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患者运动锻炼效果的Meta分析

2024-03-20 04:37宣烨菁尹潇潇牛姗陈昊天俞群封秀琴何乾峰
中国护理管理 2024年2期
关键词:癫痫异质性发作

宣烨菁 尹潇潇 牛姗 陈昊天 俞群 封秀琴 何乾峰

癫痫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反复发作的慢性脑部疾病,是神经科常见的疾病之一[1]。抗癫痫药物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约70%的患者通过规范服药能够有效控制癫痫发作[2]。但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会伴随记忆力下降、过敏反应、抑郁、焦虑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而运动锻炼被认为对多数临床患者的症状、身体素质、生活质量均有积极影响[4-5]。但长期以来因担心运动锻炼诱发癫痫发作的错误认知,癫痫患者不被鼓励参与运动锻炼[6]。而癫痫患者因担心癫痫发作、受伤等原因也限制自己参与运动锻炼[7],导致长期久坐,缺乏活动,甚至完全不参与运动[8-10]。近年来,已出现多个相关主题的原始研究,但单个研究的样本量较小,且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本研究通过Meta 分析,明确运动锻炼对癫痫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安全性,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如下。①研究对象(Population):符合国际抗癫痫联盟诊断标准[11],年龄≥18 岁。②干预措施(Intervention):实验组采用美国运动医学会提出的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柔韧性运动、平衡性运动和敏捷性运动等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③结局指标(Outcome):主要指标为癫痫发作频率;次要指标包括不良事件发生率、生活质量、认知功能、每日活动量和抑郁、焦虑症状等。④研究类型(Study design):随机对照试验(RCT)。排除标准:①研究数据不完整或无法提取;②重复发表或会议论文;③无法获取全文。

1.2 检索策略

检 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文数据库以中国知网为例,检索式为主题=(癫痫OR 癫痫发作OR 癫痫持续状态)AND 篇关摘=(运动OR锻炼OR 训练OR 太极拳OR 健身气功OR 五禽戏OR 八段锦OR 瑜伽OR 抗阻运动OR 力量训练OR慢跑OR 快跑OR 广场舞)。英文数据库以PubMed 为例,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结合的方式检索,检索式为:#1(“epilepsy”[Mesh])OR(epilepsy [Ti/Ab])OR(seizure disorder [Ti/Ab])OR(aura [Ti/Ab])OR(epilepsy,awakening [Ti/Ab]);2#(“exercise”[Mesh])OR(exercise[Ti/Ab])OR(sport[Ti/Ab])OR(sports [Ti/Ab])OR(training [Ti/Ab])OR(tai chi[Ti/Ab])OR(tai chi chuan [Ti/Ab])OR(tai ji[Ti/Ab])OR(yoga [Ti/Ab])OR(baduanjin [Ti/Ab])OR(qigong [Ti/Ab])OR(public square dancing [Ti/Ab])OR(stretch [Ti/Ab])OR(resistance [Ti/Ab])OR(gymnastic [Ti/Ab]);#3(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Publication Type])OR(randomized [Title/Abstract])OR(placebo [Title/Abstract]);#4 #1 AND #2 AND #3。本研究的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 年9 月29 日,并进行了手工检索以纳入参考文献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由2 名已接受循证方法培训的研究者,按照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并进行交叉核对。如出现分歧,将通过讨论达成一致或由第3 名研究者裁决。采用统一的数据提取表格,提取基本信息,如文献标题、第一作者、发表年份、国家等;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如样本量、疾病类型等,以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干预措施或暴露因素;结局指标。

1.4 文献质量评价

2 名研究者采用Cochrane 评价手册5.1.0 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12]独立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随机序列的产生、分配方案隐藏、对研究对象及干预者实施盲法、对评价者实施盲法、结局指标数据的完整性(失访情况)、选择性报告结果的可能性及其他偏倚7 个条目。评级结果被划分为“偏倚风险低”“偏倚风险高”“不清楚”。如有分歧,通过讨论或由第3 名研究者裁决。若研究满足所有标准,则被认为发生偏倚风险较小且质量较高,归为A 级;若部分满足,则偏移风险为中等,归为B 级;若完全不满足,偏移风险较高,归为C 级。本研究排除C 级文献。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RevMan 5.4 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 分析,连续性变量采用均数差(MD)或标准化均数差(SMD)表示,二分类变量采用相对危险度(RR)表示,并计算95%置信区间。通过卡方检验判断各研究间是否存在异质性,P>0.1且I2<50%,则研究间具有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否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文献筛查结果

