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曲艺的生命力重构:苏州评弹在电视剧中的运用策略

2024-03-18 11:52石玉婵雷晓艳
视听 2024年3期
关键词:曲艺苏州传统

◎石玉婵 雷晓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血脉和思想灵魂,是国家的重要软实力。在“软实力”这一概念的初创者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三个主要来源中,文化是排在第一位的。①作为一种传统曲艺,苏州评弹传承和创新的方式正趋多样化发展。

一、苏州评弹通过电视剧传播

评弹是一门古老的说唱艺术,已有400 多年历史。2006 年,苏州评弹(即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②过去数百年间流行的传统曲艺在大众传播的激流里黯然衰退,只能在坊间小巷中偶然听得。而坚守了一辈子的老一辈传统曲艺艺人,也被当红的流量明星替代,传统曲艺的学习和传承无法突破困境。通过新的大众媒介传播也许是苏州评弹的机遇,“艺术的传播出于人对审美的需要,创作和欣赏是人进行自由传播的能力象征,说明艺术传播媒介的发展具有具体历史条件下的特殊性,艺术的繁荣要以一定的传播媒介发展为基础。”③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电视普及率的提高,苏州评弹进入电视传播媒介中④,主要以电视媒介直接播放苏州评弹,对苏州评弹的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受专业性局限,受众并不广泛。作为当前中国极具影响力的大众艺术之一,电视剧的传播不局限于电视媒体,也在网络新媒体上播放,受众广泛。它兼容电影、戏剧、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造型等现代艺术诸元素,这为传统曲艺融入电视剧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性。近年来,一些电视剧已经做出了积极的探索,网络上围绕苏州评弹的讨论也逐渐热烈起来。因此,融入电视剧是苏州评弹以全新的形式和崭新的姿态打破困局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研究近年来苏州评弹在电视剧中的具体应用,分析其融入电视剧的具体方式,提炼苏州评弹在电视剧中运用的价值,为苏州评弹融入电视剧传播赋能,也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继承提供可以借鉴的发展方向。

二、苏州评弹在电视剧中的具体运用

苏州评弹起源于明末清初,流行于江浙沪一带。弹词音乐曲调丰富、委婉优美,以生动的苏州方言进行说唱,反映了江南水乡的人文精神,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⑤苏州评弹的艺术本质就是创新的,这是由苏州评弹的生存方式所决定的⑥,苏州评弹在当代电视剧中的融合运用,为传统曲艺与电视剧的融合提供了借鉴与途径。

本文对近年来融入苏州评弹的电视剧进行了不完全统计,发现这类电视剧较为稀少,且这些电视剧大都是以苏州、上海地区为背景展开叙事的,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这类电视剧题材较为丰富,囊括了家庭、抗战、都市、爱情等。但除《婆媳过招》《都挺好》两部当代剧外,其余10 部电视剧均有鲜明的年代感。本文选取以下12 部电视剧进行样本分析,探讨苏州评弹在电视剧中的呈现方式(见表1)。经观看以下影视样本总结得出,苏州评弹可以作为音乐元素、美术元素、表演元素和叙事元素融入电视剧。

表1 融入苏州评弹元素的电视剧一览(2001—2019年)

(一)音乐元素:以声传情

苏州评弹作为音乐元素融入电视剧,形式多样,包括主题曲、插曲和背景音乐等。音乐是电视剧不可缺少的一种元素,能将抽象的情感元素转变为可听可感的符号形式,对于电视剧的情感表达与艺术价值的实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⑦

