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赋能,携手促融:岚安锅庄的教育价值探析

2024-03-20 06:31顿新岚
教育研讨 2024年1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价值

顿新岚

摘 要|岚安锅庄是流传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岚安乡的藏族民间歌舞,于2014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切入,以岚安锅庄为研究对象,基于历史文化资源,梳理其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联系,分析发现岚安锅庄在历史、文化两个层面上发挥着回顾多民族“三交”史实,牢记红色革命故事和焕新祖先记忆,传承文化遗产的独特教育价值。在教育价值的实现路径探索上,提出将象征教育法与锅庄教学相结合,通过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两方面展开。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岚安锅庄;教育价值;象征教育法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1 引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增进民族认同感、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1]。各民族之间或内部常以歌舞为媒介进行交往与交流,百花齐放的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社會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发展着,在其丰富多彩的动作形态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而民族民间舞蹈的教育过程正是使学生把握舞蹈风格特点,传承舞蹈文化内蕴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理解各民族历史文化,感知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多元一体实质的过程。看似偏向理论课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际与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有着不浅的关联。

目前围绕民族民间舞蹈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开的研究主要是从舞蹈作品的创作实践出发,如《新时代民族舞蹈创作题材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塑造与表达——以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参评作品为例》(苏娅菲,2023)和《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阈下的文化认同路径与艺术实践向度——以群舞作品〈欢腾的高原〉〈雪域暖阳〉〈康鼓弦音〉为例》(红星央宗,2022)。前者着眼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题材创作的民族舞蹈作品,提出新时代民族舞蹈作品的编创要为增强文化自觉、自信、深度和构建“多元一体”格局贡献力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坚实有力的文化支撑[2]。后者以三部藏族舞蹈作品为例,阐明民族舞蹈艺术呈现着共同体成员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中的身份认同和道德范式,基于“三维交融”艺术创作理念下的民族舞蹈作品正焕活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生文化动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积极的文化指向[3]。

基于相关研究成果可见,“多元”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既各放异彩又和谐共处,为“一体”同属于中华民族文化之中,以歌舞的方式具象呈现出“多元一体”的格局,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着极强的文化支撑。因民族民间舞蹈教育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相结合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本文将基于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期研究成果,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视角下,从舞蹈教育角度切入,把握民族民间舞蹈的历史文化资源,以藏羌走廊下深藏在泸定桥旁高山之上的岚安锅庄为个案展开研究,探析民族民间舞蹈中有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教育价值,使各民族能在载歌载舞中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结奋斗,共建美好家园。

2 岚安锅庄的教育价值

岚安锅庄是由岚安人民创造的,记录岚安地区历史变迁、风俗习惯的民间艺术形式,流传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岚安乡,属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藏族锅庄舞蹈中的一朵奇葩,动作上,它以身体的对称转体、手脚的同步舞动、双脚的持续跳落为主要特色,在再现劳作、模拟动物、祈求神灵等具体动作中展现出岚安人民勤劳淳朴的性格特点。形式上,除男女混合围圈逆时针共舞外,有男女分列共舞、双人对舞的形式。风格上,整体小巧温婉又热烈激昂,呈现出刚柔并济的特点。舞曲上,传统唱词皆为贵琼语(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部分老人唱汉语新词,内容多围绕喜悦情绪、大自然或求神祈福等,曲调既羌又藏。据羌笛省级传承人何王全老师所说,岚安锅庄的舞曲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部分羌区传唱的曲调基本相同,皆呈现出羌族风格与藏族风格的融合。如岚安所唱的“宋那达、勇那达、勒哦”与松潘县、北川县、茂县部分山寨流传的曲子“东呀西、东呀西、西西”大体相似。在其熟悉又陌生的艺术形态背后,见证着我国多民族交往热烈、团结一体的历史场景,烙印着深层的红色革命印记,保留着当地悠久的传统文化,无疑是民族舞蹈中有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范例之一。

2.1 历史:回顾多民族“三交”史实,牢记红色革命故事

在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离不开运用各民族的历史资源来塑造正确的历史观念,即明晰中华民族的历史正是各民族不断交往交流、团结合作、患难与共、携手并进,具有“多元一体”特色的历史[4]。深入挖掘岚安锅庄的历史资源,发现它不仅有着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交”的史实,还烙有深沉的革命印记。

