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风姿无限的猫儿山

2024-03-21 06:53
南方自然资源 2024年1期
关键词:管理站漓江保护区

◎ 雷 琛

风姿无限的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世界旅游名城广西桂林市的北部,在行政区划上地跨桂林市兴安、资源、龙胜3 县。该保护区总面积17 008.5 公顷,猫儿山是五岭之一越城岭的主峰,最高海拔2 141.5 米,为广西之最、华南之巅,因顶峰酷似蹲伏的猫而得名。我有幸3 次走进享有漓江“心脏”美誉的猫儿山,感受它的自然异禀、人文精彩,它那独具一格的别样风采令我流连忘返。

1995 年的一个周末,学校组织老师们去猫儿山开展校外活动,这是我第一次亲密拥抱猫儿山。

周六下午放学后,我们一车人直奔猫儿山,到达山顶的宾馆(现在的露营基地)时,天色已晚。或许是一路沿着蜿蜒崎岖的盘山公路乘车辛苦,也或许是晚上天气不好,大家吃罢晚饭后,并没有走出宾馆去欣赏猫儿山的夜景,就各自回房休息了,大有养精蓄锐之势,想要等到第二天早上再看日出和一睹群山高峻、众谷深秀的壮丽景象。当年山上的住宿条件并不是很好,房间里没有空调、没有电视,床铺是上下铺的架子床。由于山上山下的温差较大,到了下半夜,有好几个同事都冷得无法入睡,宾馆又没有多余的被子,我们几个年轻小伙子就主动把被子让给了几个年纪较大的同事。我们几个年轻小伙子则在宾馆的院子里跑起步来,直到早上5 点赶到山顶看日出。如今,不仅山上宾馆的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而且整个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也有了很大地提升。

这是我第一次在猫儿山看日出,那可是相当激动呢。一路上,启明星还目光灼灼地看着我们,转眼间就没了踪影。一线红云从黑暗中撕开一道口子,慢慢地染亮天空。不一会儿,从那云海之疆,渐渐由红变黄,一个红铁饼儿慢慢升起,终于跃上云端,顿时云海泼色,大地金光闪闪,天与地红成一片,十分壮观。站在观景台上,眺望群山,宛若仙境,置身天庭,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此时,我才真正领略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情画意。只叹息,当时没有相机,要不,我会把所有的美景一一拍摄下来。

猫儿山最著名的植物是被称为植物界“活化石”的南方铁杉,它也是猫儿山的镇山之宝。看完铁杉后,我们进入猫儿山的原始森林。原始森林里面古树遮天,古树从树根到树枝都长满了绿绒绒的青苔。我们沿着小道往山顶上走,一路上的树枝都是相互缠绕,稀奇古怪,保护区内的原始森林林海茫茫,很是好看。据了解,保护区内现已知的维管束植物有210 科877 属2 484 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3 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14 种。现在保护区内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6.48%,有原始森林15 158.3公顷,是广西北部主要的水源涵养林区之一,素有“天然绿色水库”“漓江的心脏”之称。在森林植被的保护和涵养下,保护区内的溪水四季长流,清澈透底、明净亮丽。据此,它“泵”出39 条河流,汇成著名的漓江、浔江和资江,并连接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时隔20 多年后,我跟随桂林市文艺家“重走长征路”采风团队,第二次走进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车行至猫儿山半山腰时停了下来,这里立有一亭二碑。亭即红军亭,碑即老山界碑、毛泽东词碑。在这里,近看青枝绿叶,杜鹃如火;远观苍山如海,白云似浪,气势恢弘。此地即中央红军长征翻越的首座高山猫儿山的重要山岭—老山界,红军在这里曾与当地居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陆定一先生撰写的那篇著名的《老山界》,不仅记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历程,还详实描述了红军当年翻越猫儿山时那气壮山河的场面。如果没有亭碑提示,谁能想到此锦绣山谷曾为红色通道?现在猫儿山脚下的华江千家寺、同仁衡州会馆等地都还保留有当年的红军标语。

融“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庐山之幽、峨嵋之秀”的猫儿山,不仅珍稀濒危植物种类多,野生动物也多。保护区内现有野生脊椎动物30 目94 科228 属345 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4 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42 种。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十分珍贵和稀有的猫儿山小鲵、猫儿山林蛙2 个新物种;记录到的鸟类有102 种,昆虫有3 300 多种。同时,这里的红色旅游也得到了合理的开发。近年来,全国各地不断有游客来到这里,他们不仅仅是观赏猫儿山美丽的风景,了解这里的稀有动植物,还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重走长征路,缅怀红军英烈,学习长征精神。

