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审美启蒙教育多方融合的实施路径

2024-03-18 11:06江馨怡福建省直屏东幼儿园3500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传统幼儿

江馨怡 (福建省直屏东幼儿园 350000)

传统审美启蒙教育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社会内涵,有着单一学科教学所覆盖不到的广阔范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

多年来,幼教工作者在审美启蒙教育过程中不断探究、实践。在推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时,课程内容涉及衣食住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将幼儿的审美启蒙教育与生活融为一体,实现幼儿园美育活动与幼儿成长同频共振。在多元融合的学习中,美育内容更为丰富,美育形式更为自主。幼儿的传统审美启蒙教育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可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潜移默化中浸润幼儿的心灵。

一、挖掘幼儿生活实践中的传统审美元素, 创造融合学习的契机

审美源于生活,教师要多挖掘隐藏在幼儿生活中的传统审美元素,抓住教育契机,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亲切感。

第一,在大自然中,花草树木都是活教材,植物的根、茎、皮、叶中都蕴藏着我们中华传统的颜色。比如,传统五色中的赤色来源于茜草的根和红花花瓣;青色主要取自蓝草;黄色采集于栀子、姜黄等多种植物;黑色提取自乌桕叶与五倍子;等等。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观察园所里植物的颜色,鼓励幼儿采集颜色并记录下颜色的变化,引导幼儿用醋、盐、明矾等媒介体验媒染,用石块体验敲拓染,用绑、扎、夹等方式体验扎染,使幼儿感受截然不同的传统草木染色,体会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印染在艺术效果上的传承。

第二,在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期间,教师可贴合节庆日的内涵开展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系列审美活动。如春节中的贴春联、贴福字、剪窗花、舞龙、挂灯笼等传统活动,其中蕴藏着代代相传的审美情趣。幼儿园所开展的系列活动也应进行作品展示与分享,比如,将幼儿在美工区里剪出的窗花和折出的灯笼装点在班级各处,亲子合作的福兔春联与福字汇集展示在园所门前,将藏有神秘礼物的福袋在幼儿的声声祝愿中送至社区服务站。在传统审美的熏陶下,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创新、设计、创造出独有作品,并在展示中得到广泛认可,从而产生文化自信。

第三,在亲子活动中,家长可以近距离走进幼儿的创作空间,与幼儿商讨和表达各自对于审美的理解。比如,在亲子陶艺活动中,家长先领着幼儿共同欣赏收集到的陶艺作品,接着商讨亲子共创的作品形式,再体验陶土拉胚以及用揉、搓、压、捏等基本手法塑形。一个个稚嫩的小盏、小碗、小盘或许不如展品精美,却让幼儿通过实践感受到了陶土的可塑性,也让陶艺这一中华优秀传统工艺焕发出了蓬勃生机。陶艺区先后诞生了陶花盆、陶笔筒、陶笔架、陶鱼缸等许多陶艺作品,这些古朴又充满童趣的物品自然融入幼儿的生活场景中,使幼儿在发展审美感知能力的过程中,逐步体会传统审美对于生活的意义。

二、关注各领域中传统审美认知的共性链接,渗透一日生活相关活动

审美元素在不同领域的教学资源中并非独立存在,需将不同领域的传统审美资源有机联系在一起,这样幼儿获得的经验才具备一定的整体性。

第一,音乐活动不仅是让幼儿欣赏音乐,亦可以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用绘画的方式将感受和想象到的画面表现出来。比如,在欣赏《百鸟朝凤》时,幼儿结合具有浓厚传统韵味的工笔画来感受乐曲中“鸟语花香”“百鸟齐鸣”等场面,想象自己变成飞鸟置身其中,随音乐展翅翱翔。欣赏完音乐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试着将百鸟欢快场景画出来,进一步感受乐曲中唢呐演奏出的中国气派,为之后他们探索民乐开启序篇。

第二,在故事讲述中,教师可多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启发幼儿为作品故事设计插图。比如,在《小马过河》中,教师引导幼儿听完故事后画出自己对于河水深浅的判断,以及小马能否过河的猜想。在幼儿各种幽默诙谐的描画中,故事的结局也随之变化。通过动笔描绘,幼儿对于马的形象也有了更具体的认知。

第三,在戏曲表演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活动形式开展传统审美启蒙教育,如绘本欣赏、肢体描绘、服装设计等,不断创造机会让幼儿梳理审美经验。如在表演“小花旦”时,幼儿先通过绘本《初识国粹》了解京剧文化中的旦角,感受书中花旦造型的独特美感。将角色与对应的舞蹈片段相结合,有助于幼儿理解花旦形象的同时体会角色特点,再与同伴合作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花旦丰富的肢体动作。强烈的表演意愿推动着幼儿自己设计出带有水袖款式的服装,从实践中理解水袖舞的审美内涵。最后呈现的“小花旦”表演使幼儿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戏曲的魅力。

