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中国2023 创投人100》榜单分析

2024-03-18 09:25张剑波顾丽英
科技中国 2024年2期
关键词:入选者校友榜单

张剑波,顾丽英

(1.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2.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3.上海社会科学院政府绩效评估中心)

众所周知,金融和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其中,创业投资机构及其领军人物的作用十分重要。2023年12月26日,福布斯中国在近千个样本中找出100位在过去5年中取得良好业绩的投资人,隆重推出了《福布斯中国2023创投人100》榜单。本文进行简要分析。

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

从历史发展来看,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力促进了百万人口规模的荷兰走向全球霸业;促进了千万人口规模的英国实现了工业化,从而成为“日不落帝国”;促进了超亿人口规模的美国实现了工业化和科技大发展,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NASDAQ,美国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自动报价表)分别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从科技、产业、军工等方面助推美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世界霸主;也正在促进十亿人口规模的中国加速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

金融和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发展的多样化促进手段和方法,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是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人才引进等,创新和完善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创造有利环境,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对科技型企业进行股权投资。

二是政府引导基金:政府设立引导基金,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共同投资于科技创新领域,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和激励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

三是主要国家金融管理部门也在持续加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框架,优化市场机制并丰富金融支持工具,初步建成包括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创业投资等在内的多元化、多层次、差异化的科技金融体系,以满足不同类型科技创新活动的需求。

(1)科技贷款和担保:金融机构针对科技创新企业特点,提供专门设计的贷款产品,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研发贷款等,与此同时,政府或金融机构提供担保服务,降低银行贷款风险,提高银行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2)债权融资:包括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等,帮助科技创新企业筹集资金,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资本结构;(3)保险产品创新: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针对性的保险产品,如科技保险、研发失败保险等,降低企业研发过程中的风险,提高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4)资本市场服务:通过资本市场,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上市、并购、重组等多元化服务,助力企业快速发展;(5)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家通常发生在企业成长的早期阶段,为企业提供资金,帮助其研发新技术、开拓市场,并承担较高的投资风险,对于推动科技创新具有重要作用;(6)股权投资:包括天使投资、A轮、B轮等后续轮融资,以及私募股权投资,为企业提供资金,帮助其扩大生产、提高研发能力,以及市场推广等。

四是金融科技(FinTech):注重利用最新科技手段来持续推动金融服务的技术手段创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如在线融资、智能投顾等,让金融促进科技创新更加便捷高效。

五是国际合作:推动国际金融机构和资本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国家科技创新水平。

通过这些手段和方法,金融行业可以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同时,金融机构和企业在科技创新协同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手段和方法中,创业投资机构及其领军人物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点石成金的引领作用。例如,胡润“2023年全球独角兽榜单”显示,在统计的全球1361家独角兽企业中,投资公司红杉资本投中了238家,老虎环球基金(TIGER Global)投中了179家,软银投中了168家,洞察力伙伴(Insight Partners)投中了91家,高盛投中了90家。又譬如,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简称深创投)的对外投资中已实现公开发行股票上市(IPO)的250家,包括11家科创板企业;红杉中国对外投资中已实现公开发行股票上市50余家,VIE上市公司40余家,包括8家科创板企业;金石投资对外投资中已实现公开发行股票上市90余家,拟上市公司70余家,包括7家科创板企业;毅达资本对外投资中已实现公开发行股票上市60余家,拟上市公司150余家,包括7家科创板企业;等等。

二、受过一流高等教育尤其是一流商科教育是大多数成功创投人的突出特征

在《福布斯中国2023创投人100》榜单中,除了5位入选者查不到资料外,其余95%的入选者都受过高等教育,绝大多数是世界一流名校、国内“985”高校毕业,少部分是国内“211”高校、“双一流”高校毕业。这95人中,只有5位是本科学历,其余90位是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达94.7%。其中,有11位最高学历是博士学位,占比11.58%。65位受过工商管理、金融、企业管理等商科教育,占比达68.4%。这些创投领军人物曾在知名商学院就读,其中多数在创业过程中就读商学院,主要目的是学习商业、金融、管理理论,积累商界的人脉资源,以辅助创业投资实践。最突出的是金镒资本的杨燚。她大学本科读的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商科,又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分别读了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读了管理学博士。55位是理工科背景,占比57.9%;其中,30位是“理工科+商科”复合背景。这些有助于他们加深对拟投资科技企业的深刻理解。