首先,透过岚安锅庄涵盖多民族元素的外在风格特点,可窥见多民族因川藏茶马古道交流频繁的大团结历史景象。内地茶叶与藏区马匹互市所产生的川藏茶马古道,是藏、汉等民族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走廊,不仅代表着汉、藏深厚的情谊,还见证了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5]。岚安乡为藏族乡,当地人自称“贵羌”,经学界考证,普遍认同此地古时为羌番聚集地。作为泸定县开辟时间最早的少数民族乡镇,岚安曾是川藏茶马古道的重镇之一。因地理位置独特,有道路与天全、康定相连,处于东西互通的关键地带,自唐代起便形成了一条自雅安到天全,翻过二郎山,到达岩州(今岚安)的“小茶路”[6]。明朝时,岚安成为政治、军事、经济、交通的要塞,汉族、藏族、羌族,以及驻军的其他民族聚集于此,经济和文化发展一度达到顶峰。清代时,流通之路被其他路线替代后,岚安进入闭塞状态。

其次,通过岚安锅庄的舞蹈场域与内容,可感知岚安锅庄背后感人的红色革命故事和浓厚的爱国主义气息。据岚安锅庄传承人黄能贵所述,1935年11月初,两支红军先后抵达岚安,并于11月中旬,在此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其中一支红军队伍在此停留数十天,经历了大小七次战斗,共600多名红军指战员壮烈牺牲,至1985年,岚安被批准为革命老区[7]。为缅怀牺牲的红军战士和支持红军而牺牲的群众,当地修建起了烈士陵墓、红军烈士纪念碑、革命传统教育陈列室。在民众间还流传着不少关于红军的感人故事,房屋上可见不少革命标语、口号和宣传漫画,以及保护完整的红军遗迹,如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军司令部、红军医院和红军磨房,整个乡镇的红色革命印记深刻。当岚安人民举行缅怀红军战士的活动时,便会在红军烈士纪念碑前跳起岚安锅庄,表达感恩之情,展现出岚安人民爱国爱党爱军、感恩奋进的精神风貌。从田间地头到纪念碑前,从休憩自娱、祭神祈福到缅怀感恩,舞蹈场域和内容的丰富,使得孕育在这片红色土地之上的岚安锅庄带有浓烈的爱国主义色彩。

通过介绍岚安锅庄的形态、内容、场域和功能,了解到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红军革命的历史背景,进一步理解中华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格局,即我国各民族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

2.2 文化:焕新祖先记忆,传承文化遗产

岚安锅庄记录和反映了岚安乡本地历史文化习俗,既隐含着久远的古羌部落迁徙历史,又有着吸纳多民族文化的历史背景。基于当地劳作方式、民俗信仰、审美习惯等,不同程度地吸收借鉴了多元的民族文化元素,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外在形态。而其独特的风格特点内部保存着珍贵的文化内涵,于2014年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多样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一支,丰富着中华文化的“多元”,体现出中华文化“多元一体”下海纳百川的包容性。

岚安乡的人民今天虽名藏族,但流有古羌族的血液。据本地流传的传说和岚安锅庄传承人所言,岚安先民是蜀汉时期诸葛亮平羌后,从邛雅途经天全迁至岚安的一部分羌人。而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和岚安近似羌族的语言、服饰、信仰、民俗等,相关学者专家普遍认为岚安乡的先民的确源自古羌部落,而具体是哪一支或由哪几支组合而成还未有定论[8]。

具体来看,首先是保留着羌文化的“圈舞”文化痕迹。据考证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彩陶盆上的连臂而舞的圈舞形象正是属于古老的羌文化[9]。“圈舞”即围着篝火连袂成圆圈的形式进行舞蹈,是一种古老的舞蹈形式。原始部落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必须群居生活中才能得以生存。而圈舞便是在群体环境下,基于聚集力量的社会功能。人们手牵手面向同一个圆心,在稳定的、循环往复的圆圈舞蹈过程中,形成统一的步调,在变化的节奏中宣泄情绪,抒发情感,感受强烈的生命力和团体的感召力,从外部形式到内在情感逐步凝聚成一个统一的整体[10]。如今,该原始的舞蹈形式在羌、藏、彝等多个民族舞蹈中都有所留存,包括岚安锅庄。岚安锅庄的传统舞段主要在一个圆圈的形式上连臂或放手呈逆时针循环舞动,有一个舞段是男女分别成竖列进行舞蹈。据当地老人所说,传统岚安锅庄仅有围圈一种形式,有时在屋内围火塘或桌子而舞,有时在场坝上随意围圈而舞,周而复始的圆中洋溢的是群众自娱的喜悦之情。

