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火何时休

2024-03-17 00:57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
党员干部之友 2024年3期
关键词:乌克兰冲突

2024 年2 月24 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已满两周年。目前,战事胶着,战局僵持,仍看不到结束的迹象。这场冲突已不仅局限于两国的战场军事对抗,更延伸至国家和地区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博弈,加剧了百年变局之下世界格局的演变进程,进一步推动国际战略力量和格局进行深度调整。2024 年将是俄乌冲突的关键一年,乌克兰能否顶住俄军的攻势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俄乌战场形势跌宕,战争形态不断升级

2022 年,俄乌战场形势大开大合,对抗迅速白热化。行动初期,俄对乌全境重要目标实施突袭,兵分四路对基辅等枢纽城市实施纵深穿插奔袭,力图以“闪电战”击垮乌抵抗意志,实现速战速决。但乌克兰在美西方持续军援的支撑下,稳住阵脚,实施攻势防御,并通过秋季攻势收复哈尔科夫、赫尔松等大片领土。此后,俄收缩战线,放弃南北对进围歼乌东重兵集团目标,在近千公里战线上逐步平推,战事陷入僵持。2023 年,战事逐步演变为双方持久消耗的韧性比拼。乌克兰开展全国动员,获得了美西方更多军事援助。6 月,乌军开启大反攻,意图将战线推进至亚速海沿岸,夺回战略重镇梅利托波尔与马里乌波尔,切断俄罗斯本土与克里米亚半岛的陆地运输线,孤立克里米亚半岛。但由于俄军防守严密,乌军在南部多条战线推进缓慢,未达到切断俄军补给线的战略目标。由于战况持久、伤亡日重、士气低落,乌军兵员短缺问题十分严重。乌方虽然一直没有公布具体伤亡数字,但总统泽连斯基2023 年末“考虑再征兵50 万”的表态从侧面印证了乌军的困境。

俄乌冲突双方既使用了坦克、战车、火炮等传统武器,也大量使用了动态感知系统等新型装备,民用卫星、人工智能、无人机的广泛使用重塑了战争形态。低成本的无人机可以摧毁价值高昂的重型武器,反无人机装备和防空能力变得至关重要。此外,俄乌冲突导致大量次生灾害,如克里米亚大桥遭袭、卡霍夫卡水坝被炸、扎波罗热核电站安全风险上升等。进入2024 年,俄乌两国动用导弹、无人机对彼此后方的城市、港口、码头、军工设施等发动空袭,成为自冲突爆发以来双方持续时间最长、频率最为密集的一轮相互大规模攻击,造成重大损失和人员伤亡。

俄乌冲突是冷战后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最大规模的地缘政治冲突

俄乌冲突深刻影响国际安全形势,不断推动国际战略力量和格局进行深度调整。两年来,国际安全形势愈发严峻,集团对抗和阵营对立严重加剧。围绕乌克兰危机和俄乌冲突,以联合国安理会为核心的大国协商一致原则陷入困境。一方面,俄欧关系、美俄关系彻底破裂,美欧双方迅速走近,欧洲长期追求的战略自主遭遇明显挫折,欧洲陷入长久地缘政治冲突漩涡,对美战略依赖程度加深。欧俄经贸合作中止、政治合作冻结,对抗取代合作成为欧俄关系主基调,俄罗斯被隔绝和孤立恐将长期延续。另一方面,美国没有改变视中国为最大竞争对手、围堵遏制中国的战略目标,打着“今日俄乌即明日亚洲”的幌子,在强化亚太双边同盟的同时,推动建立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撮合日韩关系发生“戏剧性改善”,加固美日韩军事同盟体制,构建诸如“印太经济框架”等多个“小院高墙”式排他性组织,助长了亚太地区的集团化和阵营对抗局面,为其印太战略的实施扫清了横亘在盟国之间的障碍。

