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育期刊编辑的角色定位与养成路径

2024-03-17 23:06李刚刚
传媒论坛 2024年3期
关键词:期刊文章教育

李刚刚

期刊编辑在编辑出版过程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吴朝平等人认为,学术编辑职业遵循“传统型编辑—学者型编辑—复合型编辑”的历史演进过程,他们提出,复合型编辑的角色定位是“编辑职业化+学者化+全/新媒体化+学习创新者”[1]。陈娟从学术理论期刊编辑所承担的任务中梳理出,期刊编辑的角色定位是专家型编辑、学术型编辑、研究型编辑以及是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坚守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弘扬者[2]。已有研究为我们全面认识期刊编辑的角色定位奠定了基础,但缺乏对期刊编辑角色具体境遇的考察。若以他者的视角看编辑的工作境遇,会发现期刊编辑始终在与作者、编者、读者打交道。那么,这就意味着,能不能处理好与上述三者的关系是考验一个期刊编辑能不能成为专家的核心要素。而处理好与三者的关系的可能之道在于,既要做好相应的角色,也要融合好多重角色。就教育期刊编辑来讲,相对于作者、编者和读者,教育期刊编辑应该做好三重角色,即“教育人”角色、“编辑人”角色和“媒体人”角色。这三重角色是相互融合和影响的,集中表现为教育期刊编辑的职业素养。

一、“教育人”角色

“教育人”角色是相对于教育期刊的作者群体而言的。教育期刊的作者撰文探讨的问题都是教育领域的问题,涉及教育政策、教育理论、教育实践等,而且作者基本为教育研究者、校长、教师等教育工作者。因此,教育期刊编辑只有成为教育领域专业人员,才能够在众多的文章中遴选出契合教育政策、应用教育理论和服务教育实践综合度最好的教育研究成果,才能够与众多教育工作者平等对话、深入交流。所以,教育期刊编辑要成为“教育人”群体的一员。

教育期刊编辑要做好“教育人”角色,关键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育文”内容的把关和设计,二是对“教育人”专长的把关和挖掘。把关一词内蕴被动的意味,但编辑工作只是被动来做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主动作为,而“设计”和“挖掘”两个词正蕴含主动的意涵。

一是对“教育文”内容的把关和设计。教育期刊编辑在工作中直接接触和服务的对象就是教育工作者的文章,一项重要的职责就是把关文章的内容质量。

对文章政治性的把关。教育人凸显教育性,教育性自然蕴含政治性。所以,对文章内容的把关必须坚守政治立场。教育期刊的影响广泛,必须讲政治。教育期刊的读者大多为一线教育工作者,而他们又是学生成长的“领路人”。从这个逻辑来看,教育期刊不只影响着广大教师,也影响着广大学生。教育期刊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重要载体,必须肩负起自己的政治责任。在编辑出版过程中,百密就怕有一疏,一些特定人名、地名、政治表达有时难免出错。再有,就是一些内蕴在作者文章表达的观点中的不合适之处会由于隐藏太深而未被识别。这更凸显了教育期刊编辑坚守好政治立场的底线的重要价值。

对文章教育性的把关。期刊编辑在工作中一般会遇到四种类型的文章:第一类是形式、内容都好的文章;第二类是内容好、形式不好的文章;第三类是形式好、内容不好的文章;第四类是形式和内容都不好的文章。遇到第一类文章,编辑不仅能够从中汲取学术的营养,而且能够享受学术表达的魅力。教育期刊编辑作为“教育专业人”角色,要能够识货,认识到它的教育学术价值。这主要彰显的是对文章的教育学术把关能力。第二类文章,编辑一般需要与作者沟通,从文章整体架构、内容逻辑、大小标题等提出重构、优化文章的建议。遇到第三类和第四类文章都缺乏好的、有特色的内容。面对这两类文章,一般要区别对待。第三类文章整体看上去很完整,但细读之后发现,或是有教育理论没有基于教育实践的论证,或是满篇教育经验总结没有理论。就这类文章,编辑要与作者沟通,从文章选题聚焦、理论视角选择、论证材料丰富等提出建议。在第二类和第三类文章中,主要彰显的是对文章的学术把关能力和设计能力。而对于第四类文章只有放弃。

教育期刊编辑在与作者沟通过程中,需要引导作者将教育实践经验进行教育学提炼,建立起与教育政策、教育理论之间的勾连,从而跳出经验思维,以理论思维的视角重新审视教育实践经验,进而确定教育论文的理论视角、研究问题及教育主张。编辑必须成为“教育人”,才能够真正把好教育学术质量关,才能够与读者展开对话。

二是对“教育人”专长的把关和挖掘。教育期刊编辑在组稿时会考虑选谁最合适,只有对“圈里”的作者有充分地了解,才可能挖掘到最合适的人。教育期刊编辑作为“教育人”角色,就是教育圈的人,应熟悉圈里作者都擅长的研究领域是什么、写作风格是什么、学术水平是什么程度等,这样才能够在需要选人时快速筛选出合适的人。选择一个合适的人,有两种途径:一是发现人,即借助以往编辑过或阅读过某作者的文章,发现作者的擅长之处,这就要求编辑要有一定的学术水准,练就一双发现的眼睛;二是找人,通过第三方渠道,如知情人、网络等,探寻具有专长的作者。这些都要求编辑能够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准确捕捉到有关作者的核心信息,无论是通过平时工作发现人,还是通过一些渠道寻找人,都要求教育期刊编辑成为“教育专业人”,对圈里的人有准确的认识,这样才能够让最合适的“教育人”来写最合适的“教育文”。

