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数学微专题设计

2024-03-18 11:06卢美珍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350007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数学知识核心

卢美珍 (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 350007)

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落实与推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关键话题。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设计的初中数学微专题活动,应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分析微专题教学要素,并通过学习任务与教学评价引导学生系统掌握数学知识,进而在微专题教学活动中培养初中生的核心素养。在初中数学设计微专题时,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设计微专题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坚持开发数学专题实践教学内容,体现数学知识的基础性与数学活动的层次性,以此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数学微专题设计内涵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设计初中数学微专题教学活动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推动微专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调整与重构。

针对微专题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调整,教师需要在新课程观念的引导下,以强化数学能力为立意,以培养核心素养为导向,明确在微专题教学活动中学生发展的路径,转变传统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目标,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针对微专题教学内容而言,强调数学知识的可迁移性。通过构建系统化、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能够推动学生主动开展知识迁移。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设计初中数学微专题要及时转变教学目标,重视数学教材中零散知识点的归纳与整合,以此有效落实微专题教学效果。

针对微专题教学方式的转变而言,设计初中数学微专题教学活动要求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开展深度学习。例如,通过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教学探究活动,推动学生深度理解数学知识,并在数学活动当中培养应用意识、模型观念、推理能力、抽象能力、空间观念等核心素养。同时教师也要及时转变教学评价方式,将多元评价主体与多元评价方式融入微专题设计当中,转变传统的学生学习结果评价目标,在微专题教学活动中更重视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生的水平发展程度,以核心素养为目标评价学生的综合水平。

二、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数学微专题设计策略

1.明确微专题设计内容

初中数学开展微专题教学活动,要首先确定微专题的选题内容以及教学要素,其中微专题的选题内容要从教学目标出发,帮助学生巩固数学基础知识,突破数学重难点问题,进而在数学微专题教学过程中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此同时,作为微专题教学活动的第一步,选题内容是否能够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直接决定微专题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能否实现。

微专题教学活动的教学要素则分为学情分析、重难点分析、教学目标分析三个方面。一是学情分析,主要针对初中生的学习能力、认知特点、学习情况等进行差异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根据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能力与知识经验,设计针对性的微专题教学活动内容。二是教学重难点分析,需要从微观层面与宏观层面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从宏观层面角度看,教师要依据新课标中的要求,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罗列,从课程目标的角度出发,准确把握初中数学知识的重难点内容。从微观的角度看,教师要针对教材对数学知识进行归类与重组,以此厘清知识之间的联系。随后,依据学生的学情分析结果,把握教材中抽象的知识内容以及难理解的知识点,以此确定微专题教学活动的重难点。三是教学目标分析。微专题教学活动要制订凸显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关注学生能够在微课堂教学过程中发展什么能力,经历什么过程,得到什么收获,以此确保微专教学活动能够在核心素养指导下提升教学质量。例如,在设计一次函数应用的微专题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设计培养学生抽象能力、模型意识、模型观念为出发点设计微专题教学活动。通过在教学情境中设计数学模型构建问题,引导学生产生应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观念。在一次函数的应用过程中,尝试建立函数模型,确定参数求解模型,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应用的普遍性,也能在操作性较强的微专题教学活动中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2.设计微专题学习任务

微专题教学活动在确定选题内容与教学要素后,可以通过学习任务设计开展微专题教学活动的实施阶段,在设计课前预习任务与课中探究任务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课前预习任务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并在此背景下设计数学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构建更加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

一是设计课前预习微专题活动内容。课前预习活动不仅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还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知识架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环节。在微专题设计的实施阶段,要设计微专题课前预习活动内容,通过预习任务的完成,推动学生主动预习新知识。例如,在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以设置以下两个任务:通过回顾以前学过的函数内容,尝试写出你理解下的二次函数解析式;根据教师所提供的预习任务单,尝试绘制任务单中所提到的二次函数解析式图像,并观察二次函数图像中抛物线的开口方向特点以及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轴、顶点坐标以及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二是设计课中互动探究微专题活动内容。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设计互动探究型的微专题教学活动,不仅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教师之间的距离,同样也能为学生提供探究机会,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样以求二次函数解析式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探究性的教学情境引出数学探究内容,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模型观念与模型意识,进而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生活情境的图片,使学生在观察图片的过程中将图形与课前预习环节所绘制的二次函数图像建立联系。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图片中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学生在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后,可将课前预习学习任务成果应用于课堂探究活动中。通过此类探究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借助直观的事物建立数与形之间的关系,了解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的应用价值。

3.设计微专题复习活动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应用微专题教学方式,多以数学复习活动方式展开。通过将零散的数学知识进行整合,能引导学生在微专题教学活动中了解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实现数学知识的查缺补漏。在此背景下,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以此设计微专题复习活动。

一是组建数学学习小组。强化微专题数学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鉴于初中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可以通过组建数学学习小组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实现数学知识的自主思考与共同讨论,进而帮助组内学生共同进步。例如,在复习多边形及内角和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针对数学学习小组开展微专题复习分层设计。在数学学习小组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负责微专题复习任务的一部分,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则可以在完成自己的复习任务后,与组内成员共同合作探究微专题复习内容。在此过程中,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探究,能集思广益,进而实现对多边形及内角和这一知识的理解与内化。

二是设计生活情境微专题复习内容。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落实新课标对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设计微专题复习内容时,要创新数学复习形式,不仅要加强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数学重点知识的理解,同样也要重视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通过将微专题教学内容与生活建立密切联系,能够引导学生尝试应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在多边形及内角和这一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案例与概念知识复习相融合。蜜蜂筑巢这一行为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现象。在此背景下,教师可以将蜜蜂筑巢这一生活现象与多边形及内角和的概念知识复习相融合。例如,在蜜蜂筑巢时,蜂巢的形状往往是每个边长都相等的六边形,教师可让学生探讨:蜂窝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通过多边形概念知识与生活现象相融合,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在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升核心素养。

4.设计微专题习题训练情境

教师在设计微专题教学活动时,不仅要以数学基础知识为出发点,同样也可以创设微专题习题训练情境,通过重难点知识内容的习题训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例如,在动态几何题型解题技巧为主题的微专题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中考中重点考察的动态几何题目作为习题训练情境创设素材,并将动态几何题目进行整理归纳与分类后以题目类型不同的形式呈现。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以下习题:在△ABC中,点O是AB边上的一个动点,过点O作直线MN,使其与BC边平行。直线MN与∠ACB的角平分线CE相交于点E,直线MN与∠ACB的外角平分线CF相交于点F,请你证明EO=FO,探讨动点O如何运动才能使四边形AECF为矩形。通过该习题设计,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与空间观念,还能引导学生尝试通过类比发现的方式探究习题解决方案,使学生在习题训练情境当中掌握习题解决技巧,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结语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开展微专题教学活动,能帮助学生整理零散的数学知识内容,使学生在微专题教学活动探究过程中熟练掌握数学知识,构建系统的数学知识脉络,进而提升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与此同时,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通过明确微专题教学活动设计内容,设计微专题教学任务复习活动、习题训练情境,使学生在微专题教学活动中以数学基础知识为出发点,理顺数学知识结构内容,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架构,进而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数学知识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