俄乌冲突爆发两年来,俄罗斯已逐步转为战时体制,各项经济指标有所回升,军工行业全力供应前线,后续兵源持续补充。而乌克兰尽管进入全面防御态势,但国内不接受谈判、坚持继续作战的民众仍占多数。美西方虽因国内政治争斗、巴以冲突等原因,对乌支持力度有所下降,但出于意识形态、地缘政治等因素,总体上不会停止对乌援助。欧盟日前通过对乌克兰500 亿欧元援助法案,美国拜登政府也在力推新援乌法案。可以预计,2024 年俄乌冲突还会持续。双方均面临赢不了、谈不拢、退不得的尴尬境地,冲突目标也异化为让对手更多流血、承受更大损失,最大限度消耗对方资源,在意志和韧性的比拼中迫使对方退让。2024 年11 月美国大选的结果能否为这场旷日持久的地缘政治冲突的最终停息带来积极变化,还有待观察。

俄乌冲突导致全球军备竞赛加速升级,推高大国对抗风险

受乌克兰问题刺激,全球主要国家纷纷上调军费预算限额,军事化程度明显提升。全球知名智库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在其发布的《2024 年全球军事平衡报告》中指出,2023 年,全球国防开支已升至2.2 万亿美元,平均增长9%。最突出的是美国,其8860 亿美元的国防预算已经超过排名其后的9 个国家的军费总和。在欧洲,德国军费预算增长3.4%,达565 亿美元;法国军费增长7.5%,达497 亿美元;俄罗斯则增至约1200 亿美元。在亚洲,韩国发布《2024-2028 年国防中期计划》,计划未来5 年投入约2700 亿美元用于军费开支。根据日本内阁会议通过的政府预算草案,日本防卫预算2024 财年为559 亿美元,比2023 财年增长16.5%,再创历史新高。上述情况的发生皆可视为俄乌冲突的外溢效应,无疑推高了大国对抗和新的地缘政治冲突风险。大国对世界和平安全承担着特殊责任,必须以负责任方式处理相互关系,切实管控分歧,寻求合作共赢。

俄乌冲突严重阻碍世界经济复苏,推动世界经济版图重构

俄乌冲突发生后,美国及其盟友对俄罗斯发起不间断的极限制裁,把世界经济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严重破坏国际贸易规则,增大了国际债务和金融领域风险,对国际粮食价格、能源价格造成巨大冲击,导致部分产业链供应链断裂,给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设置了重重障碍。个别国家以应对乌克兰危机为由,滥施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对他国企业进行无端打压,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扰乱全球贸易秩序。世界经济三足鼎立格局出现变化,欧洲一极遭受多重冲击,分量减轻。受欧盟对俄制裁反噬效应影响,欧洲能源价格飙升,通胀高企,企业遭受巨大损失,居民实际工资严重缩水,购买力下降。全球经济重心进一步向亚太转移。发展中国家拒绝追随美西方制裁俄罗斯,显示出“全球南方”的经济自主愿望和能力增强,包括“去美元化”在内的反对美国经济霸权的行动日益增多。

在俄乌冲突延宕两周年之际,劝和促谈显得更为紧迫,国际社会应该为早日结束这场流血冲突做出最大程度的努力。中国不是俄乌冲突的当事方,中国一贯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和争端;一贯反对冷战思维和集团对抗,主张妥善尊重和适当回应各国合理的安全利益和关切。中方呼吁有关方采取负责任态度,以建设性的外交努力推动局势缓和降温,为重启谈判创造有利条件,不要人为设置障碍、增添阻力,更不要输送武器、拱火浇油、借机渔利。事实证明,人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只有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石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才能构建起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全球和地区安全架构,才能让这个战火纷飞的世界变得和平、繁荣和美好。

猜你喜欢
乌克兰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150万乌克兰难民涌入邻国
联合国就乌克兰局势召开紧急会议
一种新的冲突衡量方式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也谈医患冲突
失控的乌克兰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