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黑,站在桥上看风景

2024-03-20 10:16金姬
新民周刊 2024年10期
关键词:萨拉热窝南斯拉夫波黑

金姬

在波黑斯托拉茨拍摄的英仙座流星雨。

对于许多中国人而言,位于巴尔干半岛中西部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以下简称“波黑”)略显熟悉:中学历史课本里提到了萨拉热窝(波黑首都)是奥匈帝国皇储弗兰兹·裴迪南大公(Franz Ferdinand)夫妇被刺杀的地方暨一战的导火索,而红遍大江南北的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成为一代人的经典回忆,喜欢流行音乐的一定听过U2和帕瓦罗蒂合唱的《萨拉热窝小姐》(Miss Sarajevo)。

但波黑和中国没有直航,这个被称为“欧洲火药桶”的国家自1995年《代顿协议》签署以来形成了“一个国家、两个政治实体和三个总统”的荒谬现实,在世界范围内实属“异类”。

2017年11月27日,时任外交部长王毅同波黑外交部长茨尔纳达克于第六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在布达佩斯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波黑部长会议关于互免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的协定》,协定于2018年5月29日生效。从那以后,波黑成为第二个对中国免签的欧洲国家,中波两国持普通护照公民在对方国家入境、出境、停留或者过境,每180日停留最长不超过90日,免办签证。

互免签证以来,波黑对于中国游客仍然比较冷门。正如春秋旅游欧非中东部总经理戚梅对《新民周刊》表示,“欧洲的旅游目的地选择非常多,没有直航的波黑一直不在国人的首选名单上,也没有单独深度游的路线,通常都放在前南斯拉夫几个免签国家一起游。而且游客大多是上了年纪对于波黑有一些怀旧情结的人,还有就是办签证嫌麻烦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饱经战火、人均GDP在巴尔干半岛排倒数的波黑有三处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有两处(莫斯塔尔石桥及其周围老城区,迈赫迈德·巴什·索科罗维奇的古桥)和桥有关。站在桥上看波黑,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三个民族、三种宗教的欧洲“火药桶”

对于中国人而言,“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是一个相对拗口的名字,所以往往习惯只说“波黑”。其实,“波斯尼亚”得名于“波斯尼亚河”,在波斯尼亚语中意为“温柔的”;“黑塞哥维那”源自古高地德语,意为“公爵”。

如今的波黑南、西、北三面与克罗地亚毗连,东与塞尔维亚、黑山为邻。

波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当时,一支名为阿瓦尔人的游牧民族从中亚地区迁徙到了多瑙河流域,与生活在当地的西斯拉夫人爆发了激烈的冲突。一个多世纪后,原本生活在乌拉尔山附近的另一支游牧民族马扎尔人(即如今匈牙利人的祖先),由于环境变化也南下迁徙到了喀尔巴阡山附近。在两支“蛮族”的夹击下,一些原本生活在此地的西斯拉夫人选择南下巴尔干,并在今天的波黑等地定居下来。

公元8世纪中叶,强盛的法兰克王国占领了巴尔干半岛的西北部。在西欧国家的强势影响下,生活在这里的斯拉夫人选择皈依天主教,并在文化方面逐渐拉丁化。

在11世纪,教会分裂为东正教和天主教两派。生活在巴尔干东部、南部的斯拉夫人虽然曾被拜占庭帝国视为蛮族,但在长期的对峙过程中还是接受了东正教熏陶,并以拜占庭带来的希腊文字为基础,发明了西里尔字母。

Jajce瀑布。

随着南斯拉夫人的两支开始走向不同的发展方向,地处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之间的波黑地区就成了两种不同文化相碰撞相融合的熔炉,克塞两国均不断向波黑移民。

12世纪末,这里的斯拉夫人建立独立的波斯尼亚公国。14世纪末,波斯尼亚进入鼎盛时期。1463年后成为奥斯曼土耳其属地,1908年被奥匈帝国占领。

值得一提的是,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征服扩张过程中,一部分塞尔维亚人皈依了伊斯兰教,逐渐成为今日穆族的祖先。到了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统治时代,南斯拉夫的穆斯林在法律意义上被划为了一个单独的民族,官方称之为“波什尼亚克”人。

至此,波黑集结了信奉伊斯兰教的波什尼亚克族(简称“波族”,也就是“穆族”,约占今天波黑总人口50.1%)、信奉东正教的塞尔维亚族(简称“塞族”,约占今天波黑总人口30.8%)和信奉天主教的克罗地亚族(简称“克族”,约占今天波黑总人口15.4%)。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兰兹·裴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遭当地青年暗杀,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南部斯拉夫民族成立了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波黑是其中的一部分,被划分为几个行政省。

由于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两国此前被奥匈帝国统治,缺乏完整的行政体系,新成立的“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王国”基本沿用了塞尔维亚王国的官员和行政体系。结果就是掌握了国家政权的塞族领导者推行“大塞尔维亚主义”,打压新加盟地区的传统宗教、文化、历史乃至生活习惯。

为了对抗塞族的打压政策,克族內的一些激进主义分子成立了一个名叫“乌斯塔沙”的法西斯组织,通过制造恐怖袭击的方式来报复塞族。二战爆发后,德国于1940年占领了南斯拉夫,得到德军支持的“乌斯塔沙”开始疯狂地屠杀塞尔维亚人和犹太人。

1945年,南斯拉夫各族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63年改称“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波黑成为其中一个共和国。