初步检索获得文献1 290 篇,包括PubMed 108 篇、Embase 57 篇、Cochrane Library 492 篇、Web of Science 307 篇、CNKI 77 篇、万 方数据库107 篇、维普网10 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132 篇。去除重复文献474 篇;阅读题目和摘要初筛,排除浏览题目、摘要不符合要求的文献761 篇;阅读全文筛选,排除干预措施不符合要求的文献17 篇,未描述具体干预措施及频率的文献13 篇,重复发表的文献3 篇,文献质量低的7 篇,研究对象不符合的文献6 篇,共排除46 篇文献。最终纳入9 篇文献[13-21],均为英文文献。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及方法学评价结果

共纳入9 篇文献[13-21],包含实验组207 例和对照组193 例,总样本量为400 例。所有纳入文献均有明确的结局指标且详细描述干预措施,基本特征见表1。文献质量评价结果为2 篇文献[14-15]质量等级为A 级,其余7 篇文献[13,16-21]质量等级为B级。6 篇文献[14-17,19-20]对随机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4 篇文献[14-16,20]详细描述了分配方案隐藏方法;仅有1 篇文献[20]采用测量者盲法;1 篇文献[16]有失访,其余研究结果数据完整;研究结果均不存在选择性报告,其余未见明显偏倚。

2.3 Meta 分析及描述性分析结果

2.3.1 对癫痫患者发作频率的影响

6 篇文献[14-16,18-20]分析了运 动锻炼对癫痫发作频率的影响。根据患者癫痫类型分为2 个亚组,分别为非难治性癫痫组和难治性癫痫组。Meta 结果显示,难治性癫痫组通过运动锻炼可降低发作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2.58,95%CI(-3.45,-1.72),P<0.001],见图1。

2.3.2 癫痫患者运动锻炼不良事件发生率

2 篇文献[14-15]分析了癫痫患者运动锻炼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间异质性较小(I2=3%,P=0.31),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结果显示,患者运动锻炼与常规活动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2.54,95%CI(0.11,56.25),P=0.56]。

2.3.3 对癫痫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

8 篇文 献[13-18,20-21]分析了运 动锻炼对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由于采用的生活质量测量工具不同,故选择SMD 进行效应量的合并。因在研究中训练类型不同故进行亚组分析。2 项[13,20]为柔韧性训练(P=0.21,I2=36%),采用固 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柔韧性训练可改善生活质量,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SMD=1.44,95%CI(0.97,1.92),P<0.05]。2 项[14-15]为有氧运动(P=0.79,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SMD=0.04,95%CI(-0.29,0.37),P>0.05]。其余[16-18,21]为组合 训练(P=0.37,I2=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组合训练可有效改善癫痫患者生活质量[SMD=0.34,95%CI(0.01,0.66),P=0.04]。最终的合并效应量有统计学意义[SMD=0.43,95%CI(0.22,0.64),P<0.001],即运动锻炼能够改善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见图2。

2.3.4 对癫痫患者每日活动量的影响

5 篇文献[14-16,18,21]分析了运 动锻炼对癫痫患者每日活动量的影响。根据运动地点分为两个亚组,当癫痫患者在医学中心锻炼时,各研究[16,18,21]间无明显异质性(P=0.20,I2=37%),实验组每日活动量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1.39,95%CI(0.48,2.29),P=0.003]。当患者居家锻炼时[14-15],每日活动增加量无统计学意义[MD=11.63,95%CI(-1.84,25.09),P=0.09]。

2.3.5 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4 篇文献[13-14,16,21]分析了运动锻炼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由于采用的认知功能测量工具不同,故选择SMD 进行效应量的合并。根据运动地点分为2 个亚组,合并研究结果显示,当患者在医学中心锻炼时[16,21],运动组认知功能提高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MD=0.69,95%CI(0.03,1.35),P=0.04]。当患者居家锻炼时[13-1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97,95%CI(-0.96,2.89),P=0.12]。

2.3.6 对癫痫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4 篇文献[13,15-16,18]分析了运动锻炼对癫痫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由于采用的抑郁症状测量工具不同,故选择SMD 进行效应量的合并。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P=0.01,I2=7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抑郁症状上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SMD=0.90,95%CI(0.22,1.58),P=0.01]。将抑郁症状作为结局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逐一剔除各项研究,在剔除Talo 等[13]的研究后,I2由71%变为0,提示该研究可能是异质性来源之一,但合并效应量结果未发生实质性改变[SMD=0.55,95%CI(0.03,1.07),P=0.04]。3 篇文献[15-16,18]分析了运动锻炼对癫痫患者焦虑症状的影响。由于采用的焦虑症状测量工具不同,故选择SMD 进行效应量的合并。各研究间无异质性(P=0.70,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焦虑症状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1.27,95%CI(-3.00,0.46),P=0.15]。