除此之外,岚安锅庄祭神前围羊头而舞的舞仪,动作中与羌族舞蹈的核心动律轴向转动相似的左右对称转动的形态,为贵琼语(属藏缅语族羌语支)的传统舞目唱词,蓝色长衫搭黑色坎肩马甲和围腰的舞蹈服饰,与传统羌族服饰几乎一致,等等这些皆与羌族有所联系。可见在没有文字记载,且本地贵琼语、传统民俗濒临消亡的时候,岚安锅庄中仍保存下了祖先来源的珍贵信息,表现出各民族间唇齿相依的关系,对相关历史、文化、语言、族群等方面的研究存在重要意义。

如今,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外来文化不断冲击着岚安锅庄的生存环境。一方面,年长一辈逐年老去,当地民俗文化趋于消失,甚至部分已经消亡。另一方面,部分民眾对岚安锅庄文化的珍贵性认知不足,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较低,致使群众传承基础薄弱,整体创新发展步调缓慢,岚安锅庄面临着失传的困境。应基于历史背景知识的普及宣传,加深当地人民对岚安锅庄独特风格来源的认知和理解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使民众在了解岚安锅庄历史背景的基础上,透过岚安锅庄看到的是骄傲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中华文化,想起的是祖辈的珍贵记忆,激发的是自豪感与责任感,从知识层面和情感层面坚定人民对岚安锅庄的文化认同,由内而外地增强文化自信心,推动构建积极向上的精神家园。

3 岚安锅庄教育价值的实现路径

在把握岚安锅庄双重教育价值的基础上,笔者运用“象征教育法”搭建起岚安锅庄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桥梁,进一步探索教育价值的实现路径。“象征教育法”是指教育者利用某可感知的,能表达某种深层含义的媒介物,通过引发联想,激发情感等方式,向教育对象传递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的一种特殊教育手段,常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11]。象征物的选择范围包含物品、人物、仪式活动等。该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包含确立思想教育目标,选择象征物,阐述象征意义三部分。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突出象征物与思想目标相一致的正面的象征意义,由浅入深地将代表和体现教育观念的象征符号印刻在教育对象心中,达到被教育者在接触、认识和思考象征媒介的过程中,自然接受其所表达价值观念的效果[11]。以民族民间舞蹈为象征物,将“象征教育法”与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相结合,既助于探索民间舞蹈深层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舞蹈教育目标的深化,又切实推动着艺术赋能思政教育,落实思想政治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工作。

岚安锅庄作为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处于象征物的选择范围内,并具备着使用该方法的基本条件,一是可感知的动作形态和风格特点,二是外在形态背后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这些深层意义正包含着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的知识要点和价值观念有待提炼与强化。因此,在实施舞蹈教学前确定教育目标为:使教育对象把握民族民间舞蹈风格特点、文化内涵,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选择岚安锅庄为象征媒介,通过历史学习、形态对比、文化解读、情感激发等方式,来传递锅庄形态背后有助“铸牢教育”的象征意义。使教育对象通过象征媒介外在风格特点的直接感知,了解岚安锅庄背后多民族交往史实、红色革命故事和珍贵古羌血脉,进而达到促进各民族团结互助、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定文化认同,提升文化信心的间接感知,并付诸实际行动于文化传承与民族交往。