1992年3月,波黑就国家是否独立举行全民公决,波族和克族赞成独立,塞族抵制投票,波黑战争由此爆发。1992年5月22日,波黑加入联合国。

1995年11月21日,在美国主持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米洛舍维奇、克罗地亚共和国总统图季曼和波黑共和国总统伊泽特贝戈维奇在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的莱特—特派森空军基地签署代顿波黑和平协议(简称“代顿协议”),波黑战争由此结束。

在萨拉热窝城市漫游

波黑战争给当地经济带来严重破坏,几近崩溃。近年来,在国际社会援助下,波黑经济恢复取得一定进展。

以旅游业为例,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1995年至今,波黑的旅游业增长率位居世界前三位;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旅游竞争力报告中,波黑被列为世界上对国际游客最友好的国家第8位;首都萨拉热窝曾被《孤独星球》评为全球10大旅游城市。

波黑现有人口353万,而2022年全年接待外国游客90.7万人次,相当于波黑1/4人口,由此可见旅游业对于这个国家的重要性。

首选旅游目的地当然是首都萨拉热窝。这里被很多文化学者和历史学家称为“欧洲的耶路撒冷”或“巴尔干的耶路撒冷”。和耶路撒冷作为亚欧非三大洲的十字路口一样,萨拉热窝也坐落在东西方两大文明的交汇处。萨拉热窝市中心的费尔哈迪亚步行街被分为东西两段,在中间位置有一条“萨拉热窝东西文化相遇线”。其实并不需要这条线,你就可以看出,这条相遇线以西的欧式风格建筑与以东的伊斯兰风格建筑的明显区别。这里曾经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奥匈帝国交锋的边界,数个世纪以来都是多元文化的都市。在这里,教堂、清真寺和犹太会堂林立。

萨拉热窝。

很多游客是跟随1972年的南斯拉夫经典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来citywalk(城市漫游)的。

例如,电影中德军间谍企图诱骗瓦尔特前来接头并抓捕的贝格清真寺,全称格兹·胡色雷·贝格的清真寺。它建于1531年,设计者是奥斯曼帝国最杰出建筑师米马尔·希南。还有黄堡,也是电影的重要取景地,是俯瞰萨拉热窝全城的观景台。旧时萨拉热窝的城防系统中有五座城堡,建于1729年的黄堡是其中一个,因其所用石材呈现黄色而取名“黄堡”。在电影中,撤退的瓦尔特与游击队员跑过铜匠街,是萨拉热窝最古老的街道之一,据说15世纪时就已存在,曾经是萨拉热窝手工艺商业街区的核心地段。如今,这里依旧是购买铜器和手工艺品的好地方。

在萨拉热窝,众多的博物馆、艺术馆让人目不暇接。最值得一提的是波黑国家博物馆收藏有14世纪犹太法典《哈加达》的泥金装饰手抄本和最古老的塞法迪犹太人档案,馆内还收藏了超5000件波黑历史文物。

此外,萨拉热窝的拉丁桥(Latin Bridge)也不能错过,桥头就是一战导火索的爆发地,现如今设立了一个博物馆,里面有大公夫妇的模型和当时报纸的存档以及循环播放当年刺杀事件。

如果中国游客要在波黑追寻电影《桥》的踪迹,可能要失望了,因为这座建于1940年的塔拉河谷大桥位于欧洲最深峡谷——塔拉河大峡谷,并不在波黑,而在黑山境内。

当然,波黑境内还有不少值得一去的桥——东部城市维谢格拉德(Visegrad)有着一座收录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桥——迈赫迈德·巴什·索科罗维奇的古桥,由设计萨拉热窝贝格清真寺的奥斯曼帝国建筑师米马尔·希南于1571年打造,横跨于波黑和塞尔维亚的界河——德里纳河。南斯拉夫作家伊沃·安德里奇凭借作品《德里纳河上的桥》获得1961年诺贝尔文学奖,也让这座现实中的古桥闻名于世。

波斯尼亚咖啡。

黑塞哥维那最大中心城市莫斯塔尔(Mostar),也因一座桥而吸引了大量游客——横跨内雷特瓦河的一座16世纪桥梁,将居住在河两岸的穆斯林和克罗地亚族居民连在一起。遗憾的是,老桥在1993年波黑战争中被克族的炮火炸毁,游客现在看到的是2004年重新竖起的复制品。即便如此,如同维谢格拉德,石桥及其周围老城区,这里在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只要不是太冷的时节到访,都会看到年轻人“跳桥投河”这个传统的勇敢者游戏。

在波黑,喝咖啡是当地人的一大传统嗜好,因此各式咖啡厅在波黑街头比比皆是,形成波黑的一道亮丽风景;波黑人还喜爱吃甜食、烧烤这些充满幸福感的食物——以核桃仁加蜂蜜及奶油为主的各类甜点为波黑传统特色。波黑人的正餐以味道醇香的波斯尼亚餐为主,譬如贝伊汤、土豆焖小牛肉、油煎虹鳟鱼、波斯尼亚火锅等,此外还有极具特色的风味小吃:一个是“切瓦比”(一种牛羊肉丸拌洋葱夹面囊饼),二是布雷格馅饼。如果在波黑沒吃过这两种小吃,则被视为未到过波黑。

在戚梅看来,波黑是一个对中国游客很友好的国家,仅萨拉热窝就值得住两晚好好游览一番。但她提醒大家,波黑交通不是非常便利,山路及弯道多,部分路段谷歌地图导航路线并不特别准确。

猜你喜欢
萨拉热窝南斯拉夫波黑
波黑肉类进口远超出口
欧盟驻波黑维和部队举行军演
萨拉热窝:一座美丽而充满伤痕的城市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浅析
萨拉热窝IBIS酒店
公民平等还是民族特权:南斯拉夫分裂的教训
雷人
南斯拉夫诸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