在各类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继续创造机会,引导幼儿对已有的审美知识和经验进行表述与提炼,利用一日生活的过渡环节与幼儿共同探讨,随时随地记录下幼儿看见美、听见美、记忆美、传达美的精彩瞬间,用融入生活的方式带领幼儿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启蒙教育。

三、把握主题活动中传统审美启蒙教育的核心经验, 开展融合创新的实践活动

主题活动是传统审美启蒙教育的重要载体。在设计主题教育时,教师除了从幼儿的生活和兴趣出发,还需要甄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成适宜幼儿传统审美启蒙教育的主题活动。

第一,沉浸式感受美。户外体验不仅能开阔幼儿视野,还能提升幼儿审美。在贴合地理环境的主题课程“屏山公园”中,教师带领幼儿实地探寻坐落在屏山之巅的镇海楼。幼儿通过脚踏层层台阶,手抚汉白玉雕花栏杆,步入楼内仰望斗拱,登上二楼轻轻倚靠红色石柱,身临其境地感受光影在古建筑中的虚实交错。他们在俯瞰或仰望中尽情领会传统建筑带来的审美启迪。

第二,打破常规地创造美。美无定势,幼儿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会得出不同的审美结论。在主题课程“龙的传人”中,教师引导幼儿联系历史文物“中华第一龙”“C 形龙”的创作,鼓励其为作品创编故事。幼儿对作品的解读诠释了他们无穷的想象力,如有的幼儿决定创编龙王降雨的故事,因此创作的龙身躯修长,且被云朵环绕;有的幼儿在龙身上用了许多不同的颜色,创编出变色龙的奇妙故事;还有的幼儿转而描画龙门与鲤鱼,讲述着鲤鱼跃龙门的故事……语言讲述和艺术创造本就是幼儿想象力的不同表达方式,在创作中,幼儿一次次融入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呈现的创意作品也体现了幼儿对于传统审美的发散性思维。

四、布置蕴含丰富资源的活动空间, 拉近幼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

第一,注重营造与课程相适宜的传统审美氛围,将环境与课程设计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课程价值的同时传递美感。比如,在建构区环境创设中融入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随着搭建主题的推进不断变化整体环境,可以选用黑白淡雅色系为主的徽派建筑,也可以选用红墙黄瓦的皇家建筑,或者以郁郁葱葱的园林式建筑为主。幼儿在搭建过程中逐步体会古建筑不同派系的魅力,感受建筑背后蕴含的艺术性审美。

第二,运用现代科技增进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实现幼儿与环境的双向互补作用,充分发挥环境承载的可对话、可操作、可体验、可参与的多样化功能。如运用音频、视频及图片记录等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美术作品的实物、影像、文字等相关材料进行归类保存。引导幼儿在自由活动、餐后散步等空余时间自主欣赏,引起他们回忆相关的经验,用录音笔、播放器等唤起幼儿参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的兴趣,使幼儿的审美感知始终维持在积极、活跃的状态。教师提供支持幼儿学习意愿的操作材料,不断调整材料的复杂程度,提升幼儿的探究兴趣。

五、传统审美启蒙教育多方融合的建设方向

充分发挥家园合力的优势,引导家长将传统审美启蒙教育融入家庭环境创设中。例如,将幼儿带回家的陶艺作品与家中藏品摆件等一同展示、摆放;将幼儿剪贴制成的窗花贴于窗上;将端午节幼儿捆扎的创意艾草花束悬挂于家门口。父母也可加入幼儿艺术作品的创作中,给予幼儿沉浸式的家庭审美启蒙教育,充分挖掘家长自身的资源优势。比如,邀请对汉服颇有研究的家长组织一场亲子汉服展;鼓励喜好并懂得鉴赏玉石的家长带领幼儿仿制传统饰品;安排家中有书画特长的家长走进活动室与幼儿共创作品。家长的引领参与,能更有效地将传统审美启蒙教育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园所与幼儿生活的周围遍布着美术馆、博物馆、音乐厅、大剧院、图书馆和民俗馆等文化场所。幼儿园可以挖掘并整合周边的这些社区、社会资源,如与场馆协商展示幼儿与场馆的专属联动作品;定期带领幼儿走入互动性较强的文化历史街区直观感受传统艺术作品;将幼儿喜爱的书画作品、传统工艺品拍摄记录下来,带回园所实现再创造。引导幼儿在与场所环境的互动中获得更多有益经验,在融合活动中沉浸式体验、学习、传承和创新。同时,在幼儿园创建艺术展厅,利用楼道转角处等展示空间为每一位幼儿提供展示与表达的平台。

猜你喜欢
传统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亚岁送鞋的传统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