苏州评弹作为音乐元素融入电视剧,主要是以背景音乐的形式呈现。2005 年,在广东珠江频道播放的电视剧《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紫纶想要逃出吴家,不由得自弹自唱起一首苏州评弹。此时画面转到乌镇的各个角落,这首优美的评弹便成为背景音乐,诉说着乌镇底层人民的悲哀。2016 年,新疆四套首播的《寒山令》将苏州评弹作为背景音乐,运用于剧中的对话、空镜等。琵琶弹唱的声音和江南烟雨巷的地方特色紧密融合在一起,表现出质朴纯粹的民风,烘托出抗战局势的紧张和苏州人民顽强抗争的爱国热情。2018 年,在湖南卫视播放的电视剧《远大前程》中,洪三慌忙收拾细软准备逃跑时,一段嘤嘤幽幽的苏州评弹自顾自地缓缓响起,和人物的手足无措形成鲜明对比,此处的苏州评弹作为音乐元素起到烘托、反衬的作用。2019 年,在浙江卫视、江苏卫视播出的《都挺好》中,苏州评弹也作为音乐元素呈现。剧中,苏明玉为挽回公司生意,一口气灌下整瓶白酒,背景音乐响起的是评弹《三国演义·战长沙》,表现出人物倔强的性格特征。

苏州评弹是中国江南地区以吴语说唱表演的雅俗共赏的曲艺形式,流传范围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吴语方言区为主,也就是苏、松、太、杭、嘉、湖六府。⑧苏州评弹作为音乐元素在电视剧中呈现,将浓郁的江南特色带入电视剧,更加清楚地交代叙事背景和人物信息,传统音乐特有的叙事能力甚至可以辅助叙事、准确传达感情。

(二)美术元素:以画动人

苏州评弹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400多年的历史积淀成就了它独特的艺术特色。这不局限于浓郁的吴语唱腔,还在服装、色彩和造型等美术元素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令它在电视剧中作为美术元素出现时惊艳四座,达到以画动人的效果。

在舞台呈现上,苏州评弹表演者多以旗袍为演出服装,这也成为苏州评弹在电视剧中作为美术元素呈现的一大特色。2001 年,在武汉电视台播出的《婆媳过招》中,张曼琳是一名退休评弹艺人,所以在人物外形塑造上融入了评弹特色,一袭精美的旗袍衬托出角色的婀娜身段。《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曾为评弹艺人的紫纶在穿着上要比其他姨太更加鲜艳,旗袍也更能凸显其杨柳腰,轻声细语尽显苏州评弹风味。鲜艳的深红色,以及复古优雅的配色,是苏州评弹在电视剧中作为美术元素呈现的另一特点。《远大前程》中,红葵花原是一名评弹艺人,她身着红色旗袍,头顶大红花朵,搭配一把深红色的琵琶,使得电视剧的年代感更为强烈,角色形象也更加令人印象深刻。《寒山令》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苏州人民英勇抗战的故事,剧中大多数的布景和人物造型都采用冷色系,这会使观众产生视觉疲劳和审美疲劳。评弹艺人钱曼媛这个角色便成为全剧最明艳的色彩,她出场便身着鲜艳但不娇媚的旗袍,旗袍上绣着盛开的花朵,清新淡雅,手抱一把红漆琵琶。就连她唱评弹的戏台也采用了鲜艳的色块和精致的浮雕,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电视剧的美术元素能够从视觉上拉近观众与人物及场景的距离,使得艺术呈现更具直观冲击力。苏州评弹作为美术元素在电视剧中出现,将古典精致的江南特色在视觉上呈现出来。苏州评弹带来的美术元素,鲜艳却不妖媚,温柔却不扭捏,像一朵清新淡雅的茉莉花盛开在观众的视野中,为电视剧带来传统苏吴文化里独有的秀丽,成为视觉上极具特色与感染力的艺术呈现。

(三)叙事元素:沉浸式推动剧情

苏州评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地方特色和艺术风格,作为叙事元素融入电视剧,在推动剧情发展和刻画人物性格上有出色表现。苏州评弹作为叙事元素在剧中呈现,契合剧情发展的需要,常常成为角色交谈、较量的重要载体。跌宕起伏的剧情下,绵柔细长的吴语评弹成为烘托或反衬剧情的激烈、角色情感变化的舞台表演,是电视剧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