3 讨论

3.1 运动锻炼可降低癫痫患者发作频率,且安全性良好

担心诱发癫痫发作是癫痫患者不参与运动的主要原因之一[22]。本研究结果显示,所有参与运动锻炼的癫痫患者发作频率降低优于对照组,与Arida[23]的研究结果一致。此外,研究发现难治性癫痫患者通过运动锻炼降低发作频率的效果优于非难治性癫痫患者。运动锻炼降低癫痫患者发作频率的作用机制可能与神经递质的调控代谢、神经内分泌和生长因子的变化有关[24]。但运动方式不当或运动量过大可能会给患者造成伤害[25]。因此,患者可在运动时佩戴监测设备,提供实时、可靠的生理数据,记录并跟踪运动进程,监测潜在的诱发因素,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癫痫症状[26]。此外,有研究报道运动时患者癫痫发作[22]。因此,医护人员应及时明确患者在运动时癫痫发作的诱因,并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构建个性化的运动方案,以最大限度避免患者癫痫发作。

3.2 运动锻炼可改善癫痫患者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本研究发现,运动锻炼可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但研究结果存在明显异质性,通过敏感性分析后异质性消失,可能与以下结果有关:Talo等[13]研究中的训练时间仅有4 周,训练时间过短,不足以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还可能受运动方式等不同因素影响,致异质性增加。此外,运动医学中心组认知功能改善结果优于居家运动组,可能与居家运动组患者每日活动增加量不显著,居家运动质量降低有关。在运动医学中心锻炼会更为专业,但对于医疗资源有限、行动不便的患者,其可行性较低。运动锻炼需要癫痫患者长期坚持,居家运动费用可能更低也更易施行。因此,未来可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来协助患者居家运动,提高居家运动质量。将生活质量这一结果按训练类型进行亚组分析发现,通过柔韧性训练和组合训练均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多项研究结果一致[27-28],但尚未观察到有氧运动对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分析原因可能与柔韧性训练与组合训练中均涉及心理干预,缓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绪,进一步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癫痫患者运动后,可提高神经元活性,促进神经递质释放,减轻炎症反应,进而改善其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24,29]。但本研究纳入样本量少,且训练类型、频率等存在异质性,故无法得出最佳方案,今后仍需要开展研究以进一步追踪和分析。

3.3 运动锻炼对改善癫痫患者焦虑症状的影响尚不明确

本研究发现,尚不能认为运动锻炼能够改善癫痫患者的焦虑症状,这一结果与Pérez-Bilbao 等[30]的研究结果有差异,可能原因如下。有关癫痫患者运动锻炼对焦虑症状影响的研究仅纳入3 篇,文献数量较少,可能存在假阴性结果;难治性癫痫患者因疾病控制不佳,反复发作引起患者恐惧和焦虑,导致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情绪[31];此外,对于患病时长,本研究纳入文献存在异质性,研究显示患病时长与患者焦虑严重程度有关[30];运动效果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需要患者坚持不懈地进行,并逐步增加运动负荷。因此,在运动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解释、鼓励和劝说等支持和指导,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进一步强化运动效果[32]。

4 小结

本研究共纳入9 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动锻炼并不会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可有效降低癫痫发作频率,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运动锻炼对患者的干预效果较好,但需要根据患者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可佩戴监测工具,保证患者安全,使运动效果最大化。

但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较多结果合并时,表现异质性较大,因此本研究纳入文献的同质性有待提高。原因可能为癫痫患者运动类型、频率、强度、持续时间等存在差异,纳入文献及研究样本量较少,可能存在一定临床差异性。另外,纳入文献的国家、地区差异较大,患者的人种、身体素质可能存在差异,进而导致异质性。此外,本研究只纳入了英文文献,可能存在文献收录不全的情况。未来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验证本研究结论。

猜你喜欢
癫痫异质性发作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癫痫中医辨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玩电脑游戏易引发癫痫吗?
现代社区异质性的变迁与启示
左氧氟沙星致癫痫持续状态1例
1949年前译本的民族性和异质性追考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中医针药治疗脑卒中后癫痫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