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礼”小学德育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施

2024-03-21 08:14方庆忠
当代教研论丛 2024年2期
关键词:德育内容评价

方庆忠

(杭州市富阳区永昌镇中心小学,浙江 杭州 311403)

一、小学德育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2018年,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建设教育强国。[1]学校德育在落实立德树人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小学阶段是开展儿童德育的最佳时期,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是为儿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然而,当前小学德育评价没有很好地关注“儿童立场”和“生活需要”,存在诸多问题。

1.评价内容脱离学生生活经验

生活即教育,道德与生活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体的,道德教育应该根植于现实生活,在生活中完成自己的使命。但目前的小学德育评价内容却忽视了这一特质,德育评价内容与生活的脱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评价内容与学生经验脱节,评价往往只重视学生对道德规范、社会规则的记忆,注重对德育知识的考查,而未将这些内容真正融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之中。[2]二是评价内容过于理想化,追求高远的志向与宏大的目标,却忘了德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帮助、激励人的成长,而不应在“高大全”的评价内容的牵引下超脱自身实际成为道德圣人。

2.评价机制脱离学生发展需要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新时代小学德育评价在定位上应该坚持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统一、适应性取向与超越性取向的统一,完善评价内容,提高评价绩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德育评价机制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德育评价在价值取向上,重视德育的社会价值,忽视德育的个人价值;二是评价指标不够明确和具体,可操作性不强;三是德育评价的主体单一,方式欠缺;四是德育评价未形成系统化、衔接化的机制。[3]

二、“三重礼”德育评价的目标和内容

1.“三重礼”评价目标

德育内容是实现德育目标的载体,因此,在确定德育内容前,要从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家庭需要、社会需要四个层面分析学校德育的主要目标,为学校确定德育内容提供方向指引。(1)学生个体层面。一是学生应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备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道德品质。二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建立自尊、自信和自我控制能力,增强适应能力,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三是使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明确学习动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四是使学生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校发展层面。一是营造良好校园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改善课堂秩序、优化学习氛围和师生关系。二是提升教学质量。课堂纪律性、自律性和勤奋性能够使学生更加专注学习、主动参与课堂,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三是塑造学校社会形象。好的德育能够展现学校的优秀特质和文化内涵,提升学校的办学声誉。(3)学生家庭层面。一是改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尊重和信任。二是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引导学生关注个体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高家庭生活幸福感。(4)社会发展层面。一指向社会竞争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协作能力、领导才能。二指向社会秩序,培养学生友善互助、公正正义、守法守纪等行为习惯。三指向文化自信,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文明礼仪意识和价值观念。

2.“三重礼”评价内容

根据地域人文特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和学校培养目标,我校开展了德育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永昌地处农村,民风淳朴、内敛,而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对个体交往能力与合作意识的要求日渐提升。我校对核心素养进行校本化解读,提出培养“心怀梦想 大气博雅”的未来少年的育人目标,以及关注学生的生活习惯、人际交往、社会责任、自我意识、学业成绩的“五维”德育内容。基于以上思考,进一步将德育内容简化为“三重礼”,基本内容为:“见面礼”“随手礼”“感恩礼”。

“见面礼”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涵盖了“积极、主动、开放”等现代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人格素养。“随手礼”是素质培养的基础,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中国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并关联“主动、勤劳”等传统品质。“感恩礼”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通过“感恩礼”引导学生学会包容、学会欣赏,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国家荣誉感。

“三重礼”的德育表征为“热情之美,和善之美,大气之美”。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个人行为表现能力,热情之美通过语言表达,和善之美通过行为来表达,大气之美通过心灵来涵养。将“言说”“行动”“心想”聚合成循环系统,从而将知情意行统一起来。同时,根据三美目标,结合三美实现路径,确定“三重礼”的内涵。

表1 “三重礼”的具体内涵

三、“三重礼”德育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1.“三重礼”评价标准的立体式建构

“三重礼”评价以“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三维基本目标为起点,结合中国传统“见面礼、随手礼、感恩礼”进行内容建构,设立评价指标,形成3*3*3=27个小模块。让学生、家长、老师清晰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

根据上述建模,基于“三美”评价要旨,设立如下评价标准。

根据表2三重礼评价三阶标准,将每一重礼的要求细化分解,明确三阶标准(见表3—表5)。通过三阶评价标准全面评估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

表2 三重礼评价三阶标准

表3 “见面礼”评价标准

(1)“一重礼”见面礼。见面礼旨在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交技巧和行为举止,让他们在社交场合中展示出自立自信、尊重他人和友善互助的态度,以建立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

(2)“二重礼”随手礼。随手礼三个评价指标可以全面评估孩子对环境卫生的关注程度、自觉行动能力和持之以恒的习惯养成。这些评价指标旨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素养和环保意识,激励他们主动参与到维护环境卫生的实践中去,并将之作为一种习惯。

