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使用地图的技能培养

2024-03-18 11:06李贺刚甘肃省临夏县井沟初级中学7318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大洲绘制技能

李贺刚 (甘肃省临夏县井沟初级中学 731800)

地图作为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蕴藏着广袤的地理奥秘和无限的知识宝藏。当学生手中握有这个宝藏时,也就掌握了观察和解读世界的钥匙。在数字化时代,地图应用程序日渐普及,但初中学生对纸质地图阅读、分析与创作的能力仍然是地理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地图使用技能的意义

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地图是地理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基本手段,有助于学生从空间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环境及人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区域认知能力。

1.直观形象地呈现地理知识

地图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为复杂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提供了一种清晰、简洁的呈现方式。不同于纯文字的描述,地图使用技能可以将抽象的地理知识通过视觉方式展现,便于学生迅速捕获关键信息。这种简化的学习过程意味着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准确地掌握核心概念和知识。

2.培育灵活性思维与综合素养

初中地理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地图使用技能占有重要地位。这既能让学生具象化学习地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和不同层次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和批判性思考,使其在多样化的地图中进行探索,让学生的思维变得越发活跃,进而提升其综合素养。

二、地图使用技能的种类

1.识读技能

地图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其正确的识读与应用对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至关重要。学生地图识读技能涉及地图的基本阅读,以及对地图信息的深入解读和应用。具体识读技能分类见表1。

2.分析技能

地图不只具有图像展示功能,还为学生开启了学习、探索和思考的新维度。初中地理的教学主要集中培养学生三大地图分析核心技能:一是地图阅读技巧。阅读地图并不仅限于简单地看图形和标志,还涉及一系列的技巧和方法。学生需要掌握基本地理符号与标志的知识,学会测量地图上的距离、准确、快速地查找城市名称等更为细致的技能,这些技巧使得地图阅读变得更加高效和准确。二是地图思维技能。在地图识读的过程中,学生需对地图信息主动提出疑问与思考,从中提炼、组织和推理出相应结论,以培养地图逻辑思维能力,强化对地理现象的深入理解。三是地图交互技能。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地图交互已经变得越来越普及,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利用多种工具标记和分类地图中的不同区域,直观理解地图中隐藏的各类地理知识,从而加强对地图信息的应用。

3.绘制技能

地理学科中的地图被誉为“地理的眼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形象、直观的学习工具。在地理教学中,描绘技能要求学生在黑白地图上描绘各类地理要素,增强地理空间的识别;涂绘技能通过颜色区分不同的地理信息,如不同的行政区域;草绘技能涉及简化的地理略图绘制,注重图形的清晰度和图例的简洁性;精绘技能则追求地图的精确性和规范性,确保比例和细节的准确表达;测绘技能是实践性很强的技能,涉及实地测量和图绘;转绘技能则是将地理数据可视化为各类统计图。这些绘制技能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确保学生掌握地图的绘制技能,教师需在地理教学中融入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多种场合探索和应用绘制技能。

4.填绘技能

地图的填绘技能要求学生在地图上精准地表示地理信息,还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创新和扩展。例如,在地理结构图中,学生可通过线条展现山脉、河流和板块边界;而在地理演化图中,学生需要借助箭头描绘板块移动、气流方向等地理现象的演变。此外,填绘技能不止于基本的标记,学生还需运用各种颜色、图案和符号来丰富地图的内容,如使用不同颜色标记气候区或者用特定符号代表特殊地理现象。填绘技能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全面地理解地理知识,并锻炼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思维和细节处理能力。为强化学生的这一技能,教师可在地理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填绘练习,结合理论与实践才能全面掌握地理知识。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图使用技能的培养策略

1.巧用地图资源,培养学生识读技能

地图除简单描述空间位置以外,还包含人与自然的关系、气候变迁、经济发展格局等诸多深层次的信息。能够“读”懂一幅地图并非易事,还需要学生具备一系列的识读技能,从中解码出地图中所传达的知识。例如,在教学“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这一课时,教师可展示一幅全球平均气温分布图,询问学生:“你认为图中的深色和浅色代表什么?”以激发学生对图表的好奇心,并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铺垫。教师还引导学生按照“看图名→看图例→看图注→定方向→回归材料”的顺序,熟悉地图的基本元素。让学生讨论各自从地图获取了哪些地区的气温更高或更低等信息资料。在学生了解了地图的基本内容之后,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气温分布。通过对地图的深度解读,学生不仅学到了地图识读技能,还能对气温分布的背后原因有更深入的了解。最后,教师可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国家或大洲,研究某国家(大洲)的气温分布,并预测其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以此锻炼学生地图识读能力。

2.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分析技能

在地理教学中,地形与地势是连接天文、气象、气候、地貌、水文等多个领域的关键内容,其对地球上的生态、文明和人类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不仅需要传递基本知识,更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分析。例如,在教学“地势和地形”相关知识内容时,因中国的地势东低西高,且三大阶梯特点明显,初中生很难通过抽象的语言描述理解本节课的知识内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利用三维地形模型或数字地形地图技术,让学生沉浸在仿真的地形中,直观感受地势起伏变化,从而加深对东低西高的地形特点的认识。此外,为了更加真实地创设教学情境,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情境体验活动。如模拟“丝绸之路”古代商队经过高原、盆地、沙漠的困难,让学生思考地形对古代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教学情境创设,学生不仅对中国的地形与地势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还能在情境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地图分析技能。

3.丰富课堂实践,培养学生绘制技能

在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亲自让学生动手制作地图,能深化学生对于各种事物间关系的理解,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例如,在教学“大洲和大洋”相关知识内容时,因大洋与大洲作为基本的地球表面单元,其分布、特点、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帮助学生建立全球视野进而形成对世界的基本认识,尤为关键。为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大洲与大洋的相对位置、特点及其分布关系,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资源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对大洲与大洋有个直观的了解。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按照简图的方式,使用彩色铅笔绘制世界地图。在绘图过程中,学生描绘大洋的大致范围,根据记忆和教材参考标注出大洋的名称;绘制大洲的轮廓,并标注出每个大洲的名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注意大洲与大洋的相对位置,还要对大洲内部的地理特点进行简单的描述。通过绘图实践,学生不仅可以深化对大洲与大洋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

4.课后巩固练习,培养学生填绘技能

在地理学习中,地图填绘作为一个实用的技能,为学生在课内和课后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知识复习工具。例如,在教学“农业”相关内容后,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学习记忆在空白的中国地图中填写,哪些地区是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区,哪些地区是我国的人工林区,哪些地区是我国的海洋渔业基地……以此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效。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各地农作物”的示意图,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绘制并填写东北、西北、华北、青藏高原等地的农作物及成熟时间,借助地图填绘技能强化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应用能力。

猜你喜欢
大洲绘制技能
Art on coffee cups
高级技能
二月羽坛:各大洲赛独秀
大洲与大洋
放学后
地球七巧板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不讲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