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互联·重构:核心素养导向下习作单元整组教学实践

2024-03-18 11:06江苏省睢宁县第四小学22122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整组范文要素

刘 卅 (江苏省睢宁县第四小学 221220)

小学语文教材基于学生习作素养发展诉求,以单元教学为形式,有效整合单元习作资源,将听、说、读、写等教学活动有机整合,构建习作训练的体系,使语文课回归语用,站位高远,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习作能力系统性、结构化生长。

如何实施习作单元整组教学,许多教师都在探索。现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定位、互联、重构,进一步明晰习作单元教学定位,坚持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紧扣语文要素,发挥习作单元的最大效益,更好地助力学生实现“言语、表达”能力双提升。

一、定位: 依托要素, 指向核心素养

习作单元作为小学语文教材的一种创新之举,需要教师精准揣摩编者意图,合理定位习作单元。从教材编写的特点分析,单元采用“双线组元”的方式,以人文主题为统摄,以语文要素为依托。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语文教材训练要素,指向语文核心素养,实现习作单元的基本定位。

1.解读教材,明确要素

教材是实施习作单元整组教学的凭借,教师应强化教材解读意识,将教师教学意图和编者编制意图高度对接。根据语文教材双线组元特点,教师在坚持主题引领的基础上,需要明确单元训练要素,让语文要素成为习作单元整组教学的基本定位。

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教材一共运用两句话提示单元语文要素,分别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根据教材单元导语,该习作单元围绕说明文写作展开训练,培养学生说明文写作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单元导语也对达成目标的途径进行提示。首先,明确读写结合的思路,在阅读简单的说明文中学习方法,重点了解说明方法。其次,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搜集资料和习作实践中实现学生习作素养的螺旋式上升。

2.基于要素,细化分解

教师教学时要以语文要素为前提,站在单元整体视角,对单元语文要素的目标和内容进行合理的分解,从而为单元整组教学定位提供依据,找到学生语文能力和习作能力发展的切入点。

第五单元基于单元语文要素,围绕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思维能力、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四个维度,将目标细化如下:思维能力方面,阅读范文和例文,学习抓住说明对象特点,按照一定说明顺序有条理、清楚地介绍某一种事物;语言运用方面,根据说明文习作需要,能够合理地运用适当的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要求准确、不乏生动;审美创造方面,说明某一种事物时,能够融入自己个性化见解和审美经验;文化自信方面,在说明清楚某一种事物的习作实践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中的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文化的情感。

习作教学目标的细化分解,要紧扣单元训练要素,坚持以单元训练要素为方向,并进行有机地辐射,形成重点突出、富有开放性的目标体系。

二、互联: 聚焦要素, 全域贯穿

习作单元各个要素之间不是孤立的,单元教学板块也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序列,从互相独立走向互相关联。教师应基于要素和板块之间的互联性,聚焦要素,使之贯穿语文教学全域。

1.前置环节:自主学习,初探写法

前置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不少教师对前置性学习缺乏足够的重视,从而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也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习作理论和方法。互联视角下,教师应基于要素、板块和师生之间的协同关系,重视前置性学习环节,引导学生开展必要的自主学习活动,引领学生初步探究习作写法。

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前置性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对教材板块进行重组。首先,解读导语,明确训练重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单元导语,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明确单元导语渗透的语文要素,强化学生习作学习目的性;其次,投放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明确单元要素基础上,第五单元可以借助“习作”板块让学生解读教材,通过习作任务的投放,激发学生习作学习需求,让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愿望;再次,自探文本,初探习作写法。习作单元安排了习作范文和例文,教师可以让学生自探例文、范文,探究习作方法;最后,搭建平台,展示自学成果。结合“交流平台”板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单元自主学习进行交流,让学生获得的习作理论得以广泛交流。

2.课堂环节:合作探究,悟法用法

课堂环节是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引领学生感悟写法、运用写法的重要环节。习作单元整组教学需要与前置性学习有机结合,让前置性学习为课堂学习提供支持,让课堂学习成为前置性学习的提升途径。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围绕单元习作任务和习作训练要素,以“交流平台”为支点,引导学生对单元习作范文、习作例文自主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包括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教师可结合“交流平台”搭建的平台,帮助学生掌握说明文写作的一般思路:确定说明对象→明确对象特征→选择说明内容→确定说明顺序→选用说明方法→斟酌说明语言→修改提升习作。