表4 随手礼评价标准

(3)“三重礼”感恩礼

通过感恩礼三个评价指标的考察,全面评估学生的感恩意识、回报行为的实际表现以及持之以恒的感恩习惯养成。这些评价指标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品德素养,激励他们始终保持感恩的心态,并用实际行动回报他人。

表5 感恩礼评价标准

2.“三重礼”评价流程的驱动方式

(1)组织学生学习评价内容。熟记于心,始见于行。将“三重礼”的内容印发给学生,要求每天早上读一读,暗示自我;每天晚上读一读,反省自我,从而将相关标准熟记于心。同时,在学校宣传栏、走廊文化墙、班级黑板报上展示,宣传,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2)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是否能积极落实行为要求,包括遇见不同的人群时,是否主动打招呼和问候;在日常环境中是否有自觉保持整洁、有序等行为;在集体活动中是否展示出合作和感恩的态度等。(3)记录学生的行为表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听取其他同学的反馈和参与校园、课堂管理等方式,记录学生的具体行为表现。可以将记录分为正向行为和待改进行为两个部分,以便后续评估和反馈。(4)评估学生的行为表现。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记录,对其在勤学、孝敬和守纪方面进行评估。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行为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例如优秀、良好、一般、待改进等级。(5)反馈和奖励机制。基于评估结果,教师应及时向学生反馈他们的行为表现,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可以为表现优秀的学生颁发荣誉证书、口头表扬或其他奖励措施,以激励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6)跟进和改进。评价流程应是一个循环过程,教师需要跟进学生的行为表现,并提供指导和支持。对于待改进的学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帮助计划,促使他们逐渐提升在勤学、孝敬和守纪方面的能力。

3.评价主体的多维选择

“三重礼”评价体系对评价主体参与方式进行系统重构,将评价主体拓展为学生(被评价者)、教师、家人、同学校友、社会人士。被评价学生可参与德育评价全过程,包括内容与指标讨论、数据分析与协商,个性发展目标设计,发展过程与结果。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对话机制,多方参与,多方对话,评价在交流中进行,评价在反思中进行,促使学生认识自我,不断提高自我评价与自主发展的能力。此外,评价内容和日常学习、生活场景高度契合,评价具有真实性。

4.评价工具的设计完善

(1)纸质问卷。主要考查学生对“三重礼”是否牢记于心,主要采用填空、连线题的形式,考察德育知识部分,定位于“知不知道”。纸质问卷用于评价起始阶段,主要由班主任使用。(2)观察量表。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或校园中的行为,包括注意力集中、守纪守时、合作交流等,将其记录下来并进行评价。记录表可以按照不同行为规范细分,具体记录学生优缺点和待改进之处。观察量表主要由班主任使用。(3)检查量表。列出学生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例如有礼问候、按时完成作业、整理教室等。根据学生表现,在每个行为规范上打勾或评分,用于评价学生的整体行为表现。检查量表由检查人(老师或者学生)使用。(4)钉钉表单。设计一份针对学生的行为规范的问卷,让家长对学生行为进行评价。问卷问题主要涵盖学生在家表现,通过钉钉表单收集数据,分类汇总,形成数据画像。钉钉表单一般由家长填写,班主任在电脑终端收集数据,分析数据。(5)评价量表。通过量表开展阶段性评价,用于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总评。

5.评价结果的多维呈现与具体运用

(1)每周一评“小礼士”。以班级为单位,每周五评比一次。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推选,每组评出一名“小礼士”,由班主任颁发“小礼士”徽章。“小礼士”徽章作为一种身份标志,是一种荣誉的象征。(2)每学期一次“首席礼仪官”竞选活动。每学期初,学校开展“首席礼仪官”竞选活动,所有学生自由申报,根据自己取得的成绩、对“首席礼仪官”职责的认识以及工作打算,上台演讲,评委打分。每学期竞选出60名“首席礼仪官”。礼仪官任期为半个学期,主要职责是指导全校学生识礼学礼,并检查督促,任期结束完成交接。(3)每学期一份德育发展趋势报告。每学期末评选“礼仪之星”。班主任根据平时观察记录、五方面谈和家长问卷出具德育发展趋势报告。(4)每年一次的“未来少年”颁奖活动。每年六一前夕,学校开展“未来少年”的评比活动。“未来少年”由班级、学校大队辅导员推荐,经过公示,进行表彰。

四、结语

“三重礼”德育评价最大的特点是评价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评价方式简洁、可操作性强。通过此项德育评价改革,将学生的品德、心理健康、社会责任、行规养成、人格塑造都纳入其中,由点扩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促进学校教育的整体素质提升,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德育内容评价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中国德育》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主要内容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