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投给谁?笔触点落在普通人身上

2024-03-17 00:57逄春阶
党员干部之友 2024年3期
关键词:铁军普通人

□逄春阶

黎 青/图

侄子逄凯迪在西藏雪域高原当边防兵,侄媳妇商琼琼是驻济南某干休所军医。春节前,我偶然看到了商琼琼的随笔《一起值班,我们再次隔空跨年》。看完,我眼睛有些湿润,心里热乎乎的。我为这两个90 后的孩子点赞。原文如下:

我:今年过年休假回来吗?

他:媳妇,正想跟你说这个事呢,今年过年报的我休假,但有个战友家庭比较特殊,我把回家过年的机会让给他了。

我:知道了,咱俩又可以隔着屏幕一起值班啦。

我们刚认识的那一年,微信刚开始普及,那时候最常用的通讯 APP 就是 QQ。因为部队限制使用智能手机,他的手机只能打电话、发短信。我们就发短信联系,不管是吵架的还是普通问候的短信。再后来他周末可以用智能手机了,我们偶尔也能视频;靠手机维持的联络,我们坚持了三年。

那年,我从医学院毕业,考上他家乡的事业编。依旧每天靠着手机沟通。这些年的心酸,非文字所能形容。我知道一切才刚刚开始,我以后还要面临很多很多难过和不容易。可是每一次,看到他愧疚的表情,看到他一遍一遍地道歉说对不起,甚至看到他一个大男人流眼泪,我就很心疼他,这一切都不是他的本意。

我不后悔嫁给他。老公现在的驻地在雪域高原西藏,距离家 3800 多公里,每年只能回家一次。而我照顾孩子,又要兼顾工作,难免有时会疲惫不堪,作为一名边防军的军嫂,我一个人的时候,默念着,不给他抹黑,不给部队添麻烦。我为他的每一次进步感到骄傲。

好在,一切都挺过来了。有事时只能想方设法挤时间,面对儿子的成长,周末报的兴趣班都要规划时间,架子鼓、编程、街舞、书法,家庭、事业、个人发展,每一个都需要精打细算,但我不后悔,因为我知道,我们在为了家,为了国,为了社会。

2021 年我如愿考入干休所,加入文职队伍,穿上军装,才对军人有了更多理解,或许这样的生活,才是军嫂的美,才是当代女军人的美。

一起值班,隔空跨年。我们无怨无悔。空间挡不住我们的爱,空间挡不住年的温暖。祝福我们的祖国,祝福关心我们的所有人。

学医的商琼琼平时寡言少语,随笔文字也是平常话,也没有几个形容词,但记录得真实、朴实、扎实。这就是普通人的普通状态。

其实,我不认识的更多的年轻人也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有的在边关哨所,有的在治安现场,有的在消防现场,还有在汽车站、火车站、机场上忙碌的工作人员,在列车上、飞机上、公交车上的司乘人员,在锅炉旁、钻塔旁、机井旁的一线工人,在楼道旁、小区旁、车位旁的物业管理人员,起早贪黑的环卫工人,还有在报社、电台、电视台坚守岗位的我的同行们,等等。想到他们,作为记者的我,就常常有记录他们的欲望。

我愿意采访普通的劳动者,我愿意跟他们交朋友,我愿意记录他们的点点滴滴。

七年前的春节,我坐上济南至重庆k15/k16 次快速列车,三天两夜与列车员同行,来回4116 公里,要通过664 个隧道,途经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陕西、四川、重庆7 省1 市。数不清的人携着大包小包要回家,而他们要出发,默默地送回家的人回家。聊起过节,孟铁军车长说,最难忘的是2010 年的大年三十。他那时是跑济南到乌鲁木齐的列车,那天晚上,乘务人员心情都不错,餐车长张罗着包饺子。孟铁军闲不住,就帮着厨师和面、调肉馅。忙活完,他例行巡查,在从乌鲁木齐到天水站前,有人反映,有个50 多岁的妇女进了厕所,好长时间没出来。孟铁军一个箭步冲过去敲门,怎么敲也没有声音。“我打开厕所门,一看,那个妇女挂在窗子的铁栏杆上,上吊自杀了。那场面太瘆人了!她用的是手机充电电线。车厢一下子炸了营。我冲进去说,谁都别慌。我顾不得害怕,连忙把那个妇女脖子上的充电电线解下来,将遗体移出厕所。等到下一站,我下车将那个女子的遗体移交完,已经是大年初一了。”孟铁军说,当时他走在车站外面,凛冽的寒风刮着他的脸,耳边响着密集的爆竹声,他那一刻突然落泪了。等心情平复了,他打开手机给家人拜了年,只字没提刚刚发生的事儿。

三天两夜的旅途,我见证了列车员们的一种精神:“视自己的职业为神圣,视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为神圣。”根据我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我写出了报告文学《晃动中的春节》。我就是要讴歌我们身边的普通劳动者。

每到年关,我总有想走出去的冲动。偶然听到中国重汽有一支极寒地区整车试验团队在漠河,我想去看看他们怎么过新年。一念向北,瞬间由温暖坠入彻骨的寒冷,我踏着冰碴,跟他们站在了一起。2022 年的元旦,我在零下37 摄氏度的漠河,见到了年轻的中国重汽整车试验团队爬冰卧雪,看到了他们眉毛上的冰霜,我很心疼。远处是喜迎新年的焰火,而他们在默默地坚守。天是冷的,但他们的血没有冷,心没有凉,他们没有冷眼看人生。我看到他们白头发、白睫毛,但他们没有白眼看世界,他们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一丝不苟。我从中国重汽这些普通人身上看到了一种光泽,这种光泽就是希望,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希望。我写出了报告文学《一念向北》。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这就是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的本色。“所有人最吸引人的时刻,都是在他的专业里发光的时刻。所有人,概莫能外。”这是一位老新闻工作者说的话,我在想,在漠河这帮小伙子们的汗水印证了这句话。

我本普通人,心向普通人。想起一双双粗糙的大手,想起一个个淌着汗水的额头,想起他们憨厚的笑,想起咬紧嘴唇忍了再忍的泪水,想起温暖慈爱的眼神,想起一张张表情丰富的面庞,一切都源于普通,一切都平平常常,但是这一切却像烙铁一样在我的心灵上烙上了印痕。我找到了记者的价值——发现普通人身上的光泽。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徐剑曾经说过:“我们的时代和社会,正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稳步迈进。伟大的复兴之梦,是由普通百姓的人生梦想连缀、叠加而成的。小人物之梦构成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的青史断章,普通人圆梦的故事沉淀为中国故事的精神底色。唯有普通人的圆梦之旅一帆风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才会出彩。”光泽在普通人身上,我们必须盯紧普通人,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我的新闻界前辈赵鹤翔先生生前多次嘱咐我:把灯挑亮,让血肉鲜活灵动。

目光投向像我侄子、侄媳妇那样的普通人,笔触点落在普通人身上。唯有平凡,才是书写和记录的永恒坐标。调动那些温暖、细腻、充溢十足动感和磅礴力量的文字,要将每个汉字当作一兵一卒、车马炮来运筹,注重谋篇布局、排兵布阵,写出平凡人的平凡和不平凡,写出人情之美、人性之怆、命运之变,写出生存伦理、文化肌理,更好地体现人文关怀,写出新时代的格局和气象。

猜你喜欢
铁军普通人
盐城市扛起使命担当 锻造应急铁军
新昌县征订《铁军》连续五年超千份
跟随光影,看看普通人的故事
普通人的梦
铁军颂
向这些普通人致敬
铸成消防铁军
普通人拜登
普通人的“美好生活”
读《铁军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