在商学院(经管学院、管理学院、金融学院)中,由中国政府和欧盟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和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联合承办的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拥有最多的校友(8位)入选《福布斯中国2023创投人100》榜单;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并列第二,各有7人入选榜单;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名列第六,有4位校友入选榜单;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长江商学院和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并列第七,各有3位校友入选榜单。这10所商学院(经管学院、管理学院、金融学院)共有52人次入选榜单(有的人在2~4所学院学习过,有重复。见表1)。

三、拥有在世界一流企业尤其是一流投资公司工作的经历是大多数成功创投人的共性

在《福布斯中国2023创投人100》榜单中,约有一半的入选者曾有在世界一流企业尤其是一流投资公司工作的经历。例如,红杉中国的沈南鹏曾经先后在花旗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和德意志银行工作。启明创投的梁颖宇曾担任美国风险投资机构PacRim投资合伙人。君联资本的李家庆曾任联想集团业务发展部新业务拓展经理。源码资本的曹毅曾在红杉资本、策源创投等领先投资机构得到专业历练。经纬创投的徐传陞曾任IBM/Lotus公司大中华地区的董事总经理,也曾担任该公司不同的亚太高级管理和技术职位。IDG资本的李骁军曾就职于美国Airvana Networks公司(其3G CDMA2000 EVDO基础设施业务曾在全球市场份额中排名第二,2011年其家庭基站业务在全球市场份额中排名第一),负责该公司大中华地区的业务扩展。华登国际的黄庆曾任职于IBM及Chromatic Research。红杉中国的郭山汕曾在麦肯锡工作。五源资本的刘芹曾经在武汉钢铁公司和晨兴创投工作。顺为资本的许达来曾在C.V.Starr、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资公司(GIC)、美国国际集团(AIG)及德意志银行等多家国际知名机构担任管理职位。启明创投的邝子平在思科中国任职5年,担任过多个高级管理职位,后来担任英特尔投资部中国区总监。纪源资本的符绩勋曾担任惠普公司研发工程师和项目负责人,还曾在新加坡国家科技局(NSTB)工作。光速光合的宓群起初在英特尔公司工作,曾担任工程、市场拓展、产品和业务开发等多个部门的管理职务;他后来是iTelco Communications公司的共同创始人和市场拓展及开发副总裁;担任过谷歌公司亚洲产品总监,大中华区投资并购总监,负责谷歌公司在大中华以及亚洲其他地区的公司并购和战略投资。祥峰投资的郑俊聪曾任富鑫创业投资集团在新加坡的总裁,负责管理旗下设立于新加坡的两只科技基金;他后来担任在新加坡上市的新科工程集团的高级副总裁,负责包括北欧和新加坡在内的航空器件部门的运营;他于2007—2009年一直担任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高级副总裁。红杉中国的刘星曾在美国施乐和硅谷的创业型科技公司工作过7年,先后担任技术研发、产品管理、战略规划与管理咨询等工作;曾任美林集团亚洲投资银行部的副总裁。云启资本的毛丞宇曾在联合利华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财务和商业分析,也曾是IDG资本的合伙人。北极光创投的邓锋曾在英特尔公司做工程师;创建了NetScreen技术公司,并担任过公司工程副总裁、首席策略师和董事会成员,使之成为世界上领先的网络安全设备供应商之一;担任过Juniper主管战略的副总裁。红杉中国的孙谦曾在General Atlantic公司负责对中国IT相关产业成长期公司的投资;曾在香港摩立特集团担任管理咨询顾问。加华资本的宋向前曾先后任职于光大证券、国信证券,还曾担任世纪证券投行总经理、副总裁、财务总监,华泰证券董事、财务总监。真格基金的方爱之在纽约摩根大通开始职业生涯,曾任通用电气中国业务发展部经理,负责通用电气中国区的业务发展及兼并收购。元璟资本的刘毅然曾任淡马锡中国TMT投资总监。云九资本的曹大容曾先后经历硅谷创业以及在英特尔、KLM Capital、高盛等公司任职;曾担任美国光速创投的董事总经理,并开创了光速创投在中国的创投。博远资本的陈鹏辉曾任美国圣地亚哥生物技术公司Ligand Pharmaceuticals研究员,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副总裁,尚华医药集团首席运营官、首席财务官、总裁,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医疗基金负责人、董事总经理,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启明创投的叶冠泰从位于硅谷的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开始个人职业生涯,担任过芯片研发经理和晶圆厂经理;曾担任高原资本和英特尔风险投资部的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将近10年;还担任过瑞士信贷的副总裁,负责亚洲科技行业的投资银行业务。心资本的韩彦曾先后在微软中国、麦肯锡咨询上海办公室工作;曾任美国光速创投的执行总裁。砺思资本的曹曦曾担任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也曾任职于腾讯。

