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白糯质玉米新品种斯达糯61 的选育及推广应用

2024-03-18 09:20江明山李新燕邹传桃田志富冯宝丰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3期
关键词:糯玉米鲜食果穗

江明山 李新燕 邹传桃 田志富 冯宝丰

(北京中农斯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北京 101500)

在我国随着种植结构及人们饮食文化的多样化,玉米市场已由过去的粮食需求转向鲜食、饲料、青贮及加工等多样化拉动,促使传统玉米生产必将由普通产量型向高层次专用型转变。

优质鲜食玉米有其独特的内在遗传, 表现出各具特色的籽粒结构、营养成分、加工品质和食用风味特征,并有着种类繁多的专门用途和加工特色。 其中糯质又称蜡质玉米,起源于中国,胚乳全部为支链淀粉, 是普通玉米发生基因突变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玉米类型,具有较高的黏滞性和适口性,其营养丰富,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虽然糯质玉米起源于中国的西南地区, 但我国糯质玉米杂交育种工作起步比较晚。 早期我国糯玉米生产上仅用农家品种,产量低、农艺性状差,种植面积小。20 世纪80 年代初烟台市农科所育成了我国第一个糯玉米杂交品种烟单5 号,90 年代初我国相继育成了一批优良糯玉米杂交种,如垦粘1 号、中糯1 号和苏玉糯1 号等品种,鲜食糯玉米育种和推广得到重视及发展。 从21 世纪初开始,我国育种家相继育成了京科糯2000、天紫23、彩糯1 号、苏玉糯2 号、渝糯7 号及万糯2000 等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品种,引领我国鲜食糯玉米产业发展。 现在我国鲜食玉米种植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其发展空间广阔,市场前景良好,常年种植面积为1 500 万亩以上。

随着鲜食玉米产业发展, 糯质玉米品种也呈现多元化跨越式发展, 在消费和生产端出现了糯质品种遇冷返生变硬、果穗小、籽粒浅及色彩少等问题。进入21 世纪, 育成的紫白糯质玉米品种天紫23 成功地引入马齿玉米和紫色玉米种质, 使得糯质玉米遇冷返生变硬、果穗小、籽粒浅和彩色糯质等问题得到了解决,满足了消费端和生产端的需求。 北京中农斯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天紫23 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品种改良, 育成了紫白双色糯质玉米新品种斯达糯61,该品种在果穗外观颜色、籽粒深度和早熟性等方面均有所突破。

1 亲本来源及品种选育

1.1 母本S239B

S239B 是选自紫白糯玉米单交种天紫23 的二环系。 2009 年春种植杂交种组合天紫23 (津审玉2004014、国审玉20200492)并套袋混粉留作品尝对照使用, 并选留1 株变异壮株大穗收获干籽粒留作选系材料,从2009 年冬至2014 年冬在北京、海南连续自交11 代选育而成。

S239B 从出苗至成熟100 d。幼苗叶鞘绿色,株型半紧凑,叶片松散,叶色浓绿,株高172 cm 左右,穗位高68 cm。全株19 片叶,雄穗分枝密,花药黄色,花粉量较大,花丝绿色。 果穗短锥形,穗长16.5 cm,穗粗3.5 cm,粒行数12~14 行,穗轴白色。 籽粒紫色、糯质型,百粒重23.8 g。 田间表现整齐一致,持绿性好,抗病性突出。

1.2 父本522W20

522W20 是选自三交种(522×W20)混粉1 次后的继代选系,以522 为母本、W20 为父本杂交,其中522 为中糯1 号选系、W20 为京科糯2000 杂交种选育的继代二环系。 2008 年冬年组配(522×W20)测交组合,从2008 年冬至2013 年冬在北京、海南连续自交10 代选育而成。

522W20 从出苗至成熟105 d。幼苗叶鞘紫色,叶色绿,苗期叶片宽厚,植株紧凑,株高148 cm 左右,穗位高60 cm。 全株19 片叶,雄穗分枝中等,花药紫色,花粉量较大,花丝绿色。 果穗筒形,穗长14.5 cm,穗粗4.0 cm,粒行数12~14 行,穗轴白色。 籽粒白色、糯质型,百粒重26.7 g。 田间表现整齐一致,持绿性好,抗病性突出。

