案二的工程投资费用为824.82万元,两者对比,以方案一相对更优。

(3) 设计措施

结合方案一的设计思路(“抗滑桩+挡土墙+截排水措施”),再进一步将其防治措施细化设计如下:

①抗滑桩设计。在滑坡前缘共计设计25 根抗滑桩,桩型共计有两类,其中,A 型桩共计16 根,主要分布于滑坡前缘中部,截面尺寸为1.8 m×2.2 m,桩间距为5 m,桩长设计为20 m,其锚固段长度为9 m;B 型桩共计9 根,主要分布于滑坡前缘两侧,截面尺寸为1.6 m×2.0 m,桩间距为6 m,桩长设计为18 m,其锚固段长度为9 m。

②挡土墙设计。挡土墙共计设计5 段,总长度247 m,截面尺寸均一致,均按梯形截面设置,顶宽0.7 m,总高4 m,基础埋深1.2 m,墙背直立,墙面斜率1:0.3,墙体材质采用C25 砼;为保证挡土墙后续运营安全,按10 m 间距进行沉降缝设计,缝宽2 cm~3 cm,并在墙体上设置两排泄水孔,其横向间距2 m,竖向间距1.5 m,梅花形排布,材质为φ100PVC 管,且泄水孔后缘设置反滤层;在挡土墙实施过程中,为便于施工,墙后采用1:1.5 放坡开挖,待施做挡土墙后,再进行回填,压实系数不低于0.97。

③截排水设计。在本次设计过程中,共计设计6段截排水沟,总长度840 m,排水沟长26.8 m,净宽0.4 m,净深也为0.4 m,壁厚设计为20 cm,底厚设计为20 cm,材质仍采用C25 砼。

待防治措施实施后,需再进行专项监测设计,建议监测水文年不低于两年,主要以变形监测为主。

2 结论与讨论

通过滑坡防治措施的总体分析及实例应用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与讨论。

(1) 滑坡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减轻或消除水威胁、设置抗滑措施及土体改善措施,各类措施的适用性存在一定差异,可以结合工程实际,联合应用多种方法以实现综合防治。

(2) 本文滑坡实例的潜在威胁较大,结合其工程实际,建议采用“抗滑桩+挡土墙+截排水措施”的防治手段,以充分保证区内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 本文开展了滑坡防治措施的总体分析及实例应用研究,建议后续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防治效果研究,以评价防治措施的合理性。

猜你喜欢
抗滑桩前缘挡土墙
方截面抗滑桩旋挖钻成孔工艺探析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一种飞机尾翼前缘除冰套安装方式
浅谈选厂常见挡土墙设计
公路滑坡治理工程抗滑桩设计
仰斜式重力挡土墙稳定计算复核
双排抗滑桩承台的优化设计研究
地震作用下加筋挡土墙稳定性分析
深水沉积研究进展及前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