综上所述,这些起点很高的工作,为这些投资达人以后在VC/PE市场打拼奠定了必备的、良好的、坚实的基础,可能是VC/PE的成功捷径。

四、一流名校的校友资源是创投“链接”“混圈”的重要依托

从入选《福布斯中国2023创投人100》榜单来看,100位入选者是84所国内外大学或者中国科学院的校友,许多人在两所以上大学求学。读过最多学校的是愉悦资本的刘二海。他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北京大学心理学硕士、美国Fordham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和金融学硕士,以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其次是金镒资本的杨燚(前面已提及)、加华资本的宋向前和红杉中国的富欣。宋向前是波特兰州立大学文学学士、财务学硕士,日内瓦大学的校友,明尼苏达大学的博士和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富欣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工程系学士和硕士、普瓦提埃(POITIERS)大学工业硕士、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的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这84所大学中39所是国内高校,其中:“985”大学24所(占国内母校的61.5%)、“211”大学9所,“一流学科建设”大学1所,一流独立商学院1所;45所是国外高校,其中排名世界前500的大学28所、世界前501~1000名高校4所、世界前100名独立商学院4所(按软科、US NEWS、QS或泰晤士的全球大学排名)。本科在国内非“双一流”高校读书的4位入选者通过读管理(商科)研究生而与国内外名校结缘。

清华校友入选最多(16位),其次是上海交通大学(14位)。由于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是上海交通大学管理的二级单位,可以申领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生学历证书,故把6位在别的大学读本科,在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读工商管理的入选者算作上海交通大学和其本科就读学校的校友),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分列第三和第四位。进入前十的11所大学(含并列),有5所是国内头部大学,6所是海外一流大学(见表2)。

表2 入选《福布斯中国2023创投人100》榜单校友数前十的大学

考虑到在《福布斯中国2023创投人100》榜单中,不同入选者排序不同,影响力也有所差别,对排在第一位的入选者赋值130分、第二位赋值128分、第三位赋值127分,依次递减,到第100位赋值30分(也可以给第一名赋值200分或100分,按上述方法递减赋值,不影响分差计算结果的相对排序,但影响第一名和第100名分值的倍数差),按入选者分数排序得到表3。表中可见,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友得分仍然排在第一和第二,复旦大学校友的得分反超了北京大学校友,斯坦福大学校友得分反超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大学校友的得分。这四校分列第三到第六。

表3 入选《福布斯中国2023创投人100》榜单得分最多的前10所大学

有人认为入选者排位得分更重要,有人认为入选人数更重要。按分数位次与人数位次之比为0.8∶0.2到0.2∶0.8,得出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入选《福布斯中国2023创投人100》榜单按人数和按得分综合排序的测算

当分数位次与人数位次之比为“>0.5∶<0.5”时,前10所大学的顺序是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斯坦福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南京大学、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

当分数位次与人数位次之比为“0.5∶0.5”时,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并列第三,斯坦福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并列第五,排名前十的其余大学顺序不变。

当分数位次与人数位次占比为“<0.5∶>0.5”时,前10所大学的顺序是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南京大学、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

五、小结

1.受过一流高等教育尤其是一流商科教育是大多数成功创投人的突出特征。入选榜单的创投达人就读的学校过半是海外名校,其国内母校约九成是“985”大学(占国内母校的61.5%)、“211”大学(占国内母校的23.1%)、“一流学科建设”大学(1所)和一流商学院(1所)。

2.拥有在世界一流企业尤其是一流投资公司工作的经历是大多数成功创投人的共性。

3.一流名校具有最大的创投影响力。对中国创投影响力最大的10所高校是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斯坦福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南京大学、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国内一流大学和海外世界级名校各占一半。

猜你喜欢
入选者校友榜单
全球2%顶尖科学家入选者刘建军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
多学科交融为生态政策把脉——记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杨武
榜单
榜单
榜单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