1.3 品种选育过程

2016 年冬在海南以S239B 为母本、522W20 为父本初配组合,2017 年春播进行了品种鉴定试验,2017 年冬在海南复配,2018 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和品尝鉴定,2019-2020 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和多点鉴定联合试验,2021-2022 年参加云南省区域试验。2023 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玉米2023191 号)。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在云南地区平均生育期82.4 d,比对照石糯2 号晚熟1.8 d。株型半紧凑,株高175 cm,穗位高64 cm,穗长18.2 cm,穗粗4.4 cm,穗行数12~14 行,行粒数38.9 粒,百粒重35.8 g。叶鞘花青甙显色弱,幼苗第一叶顶端形状圆到匙形。 植株上部叶片与茎秆夹角中,叶片弯曲程度中。 植株叶鞘花青甙显色无或极弱,散粉期中到晚,雄穗颖片中部花青甙显色无或极弱,侧枝弯曲程度弱,与主轴的夹角大,雄穗最低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度短到中, 最高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度短、侧枝长度短、一级侧枝数目中,花药花青甙显色弱,花丝花青甙显色无或极弱,植株茎秆“之”字形程度无或极弱,果穗穗柄短,果穗锥形或筒形,籽粒紫白色、糯质型,穗轴颖片花青甙显色无或极弱(表1)。

表1 斯达糯61 在云南省不同区域的农艺性状表现

2.2 品质分析

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支链淀粉(占淀粉)含量100.0%,鲜籽粒水分含量59.1%,粗蛋白3.90%,粗脂肪2.23%,粗淀粉30.49%,赖氨酸0.13%,干基粗蛋白9.53%,干基粗脂肪4.90%,干基粗淀粉74.56%,干基赖氨酸0.36%,符合鲜食糯玉米品种品质标准。

2.3 抗性鉴定

云南省农作物品种抗性鉴定站在云南农业大学、隆阳区、景洪市、砚山县和禄劝县5 个鉴定地点接种鉴定,感灰斑病(7 级)、南方锈病(7 级),中抗大斑病(5 级)、纹枯病(5 级),抗普通锈病(3 级)。

3 产量表现

2021 年参加云南省鲜食玉米统一试验, 平均亩产903.58 kg,较对照增产6.2%,增产显著,增产点率80.0%。 2022 年续试,平均亩产899.19 kg,较对照增产0.3%,增产不显著,增产点率60%。 2021-2022 年2 年区试平均亩产901.39 kg, 较对照石糯2 号增产3.2%,增产显著,增产点率70%。 2022 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 038.82 kg, 较对照石糯2 号增产10.2%,增产点率100%(表2)。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选种、选地

播种前选择芽率高、种子活力高的种子。 种植地块选择光照充足、土层深厚肥沃、质地疏松、肥力均匀、无残茬、无杂草、排灌方便的平地。 播种前进行深翻耕,耕后及时耙碎、整平、压实。

4.2 起垄、施肥

垄宽60 cm,垄高15~20 cm。 根据种植地区的雨水情况决定起垄的高度, 雨水多的地区垄要起的高些,雨水少的地方畦垄的高度可以低一些。 施用当地常规复合肥30~40 kg/亩,施肥要均匀一致。

4.3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早春种植应采用地膜覆盖。采取隔离种植,避免串粉,隔离距离为300 m 以上,种植密度以3 500 株/亩为宜。 使用坑穴播种方式,种植面积不大的地区可以使用人工进行播种, 大范围种植的地区可以使用播种器进行播种,播种完成后要进行浇水。

4.4 间苗

幼苗生长到5 cm 左右时要进行一次间苗,把生长弱小、徒长的幼苗拔除,间苗后6~7 d 进行一次施肥,主要施用尿素,以提高幼苗的生长能力。

4.5 定苗

幼苗生长到15 cm 后进行定苗, 定苗后进行浇水,让幼苗生长整齐。 幼苗生长到40 cm 时进行一次中耕除草,以防止玉米出现倒伏等现象,提高玉米的产量。

4.6 病虫害防治

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时防治地下害虫、食叶害虫等,纹枯病高发区域应及时进行施药防治。

4.7 肥水管理

施足基肥, 以有机肥为主, 亩施氮磷钾复合肥30~35 kg。 拔节期结合中耕培土,增施尿素10 kg、复合肥15 kg,大喇叭口期后每亩增施尿素10 kg、复合肥10 kg,开花前后每亩增施钾肥10 kg。

4.8 适时采收

一般在开花授粉后22~26 d 采收较为适宜。

5 推广应用前景

2023 年在云南省进行了多播期多区域多海拔高度的品种展示示范,推广面积累计1 000 多亩,斯达糯61 以其营养品质、口感优良、颜色亮丽和经济效益高等受到生产端、加工端、流通环节和消费端的普遍欢迎,比当地大面积种植推广的天紫23(小花糯、傣香糯)在果穗外观颜色、籽粒深度和早熟性等方面有较大的改良, 非常切合当地的种植习惯和饮食风俗,预期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糯玉米鲜食果穗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超甜糯鲜食玉米育种有了新路
浅论糯玉米苗期田间管理
日光温室春番茄果穗弯折现象调查与分析
果穗挂钩在番茄生产中的应用技术
黑糯玉米果冻的加工工艺研究
黑糯玉米新品种‘华耘黑糯501’的选育
果穗拉长保果剂在夏黑上的应用效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