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余含油量对黑水虻体内营养物质的影响*

2024-03-19 02:13龙盛威王颖娟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4年2期
关键词:含油量黑水餐厨

龙盛威,邓 雪,王颖娟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民族药用生物资源研究与开发实验室,贵州 兴义 562400)

餐厨垃圾是城市生活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机质含量高,日均产量数巨大,极易造成二次污染。餐厨垃圾虽能提供宝贵的可再生能源,但也会由此带来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具有污染源和再生能源的双重特征,合理处置餐厨垃圾是目前我国各部门机构严格把控和监管的重要工作[1-3]。黑水虻(Hermitia Illucens) 是双翅目水虻科扁角水虻属的一种昆虫,为世界广布种。黑水虻幼虫能高效转化畜禽粪便和餐厨剩余物等有机废弃物,生产用作饲料的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的老熟幼虫和蛹,虫粪可作为有机肥料,既治理了污染,又能获得高附加值产品,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7]。因此,在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上,黑水虻前景广阔。

餐厨垃圾经预处理后一般还含有较高含量的废油脂,废油脂对黑水虻的影响如何,鲜见相关报道,本试验拟研究黑水虻对饲养基质中废油脂的转化利用及废油脂含量对黑水虻生长的影响,为餐厨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所用的黑水虻虫卵由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昆虫资源实验室提供。厨余来自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一食堂。

1.2 方法

1.2.1 黑水虻对不同含油量基质转化率的计算

将黑水虻孵化麦麸饲养至3 龄备用。厨余经预处理后调至不同含油量:5.3%、8.2%、11.3%、16.2%,每组3 个重复,每个重复投放3 龄幼虫10 g。

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饲养至末龄幼虫,将幼虫挑出,清洗干净,称重。计算黑水虻对不同含油量基质的转换率,公式为

式中:m1为末龄黑水虻质量;m2为投放前黑水虻质量;m3为基质质量。

1.2.2 黑水虻幼虫体内化学成分的测定

将称重后的幼虫分装编号,-40 ℃保存。测量常量化学成分指标:水分[8-10]、灰分[9,11]、总糖[12]、粗蛋白[9,13-14]、粗脂肪[9,15],具体测定方法见参考文献。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见参考文献[16-18]。

1.2.3 标准曲线的制作

分别制作葡萄糖标准曲线(回归方程A490=0.003X-0.006 5,R2=0.977);蛋白质标准曲线(回归方程Y=7.285 2X-0.005 2,R2=0.997 9);芦丁标准曲线(回归方程Y=6.285 7X+0.004 2,R2=0.990 4),见图1。

图1 各标准曲线图

1.3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SPSS 26.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平均值±标准误表示,以P<0.05 作为差异显著性判断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黑水虻对不同含油量基质的转换率

黑水虻对不同含油量基质的转换率见表1。黑水虻从3 龄发育到末龄的生长过程中,对于不同含油量基质的转化率分别为88.66%、82.19%、80.47%、78.10%,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

表1 黑水虻对不同含油量基质的转换率

2.2 不同含油量基质对黑水虻末龄幼虫水分含量的影响

各试验组下黑水虻末龄幼虫的水分含量存在差异关系见表2。水分含量较高的是8.2%组和11.3%组,两组间差异不显著;5.3%组和16.2%组水分含量低,且两组差异不显著。8.2%组和16.2%组的水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

表2 不同含油量基质对黑水虻幼虫体内水分含量的影响

2.3 不同含油量基质对黑水虻末龄幼虫灰分含量的影响

黑水虻在不同含油量基质下末龄幼虫灰分含量见表3。各组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含油量8.2%组的灰分含量最高,与5.3%、11.3%组差异显著(P<0.05),与16.2%组差异不显著(P>0.05);灰分含量最低的为5.3%试验组,且5.3%、11.3%、16.2%试验组各组间虽存在一定差异,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

表3 不同含油量基质对黑水虻幼虫灰分含量的影响

2.4 不同含油量基质对黑水虻末龄幼虫总糖含量的影响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对水虻预蛹中总糖进行测定,在490 nm 处测定的吸光值,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得各试验组总糖含量,结果见表4。总糖含量最高的是5.3%组为6.08 g/100 g,总糖含量最低的是16.2%组为4.69 g/100 g,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

表4 不同含油量基质对黑水虻幼虫总糖含量的影响

2.5 不同含油量基质对黑水虻末龄幼虫粗脂肪含量的影响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水虻预蛹中脂肪进行测定,脂肪含量结果见表5。脂肪含量最高的是16.2%组为64.36%,脂肪含量最低的是8.2%组为57.11%。各试验组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关系,16.2%组与其他3 组差异达统计学水平(P<0.05),而5.3%、8.2%、11.3%各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

表5 不同含油量基质对黑水虻幼虫粗脂肪含量的影响

2.6 不同含油量基质对黑水虻末龄幼虫总蛋白含量的影响

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 法对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在595 nm 处测定的吸光值,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得各试验组总蛋白含量,结果见表6。总蛋白质含量最低的是5.3%组为8.72 g/100 g,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16.2%组为10.68 g/100 g,各试验组总蛋白含量存在明显差异,通过邓肯新复极差法比较,16.2%组、11.3%组、8.2%组3 组间差异不达显著水平(P>0.05),但与5.3%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

表6 不同含油量基质对黑水虻幼虫总蛋白含量的影响

2.7 不同含油量基质对黑水虻末龄幼虫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对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测定,在510 nm 处测定的吸光值,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得各试验组总黄酮含量,结果见表7。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在各试验组中存在一定的差异,含量最高的是11.3%组为0.13 g/100 g,而含量最低的是5.3%组为0.11 g/100 g。通过邓肯新复极差法比较,5.3%、8.2%、11.3%和16.2%组各试验组间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7 不同含油量基质对黑水虻幼虫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3 结束语

各试验组黑水虻对不同含油量基质的转化率差异不显著,转化率可达86.66%。不同含油量基质对黑水虻体内营养成分含量有一定影响,8.2%试验组水分含量最高达65.45%,5.3%试验组水分含最低,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8.2%试验组的灰分含量最高,5.3%试验组含量最低;总糖含量各组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最高的是5.3%试验组达6.08 g/100 g,最低为4.69 g/100 g;脂肪含量最高的是16.2%试验组,各试验组间差异显著;总蛋白含量最高的是16.2%试验组;总黄酮在各试验组含量差异不显著。

一般认为,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属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16]。而在动物体内发现黄酮类化合物目前鲜有报道,本实验测定出黑水虻幼虫体内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100 mg/100 g~130 mg/100 g。其体内的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结构、生物活性以及是否具有与目前报道的植物体内提取的黄酮相似的功能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含油量黑水餐厨
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热电气联供系统优化
小型堆肥箱用于餐厨垃圾连续堆肥的性能试验
油菜种子含油量调控基因首次被克隆
餐厨垃圾的微生物处理技术
甘蓝型油菜黄籽突变对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小小励志鸡—黑水鸡
我国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行业分析
“阿穆尔”源于契丹语“黑水”说
西夏黑水名义考
我国历史文献中所见黑水靺鞨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