二、“编辑人”角色

“编辑人”角色是相对于期刊编辑者的角度而言。编辑是期刊出版的责任人,必须坚守期刊编辑规范的要求,让每一篇文章都成为高质量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教育期刊编辑对教育论文的编辑加工是本职工作,也是核心工作。在编辑加工过程中会涉及很多出版和编辑规范要求,大概可以分为几类:管理规范方面,如要严格控制差错率等,遵守《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等文件要求;文字规范方面,如规范的语言表达、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标点符号用法》等的要求;学术规范方面,如规范著录参考文献与注释、客观准确使用数据等,遵守《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等国家标准的要求;编辑规范方面,如尊重作者表达方式,不过度编辑等,参考《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等编辑专业著作的要求。

此外,教育期刊编辑尤其要擅长写作。当然这里所说的写作不只包括写审稿意见、选题策划意见等事务性文稿,特别是指对教育论文写作要有一套理念、方法。之所以特别强调教育期刊编辑要擅长写作,是因为编辑所担负的稿件编辑加工任务要求的。教育期刊稿件的作者多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未必擅长教育论文写作,这就需要编辑来通过自己的写作知识来协助作者进行弥补。如,一线教育工作者可能擅长写具体教育实践的展开过程,但这样就只是停留在现象层面。此时,编辑就可以引导他们深度反思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开展教育实践的教育理论依据是什么。又如,有的文章洋洋洒洒、话题不聚焦,不知道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这就要教育期刊编辑引导他们反思,这样做回应的问题是什么,要如何聚焦于一个恰切的问题等等。要做好上述工作,就要求教育期刊编辑要擅长写作,只有自己有写作经验,指导别人才会得心应手。

三、“媒体人”角色

“媒体人”角色是相对于读者而言的。这就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吸引更多的读者,二是如何影响更多的读者。这其实是传播力的两个维度,“一个是物质技术方面的力量所能达到的广度,另一个是媒介的思想倾向和舆论力量所能影响受众的精准度”[3]。前者涉及传播内容依赖的传播载体,后者关涉传播内容的思想倾向。教育期刊编辑要以媒体融合的视野和思维为引领,在内容上做好选题策划,注重内容的正向性;在形式上符合传播载体特点,注重形式的恰切性。

注重内容的正向性。教育期刊编辑作为教育媒体传播者,应该坚守教育立场,以正向引导和建设性引导为根本,以促进育人和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指向,以此作为教育传播的根本遵循。教育期刊所刊发的内容对教育界有着引导性,尤其是所刊发的有关教育政策的权威解读、教育部门有关负责人的文章及教育研究专家的理论探讨文章。这种身份决定了教育期刊有所能、有所不能,所刊发的内容需要与教育政策同向而且是建设性的,不能是对政策反面讨论或表示异议的。这一点是教育期刊编辑在选题策划、编辑加工过程中要格外注重的。例如,有一段时间,在教育界是鲜谈教育惩戒的,因为这很容易与“体罚”混在一起,而且较难区分。所以,在国家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文件之前,教育期刊一般也避免讨论这个问题。当然,教育期刊不讨论不代表不能讨论,如一些纯学术性期刊其实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这与期刊属性和受众有关。在文件颁布之后,教育期刊就会依据政策进行选题策划。作为教育期刊,讨论相关问题一般从建设性的角度出发,即着重讨论如何用好教育惩戒助力学生更好成长,而不去讨论教育政策为什么这么规定而不是那么规定。

注重形式的恰切性。教育期刊编辑作为个体,可能对于传播载体的选择的影响有限,但在已有的传播载体基础上,也可大有作为。教育期刊编辑应格外注重传播形式的设计适合传播载体,即注重形式的恰切性。媒体传播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这些形式,教育媒体都可以采用,也都应该采用。当前,不少教育类媒体,尤其是教育期刊,在纸媒体、新媒体上推送的内容形式一般以文字为主,较为单一,且纸媒与新媒体相比互动性不强。为更好地服务读者,教育期刊编辑在编辑加工时应丰富形式,一是发挥文字、音频、视频、图片的各自优势,融合使用,让有深度的教育文章变得图文并茂、赏心悦目。二是增加与读者的互动,提升纸媒与新媒体的联动。例如,可将期刊上的文章经过重新编排,以崭新的适合新媒体的形式在教育期刊微信公众号上推送,在期刊上附上二维码,在公众号附上链接、在期刊网站附上电子论文,方便读者通过微信公众号等留言与编辑部进行互动。

但教育媒体的受众为教育工作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能为了博人眼球,而失去严谨。如文章中出现不恰当的图片、标题等。尤其是在标题上,要避免为了语出惊人而出现引发社会焦虑、与教育政策相悖的问题,如类似《教师进行教育惩戒,有可能蹲大牢》《未来不懂这个,孩子注定掉队》等标题应避免使用。

教育期刊编辑所承担的上述三重角色不是割裂的,而是彼此融合,相辅相成。教育期刊编辑只有融合好这三重角色,才能对教育期刊的把控论文质量、做好选题策划、打造融合传播等方面做到又专又精,逐渐成长为专家,保证期刊的高质量发展。

四、结语

一直以来,编辑被称为杂家。某种程度上确实道出了编辑角色的复杂性和多重性。教育期刊编辑当然也是同样。就教育期刊来讲,应以高质量的教育研究成果、新颖的选题策划和立体融合的传播方式,引领和推动新时代教育改革走向深入,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显然,教育期刊编辑只定位为“杂家”是不能的,更重要的是要成为专家,才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大餐。

猜你喜欢
期刊文章教育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期刊问答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