课堂环节需要经历循序渐进的过程,遵循的思路是口头表达→专项表达→整篇表达。结合“小试牛刀”板块,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整合,采用口头表达的方式阐述习作的思路,撰写习作提纲;在口头表达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专项书面表达;结合学生专项表达和“试水”作文,对学生专项习作能力进行判断并开展针对性指导;结合“试水”作文,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帮助学生发现自己习作存在的问题,为整篇作文奠定基础。

3.后置环节:激活修改,完善写法

后置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也是完善学生知识和技能结构、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环节。习作单元整组教学的后置环节应重视激活学生修改意识,在修改作文过程中帮助学生不断完善写法,增强学生自我提升作文的意识和能力。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后环节基于学生习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单元训练要素,重点针对教材提示的几个要点,包括说明对象的特点、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多方面等,兼顾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等,让学生进行组内评价,针对学生习作存在的不足,提出针对性修改意见。

通过后置环节教学活动可充分发挥学生自评和互评作用。学生在点评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地调动自身已有知识,对写作理论进行反刍。同时,在提出修改意见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再次调遣习作理论,较好地促进习作理论和习作实践的深度融合。

三、重构: 落实要素, 重组教材

教师应对教材进行重构,通过教材重组,使之更好地落实单元训练要素,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

1.有机穿插,互相配合

习作单元安排了多个教学板块,教师在实施板块教学时应打破常规,根据习作整组教学的需要,打破教材既有体系。穿插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它根据习作教学需要,将相关的教学板块进行有机组合。通过有机穿插可发挥教学板块的最大作用,在互相配合中推动习作单元整组教学走向深入。

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范文”板块为例。该板块的教学定位是为学生习作提供范例,让学生在范文引领下学习借鉴习作理论。单元整组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将“习作例文”和“初试身手”板块与之穿插。

通过习作范文,让学生从写作范文中感悟和探究说明文的写作理论,给学生习作搭建支架;在学生自主建构习作理论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阅读习作例文,采用批注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习作理论评价习作例文,促进习作理论的二次消化和吸收,促进习作理论向习作技能转变;在习作范文和习作例文学习基础上,结合“初试身手”板块,给学生创造习作“试水”的机会。一方面,给学生创造运用习作理论指导习作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通过习作“试水”发现学生习作存在的问题。

2.巧妙替代,因地制宜

习作教学中,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教材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难以兼顾每一位学生。这样就容易出现学生或者习作教学实际和教材内容不相适应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巧妙替代的做法,让习作整组教学做到因地制宜,更加适合学生。

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范文和习作例文的编排,前者包括《太阳》和《松鼠》两篇文章,后者包括《鲸》和《风向袋的制作》两篇文章。从文章内容分析,习作例文兼顾两种类型,一种是事物说明文,一种是工序说明文,典型性更强。在进行习作单元整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松鼠》和《风向袋的制作》互相替代。通过例文和范文的互相替代,突出习作范文的示范性作用。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事物说明文的一般写法,而且对学生进行工序说明文教学,拓展示范面。

3.合理增删,开合自如

教材是教师实施习作教学的载体,是一种手段。教师应合理定位教材,创造性运用教材,让教材更好地服务教学。当教材出现与教学内容或者教学需求不相适应的情况时,教师应学会合理地删除教材内容,增加有益于教学和学生习作学习的内容。这样能够将教材和教师教学智慧、习作教学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习作教学做到开合自如。

如“习作”板块给学生提供了一份表格,学生可以根据表格自选习作题目。表格中,“与美食有关”一项提到了“涮羊肉”。我们可以采用替代的方法,将“涮羊肉”与学生日常美食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自己熟悉或者喜欢的美食中选择。通过删除学生可能不熟悉的内容,让习作内容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习作教学就更加适合学生,实现教材的校本化、生本化转化。

猜你喜欢
整组范文要素
基于单元整组 用好习作支架 落实语文要素
范文引路 习得方法
论前置作业的目标性和实践性——以单元整组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为例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春色几许(简谱)
青海某陆军预备役步兵旅严密组织整组工作检查验收
也谈做人的要素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书面表达题参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