而除了有價值的教学内容与可采用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教育机会、教育对象和教育场所等才能完成整个教育过程。但在岚安锅庄的实际发展中,教学方面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教育价值并未受重视、教授内容浅、教学机会少。内容上,仅停留于一段舞蹈形态的教学,极少涉及文化内涵的解读。要么着重健身功能成为中小学课间操的一部分,要么出于展演目的进行节目排练。教学的对象仅有岚安乡九年制中学的学生,每年一次相对稳定地进行课间操教学。除此之外,便是需要演出时,会面对乡上民众和泸定县舞蹈队进行教学。其他教学机会极少,皆是通过非遗传承人在特定的时间点和稀少的交流机会中展开,如以往泸定县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活动,以及在四川民族学院的非遗进校园活动。应合理运用其历史文化等资源,积极从学校层面的美育和专业教学,以及社会层面的普及教学两方面来创造机会实现岚安锅庄的深层教育价值。

学校层面上,在推动开展非遗进校园的展演、讲座活动基础上。由省级传承人和县文化馆联合制作岚安锅庄的特色课堂,运用象征教育法,以风格特点的介绍(或舞蹈形态的训练)、文化内涵解读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为教学目标。既可成为音乐舞蹈类实践训练课和鉴赏讨论课中的一部分,又可与其他学科课堂教学相结合,成为理论课中的一个亮点。一方面进入当地中小学的美育课堂,面向中小学生,另一方面进入本科与专科院校,面向舞蹈专业学生,作为地域性特色舞蹈成为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拓展部分。

社会层面上,通过线上线下两条途径进行普及教学,一是借助科技的力量,制作线上视频课程,通过文化馆公众号、视频号等线上平台进行普及教学;二是在县文化馆和乡文化站开设周期性的非遗公益课程。整体做到教育目标的深化、教育内容的完善和教育对象的多层级覆盖,循序渐进地将岚安锅庄融入不同的教育场景中,立体环绕式地树立起岚安锅庄这个象征媒介,最终实现岚安锅庄促进本民族文化认同与自信,各民族交流与团结的深层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边巴拉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N].人民政协报,2023-03-23(3).

[2]苏娅菲.新时代民族舞蹈创作题材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塑造与表达:以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参评作品为例[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3(2):88-92.

[3]红星央宗.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阈下的文化认同路径与艺术实践向度:以群舞作品《欢腾的高原》《雪域暖阳》《康鼓弦音》为例[J].西藏艺术研究,2022(4):10-18.

[4]商爱玲.铸牢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8,20(1):3-8.

[5]任新建.茶马古道的历史变迁与现代功能[J].中华文化论坛,2018(S2):53-55.

[6]凌立,黄惠烽.川藏茶马古道对泸定岚安兴衰的影响[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9,28(1):1-5.

[7]泸宣,刘小兵,甲央.红色岚安、贵琼古寨: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康养休闲盛地[N].康巴传媒,2019-04-25.

[8]郭声波.贵琼人的来源与迁徙初探[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8-13.

[9]贾安林.“篝火之舞”与“连袂踏歌”:藏缅语族圈舞文化特征和功能[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2):60-64.

[10]蒋文静,祖力亚提·司马义.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层次及实践路径[J].民族教育研究,2020,31(1):13-21.

[11]焦成举.浅析思想政治象征教育方法[J].思想教育研究,2016(8):30-32.

[12]郝时远.文化自信、文化认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0(6):1-10.

[13]孟凡东,王占斌.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4):36-41.

[14]张前,张晓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实践[J].贵州社会科学,2019(11):32-37.

Arts Empowerment, Working Together for Integration: an Analysis of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LanAn GuoZhuang

Dun Xinlan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 Chendu

Abstract: LanAn GuoZhuang is a Tibetan folk dance circulating in LanAn Township, Luding County, Ganzi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Sichuan Province, which was listed as a provinci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2014.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rging a strong sense of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takes LanAn GuoZhua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based o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analyses its intrinsic connection with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consciousness, and finds that LanAn GuoZhuang plays a unique educational value in reviewing the historical facts of multi-ethnicity “triple-crossing”, remembering the story of the red revolution, and refreshing the memory of ancestors in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mensions, and passing on cultural heritage. In terms of realising the educational value,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symbolic education method be 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of the potjang, and that it be carried out through both school education and social education.

Key words: The consciousness of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Symbolic education method; LanAn GuoZhuang; Educational value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价值
正确认识“多元一体”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
1912至1949年期间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塑与修正
基于祭祖文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
建构与解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中的民族主义因素
小学数学概率统计的教育价值与教学例析
论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团结稳疆视阈下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考
初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元素的教育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