《婆媳过招》中,张曼琳听到隔壁家媳妇的嚣张怒骂,气急败坏。老伴一直苦口婆心地劝她不要多管闲事,可张曼琳却认为自己要拿出当年在戏台上唱评弹的风范来,好好教训教训隔壁家这个不听话的媳妇,从而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保密局的枪声》中,有姑娘邀请徐天去听评弹,他竟然一口回绝,毫不怜香惜玉。评弹作为连贯剧情的叙事元素,契合剧中时代特色,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凸显了徐天这一角色不近女色的性格特色。电视剧《红狐行动》中,在评弹票友聚会中,中野得知杨师傅的一位朋友目睹了留园浴室门外枪杀特高课特务,这里评弹作为叙事中的场景融入电视剧,成为角色获得重要情报线索、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地点和特色环境。于是,中野提议举行一次评弹聚会,把那位好友请来,探查杀人者的信息。此处的评弹成为叙事的推动力,促成角色的聚集,推动故事的戏剧性发展,两次评弹聚会成为剧情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除了推动剧情的发展,苏州评弹还作为表演元素融入剧中。有时,电视剧将大量镜头用来呈现更多完整的苏州评弹表演,呈现出“戏中戏”的艺术效果,借舞台上的苏州评弹表达出电视剧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或起到反衬作用,助力剧中想要传达的情感倾向。《寒山令》中,郭建功在茶楼约见苏州刀会会长,戏台上的钱曼媛正手抱琵琶细细吟唱苏州评弹《一枝梅》,唱腔婉转细腻,将抗日英雄的事迹代入。观众听得津津有味,底下座无虚席,衬托出钱曼媛这个角色虽是巷间名伶却心忧天下的民族气概。同时,这场表演也呈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让观众深陷其中,流连忘返。《都挺好》中,苏大强的爱好就是听评弹。他常常会到书场听评弹表演,书场的布置很是雅致,优美的评弹表演总是让苏大强沉浸其中,不由得跟着哼起来。然而,就在苏大强悠然自得地听评弹时,一些极端的矛盾和危机正在悄悄靠近,苏州评弹的温柔婉约和即将袭来的危机形成鲜明对比,苏大强的荒唐无能被衬托得一览无遗,也体现出导演对剧中角色行为的深刻谴责。

苏州评弹作为叙事元素在电视剧中呈现,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上具有重要作用。这种推动使电视剧更具地方特色,能够巩固剧情发展的合理背景,提升观众的观看沉浸感,同时在角色塑造上也使角色形象更为丰满和鲜活,在电视剧的艺术性呈现上也有所助益。

三、苏州评弹在电视剧中的运用价值

(一)丰厚底蕴:古典雅致的江南美学

相比于电影,电视剧的叙事手法较为平和缓慢,讲究纪实,弱化了艺术性,甚少电视剧有独特的美学风格。而这种自艺术作品灵魂深处散发的美学风格,很难简单从视觉语言中尽情迸发。电视剧配乐便如一剂药引,若用得恰如其分,就能使电视剧呈现出别样的美学风格。

首先,传统曲艺具有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深刻的人文内涵、浓厚的价值底蕴和迷人的文化魅力。例如,将传统苏州评弹作为主要背景音乐,优美软糯、细腻绵长,具有浓郁的吴语特色和强大的表现能力,配合电视剧以苏州为主要场景的设定,苏州评弹在叙事情节中的渗透将受众“锁入”导演精心编制出的小桥流水、江南古巷的氛围里。其次,传统曲艺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长河中的瑰宝,传承发展至今,具有厚重的历史沧桑感。以传统曲艺为背景音乐的电视剧受到了历史典故的支撑,因此具备了古典雅致的江南美学风格。例如评弹《三国演义·战长沙》,描写的正是关羽单刀赴会的壮烈,运用于剧中能够将画面衬托出侠肝义胆之气,令人心生敬畏。视觉画面能够赋予电视剧骨架和血肉,而传统曲艺则赋予电视剧深邃的灵魂,苏州评弹为电视剧带来江南美学的风格。