2022 年春,我随桂林作家采风团第三次走进猫儿山。

车子沿着蜿蜒狭窄的“S”形盘山公路向目的地开去。车子右边有一条小河流一路相随,水清可见底,高低落差处,陡起不平,直让人心潮也随之激荡。在车内往外望,远处清新苍翠的山体,萦绕着缕缕白云,轻漫而散淡,却又格外的醒目。随行的向导告诉我们,这条小河流的水就是从猫儿山流下来的。一路细细欣赏着山区与世无争的景色,看着这山这水,的确让人好生惬意。

车行至猫儿山脚下,我们走进猫儿山保护区同仁管理站。管理站站长张晶亮向我们介绍说:“经过40 多年的建设,目前保护区范围内共设有13 个管理站,通过管理站点标准化建设和人员规范化管理,逐步建立了较完善的生态保护系统。保护区工作人员40 多年如一日的日常巡护,保护技术的日益完善、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以及周边群众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使得猫儿山更加美丽。”说着,他还打开每天巡山用的背包给我们看,一些必要的药品及巡山时所用的工具样样俱全。当我们问及附近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时,他说:“猫儿山保护区持续发挥生态优势,激活生态旅游,引领社区群众发展民宿、农家乐、竹林鸡、六峒茶等生态绿色产业,降低当地村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不仅解决了部分社区群众的就业,还拓宽了社区群众的收入渠道,有效促进了社区群众增收致富。”

第二天我们向猫儿山山顶进发,盘山公路两旁蓊蓊郁郁的原始森林及苍苍莽莽的群山,无不焕发着绿色的生机与希望,一幅幅绿色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到处都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在

虫鸣鸟语的欢歌下,我们的车子驶进了设立在半山腰的猫儿山保护区庵堂坪管理站。在采访中,不善言语、又有几分害羞的管理站副站长张春生引起了我的注意。在与他交谈中得知,他来到管理站已有7 年之久,40 来岁的他还没有结婚,与他谈起在保护区的工作时,他那张褐红的笑脸生动而灿烂。他说他喜欢猫儿山上石峰林立,林海与云海相连,潭池与瀑布交辉的壮丽景色,喜欢与树木对话,同虫鸟倾诉。他说着这些,幸福与愉悦之情溢上眉眼。“车开慢一点,再慢一点,雾太大了。”我们的车在云雾中缓缓向山顶行进。临近中午,我们到达山顶的猫儿山保护区八角田管理站。管理站站长王远明以前在广东工作,生活方便不说,且收入也不错。他之所以应聘到这里工作,不仅仅是喜欢猫儿山的山山水水,还对这里的珍稀动植物感兴趣。他向我们介绍说:“在猫儿山保护区栖息着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广西特有物种—猫儿山小鲵。除了猫儿山小鲵外,还有林麝、金额雀鹛、白颈长尾雉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当我们问及在山里生活苦不苦、工作累不累时,他稍停顿了一下说:“不苦不累是假的,巡山一般都是早上8 点出去,下午很晚才能回来,如果遇上雪雨天封路,在山上连菜都没得吃,至于巡山时被蚂蟥、蚊虫叮咬更是常事。但一想到猫儿山是著名漓江、资江、浔江的发源地,我们在为全世界和全中国人民守护漓江这个大宝贝的‘心脏’时,再辛苦我也从没想过放弃。”

告别猫儿山,踏上返程。或许仍沉醉在猫儿山的壮美中不能自拔,或许是被那些守护猫儿山的平凡人平凡事所感动,我的内心无法平静。猫儿山孕育了令世人心驰神往的漓江。漓江是桂林山水之魂,被誉为世界最美河流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桂林时,深情地叮嘱:“全中国、全世界就这么个宝贝,千万不要破坏。”“这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一定要呵护好,这是第一位的。”相信桂林人民将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和厚望,肩负起保护自然生态、助力桂林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的重任,守护漓江源头的生态屏障,不负青山不负人民。

猜你喜欢
管理站漓江保护区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漓江情画
宿迁市救助管理站:小团队如何撬动大社会
大连市救助管理站:多个“第一”背后的秘密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月下漓江
漓江夕色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
竹筏上的漓江
涉及各类保护区的项目建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