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分析

2024-03-22 08:57李金凤王庆莉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3期
关键词:协同血糖糖尿病

李金凤,杨 峰,王庆莉

(1.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 智慧化预防接种门诊 b 免疫规划科,山东 东平 271500;2.山东省东平县中医院外二科,山东 东平 271500)

糖尿病是一种难治愈的慢性病,患者需要终身配合用药治疗。糖尿病患者发病后可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血糖长期控制不佳还会引发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微血管和神经造成极大损害,甚至会威胁其生命安全[1]。糖尿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临床在进行降糖治疗的同时还要对患者的生活、饮食等进行科学的指导,通过综合干预才能达到良好的控糖效果,确保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负面情绪得到良好调整[2-3]。本研究收集2022 年1 月至2023 年2 月纳入的70 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旨在分析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取时间始于2022 年1 月,终于2023 年2 月,从这一时间段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抽选出7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协同护理),各35 例。纳入标准:符合WHO 制定的2 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且经临床检查确诊;年龄>60 岁;具备良好沟通、认知能力;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过敏体质;凝血功能异常;存在精神障碍或认知、交流障碍;合并阿尔茨海默病。对照组中男20 例,女15 例,年龄最小61 岁,最大80 岁,平均(71.36±2.44)岁;病程最短1 年,最长10 年,平均(5.44±1.05)年;体质指数(BMI)最小20 kg/m2,最大28 kg/m2,平均(24.02±1.33)kg/m2。观察组中男21 例,女14 例,年龄最小61 岁,最大81 岁,平均(72.05±2.51)岁;病程最短1 年,最长11 年,平均(5.47±1.08)年;BMI 最小20 kg/m2,最大29 kg/m2,平均(24.15±1.38)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开展常规用药指导,口头介绍药物治疗和疾病的相关知识,交代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并发放宣教手册,嘱患者多学习和了解糖尿病的防治措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给予观察组协同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协同宣教指导。协同护理模式下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共同参与,成立专业的护理小组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宣教方式采取面对面讲解、视频教学、发放宣传图册、开展健康讲座等方式。选择恰当时机,利用查房、诊疗时等时间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重点讲解糖尿病的病因、症状、危害、并发症和防治措施,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叮嘱家属积极协助医护人员进行监督,提醒患者按时用药,并规范其日常生活行为。指导患者掌握血糖的监测方法,同时正确示范胰岛素的注射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2)协同心理疏导。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其心理负担较重,易产生焦虑、抑郁、悲观等负性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调整心态,掌握针对性的心理宣泄方法,克服心理障碍,积极引导患者乐观、自信地面对生活,对治疗抱有信心和希望。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组织病友间的交流,通过相互鼓励提高治疗的信心。同时,通过血糖控制良好的病友来激发患者的信心,使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和治疗。(3)协同饮食生活指导。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要均衡合理搭配,严格控制食盐、糖、脂肪及胆固醇的摄入,多吃新鲜果蔬,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优质蛋白,尽量选择低糖、低脂的食物(杂粮面等),切勿暴饮暴食,每餐吃七分饱即可。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和就餐计划表,按时按量就餐。严格要求患者戒烟戒酒,改正不良生活习惯,早睡早起。指导患者根据身体状况每天参与户外有氧运动,适当的运动锻炼能改善心肺功能,还能加速新陈代谢。注意户外活动时要随身携带糖果、面包和水,避免发生低血糖。合理掌握运动时间和运动量,血糖控制不稳定者运动时需由家属陪同,以防出现意外事件。(4)协同用药指导。老年人患有糖尿病时,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协同用药。以下是老年糖尿病协同用药的一般指导原则,个体化治疗方案,老年人的糖尿病治疗需要根据其年龄、身体状况、合并症等因素进行个体化制定,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控制血糖水平,老年人的治疗目标是在安全范围内控制血糖水平,避免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发生。常规药物包括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α-糖苷酶抑制剂等。合理使用降压药物,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因此需要合理使用降压药物来降低血压,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常见的降压药物包括ACEI、ARB、钙通道阻滞剂等。肾脏功能监测,老年人肾脏功能通常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因此在用药过程中需要监测肾功能,以避免药物对肾脏造成损害。如果发生肾功能不全,应相应调整药物剂量。注意心血管风险,老年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心血管并发症,因此需要密切关注心血管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合理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等。定期复查和随访,老年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糖、血压、肾功能等方面的检查,以及接受医生的跟踪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病情的有效控制。