(二)简洁含蓄:运用独特的叙事手法

传统曲艺具有强大的表达能力和情绪感染力,为观众带来叙事的想象空间和鲜明的情绪导向。有时,电视剧创作往往不是和盘托出,毫无保留地显露于受众眼前的,若事无巨细均要表达清晰,则会陷入“重峦叠嶂”“乱花迷人眼”的误区,无法摸清主干,因此适当留白也能给受众带来想象的空间。传统曲艺强大的叙事能力则能弥补这一空白带来的叙事缺陷。例如《都挺好》中,石天冬被苏明玉强吻后独自发愣时,一段苏州评弹缓缓奏起:“七里山塘景物新,秋高气爽净无尘……”这段描述的是白娘子和许仙在中秋时泛舟西湖赏月的恩爱场景,用在此情此景恰好弥补了电视剧的叙事空白。石天冬恍神之时是否已沉入爱河了呢?对于观众来说,听到这段情意绵绵的评弹就能得到肯定的答案。运用传统曲艺进行情节的完善,也有效避免了电视剧画面叙事的繁杂冗长,情节更加紧凑干练且掷地有声、落到实处。传统曲艺本身带有的情绪倾向,呈现出鲜明的情节发展指向,使得电视剧在含蓄婉转的表述中保持流畅推进。

(三)魅力再塑:创新传统文化传播方式

传统曲艺种类繁多,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说唱艺术。与过去相比,传统曲艺面临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态势,不应因大师的离去而消亡。近年来,抖音、火山等小视频软件迅猛生长,传统的曲艺形式无法适应这样的“快消费、快体验”节奏,日渐落寞成为必然趋势。随着一些电视剧的热播,传统曲艺在电视剧中的亮相使其获得了媒体和公众的再次审视,更多的人感受到了传统曲艺古老、独特的魅力。很多人收看电视剧听到苏州评弹韵味十足的曲段后,意外品到了苏州评弹的滋味,心生无限向往。有意思的是,苏州评弹借助某些热播剧竟在微博热搜等新媒体平台上有了一席之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苏州评弹产生了浓厚兴趣。传统曲艺只有跳脱出坊间、茶馆这些民间深处的演绎平台,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大众的视野里,才能获得年轻群体的青睐,从而迸发出无限可能和蓬勃生命力。电视剧可以有效辅助弘扬传统曲艺,古老的曲艺形式在新媒体时代似乎找到了重构生命力的方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强调从文化传统弘扬和价值体系建设的角度进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探索,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⑨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而文化自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和民众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传统曲艺承载了国家和民族深刻的历史记忆。作为当代流行的艺术形式,电视剧具有受众广泛、传播速度快、易于保存等优点,传统曲艺借助电视剧的艺术形式得以呈现,为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播和发展开辟了妙径。民族文化在浩浩荡荡的历史激流中砥砺前进,紧跟时代潮流,是中华儿女引以为傲的事情,也让我们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电视剧中一首缠绵婉转的苏州评弹响起,画面里出现青砖深巷、小桥流水,俨然一派江南人家的好风光,不禁令观众的思绪在那些砖砖瓦瓦里穿梭延伸,感叹苏州这座老城的神秘魅力。只有树立这种文化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才能让中华民族以全新的姿态傲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才能不被他国的文化霸权主义支配。

四、结语

苏州评弹作为音乐元素融入电视剧,更能达到以声传情的效果;作为美术元素融入电视剧,能为观众带来强烈的文化氛围和视觉冲击力;作为叙事元素融入电视剧,能为推动剧情和思想表达带来沉浸式的呈现。这说明,电视剧为苏州评弹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展现形式。苏州评弹在电视剧中的应用,能够赋予电视剧浓郁的江南美学风格、简洁含蓄的叙事手法,创新了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苏州评弹这样一个具体的文化内容,与电视剧形式的载体相结合,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鼓励电视剧将苏州评弹作为作品元素融入,是响应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带动创新文化艺术发展形式的有效路径。此外,其他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通过与现代媒体相结合的传播形式,再次走上历史的舞台。

猜你喜欢
曲艺苏州传统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发掘消失的明代曲艺——《金瓶梅词话》所载明代曲艺探赜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浅谈曲艺的创作与表演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苏州一光
基于Flash技术的曲艺动画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