1.3 观察指标

1.3.1 血糖水平 分别于护理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1.3.2 心理状态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Beck 焦虑自评问卷(BAI)和Beck抑郁自评问卷(BDI)评估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二者的分值均为0 ~63 分,评分越高说明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1.3.3 治疗依从性 采用自拟的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的治疗行为、态度等,满分10 分,其中10 分为完全依从,6 ~9 分为部分依从,<6 分为不依从。总依从率=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

1.3.4 生活质量 采用36 项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该问卷从生理、情感、社会、物质生活四个维度进行评估,各维度总分均为100 分,评分与生活质量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采用SPSS 23.0 软件,计数资料用%描述,以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 描述,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水平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水平的比较(±s>)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水平的比较(±s>)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 h 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35) 13.22±2.52 6.15±1.01 14.84±3.17 6.52±1.08 11.08±1.22 6.07±0.54对照组(n=35) 13.65±2.49 9.76±2.01 14.49±3.33 9.98±2.55 11.11±1.37 8.52±0.77 t 值 0.718 9.494 0.450 7.392 0.097 15.412 P 值 0.475 <0.001 0.654 <0.001 0.923 <0.001组别

2.2 两组护理前后BAI 评分及BDI 评分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BAI 评分、BD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BAI 评分、BDI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BAI 评分及BDI 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护理前后BAI 评分及BDI 评分的比较(分,±s>)

BAI 评分 BDI 评分组别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35) 57.11±3.07 15.76±1.12 57.41±3.22 15.44±1.06对照组(n=35) 57.28±3.14 21.33±2.25 57.33±3.08 21.29±2.33 t 值 0.229 13.111 0.106 13.520 P 值 0.819 <0.001 0.916 <0.001

2.3 两组治疗依从性的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总依从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依从性的对比

2.4 两组护理后SF-36 评分的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的SF-36 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后SF-36 评分的比较(分,±s>)

表4 两组护理后SF-36 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 生理 情感 社会 物质生活观察组(n=35) 90.88±6.53 90.55±6.84 90.67±6.61 90.79±6.39对照组(n=35) 80.33±5.24 80.44±5.73 80.62±5.88 80.49±5.61 t 值 7.455 6.703 6.721 7.166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糖尿病的发生与内分泌失调、遗传、精神、免疫、饮食、吸烟饮酒等多种因素有关,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病程长,单纯的药物治疗难以达到理想的控糖效果,还需进一步规范患者的生活、饮食、心态、运动等方面,从而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4]。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BAI 评分、BDI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总依从率和SF-36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了协同护理可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并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协同护理模式具有规范性、一致性和针对性,在该模式下,医生、护士、家属共同参与到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相互配合,相互监督,共同为患者提供最优质、舒适、满意的服务,全方位满足患者的需求,通过全员共同协作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使其以最佳的心态面对疾病,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进而能够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及生活质量。

针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协同护理模式十分必要,原因如下:(1)多学科综合管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进行长期的综合管理。协同护理模式可以将不同专业的医疗人员(如糖尿病专科医生、营养师、心理咨询师、护理人员等)组成一个多学科团队,通过共同合作和协调,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个体化护理。(2)综合治疗策略。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饮食控制、体育运动、血糖监测等多方面的管理。协同护理模式能够将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制定出综合治疗策略,确保患者得到全面、协调的治疗及护理服务。(3)教育和自我管理支持。糖尿病患者需要接受相关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学会如何自我管理疾病。协同护理团队可以为患者提供教育和支持,包括糖尿病知识、饮食控制、药物使用技巧、血糖监测方法等方面的宣教,帮助患者更好地掌握自我管理的技能。(4)多层面关注与干预。糖尿病除了需要管理血糖水平外,还涉及其他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视力问题等。协同护理模式可以更全面地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通过团队合作,进行综合干预,提供针对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的全方位管理。(5)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协同护理模式可以提供更专业、个体化的护理服务,增强患者对护理团队的信任和归属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同时,协同护理模式能够促进医疗团队内部的沟通和合作,提高工作效率,使护理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分配。

综合上述,给予老年糖尿病患者协同护理能有效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血糖水平,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与采纳。

猜你喜欢
协同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