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西药治疗心血瘀阻型胸痹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栓弹力图结果的影响

2024-03-22 09:56夏文君卢嘉成
上海针灸杂志 2024年3期
关键词:心血瘀阻胸痹针刺

夏文君,卢嘉成

(1.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唐山 063000;2.唐山仁德医疗康复医院,唐山 063000)

胸痹是指因心脉瘀阻导致疼痛,西医称之为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被认为是一种由脂质引起的慢性免疫炎症、纤维增生性疾病[1]。冠心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就是心绞痛,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影响血流运动,导致心脏缺氧缺血造成的,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就会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危及患者生命[2]。中医学认为随着年龄的增加、饮食不规律、情绪激动等因素导致的气血失调、血瘀堵塞心脉与胸痹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其治疗主要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为主[3]。内关属于手厥阴心包经的腧穴之一,位于前臂内侧,在掌长肌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是八脉交会穴里通阴维脉的穴位,具有理气止痛、通络活血、安心安神的作用,针刺内关可治疗心痛、胸闷、胸痛等病证[4]。因此本研究以心血瘀阻型胸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针刺内关对心血瘀阻型胸痹患者及血栓弹力图结果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唐山市中医医院心内科心血瘀阻型胸痹患者共200例。将所有患者按单盲随机分组法(借助SPSS统计分析软件系统产生200个随机数字分为两组)分配入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本研究经唐山市中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2020-03-087)。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标准

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中心血瘀阻证的诊断标准,胸部刺痛、绞痛,固定不移;痛引肩背或臂内侧,胸闷,心悸不宁,唇舌紫暗,脉细涩;年龄45~70岁;临床资料完整;自愿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神志不清不能表达自身感受或不能接受调查评估者;合并心肌炎、肝肾功能异常、甲亢、肺栓塞、贫血、免疫系统疾病、炎症感染者;依从性差,不能配合随访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包括口服拜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以起到抗血小板聚集,口服他汀类药物以起到稳定斑块,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降血压、降血糖、利尿、强心等治疗,并给予饮食指导。心绞痛发作时可以含服硝酸甘油来缓解症状。共治疗4周。

2.2 试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穴位取内关。患者取仰卧位,对穴位进行常规消毒,选用0.25 mm×25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直刺0.5~1寸,得气后采取平补平泻法进行针刺,时间为20 min。每周治疗5 d休息2 d,共治疗4周。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心功能指标的检测

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 LVESD)。

3.1.2 运动耐力的检测

在治疗前后让患者在平直无障碍的走廊里按照正常步速行走,测定6 min步行距离。

3.1.3 血栓弹力图指标的检测

在治疗前后采集所有患者静脉血3 mL,采用血栓弹力图仪(型号CFMS LEPU-8800),分析计算出凝血活酶生成时间(R值)、凝血时间(K值)、凝固角(Angle值)、血栓最大弹力度(MA值)。

3.2 疗效标准[6]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体征恢复正常,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

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有所改善。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没有改善甚至加重,心电图异常。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LVEF显著增高,LVEDD和LVESD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LVEF高于对照组, LVEDD和LVES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LVEF(%) LVEDD/mm LVESD/m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100 44.36±4.32 55.49±5.721)2) 64.65±4.17 55.91±4.071)2) 60.87±3.17 51.42±3.291)2)对照组 100 43.79±4.17 49.84±5.311) 65.29±4.34 59.83±5.411) 61.57±3.23 55.74±3.461)

3.4.2 两组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的比较

两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增高(P<0.05);试验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比较(±s) 单位:m

表3 两组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比较(±s) 单位:m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100 338.21±33.28 428.54±38.121)2)对照组 100 339.34±34.06 402.35±37.241)

3.4.3 两组治疗前后血栓弹力图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R值和K值升高,Angle值和MA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R值和K值高于对照组,Angle值和MA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栓弹力图指标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栓弹力图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R值/min K值/min Angle值/° MA值/mm试验组 100 治疗前 5.47±0.35 1.47±0.25 66.07±4.18 65.71±6.15治疗后 6.14±0.401)2) 1.92±0.331)2) 58.49±4.021)2) 59.35±5.671)2)对照组 100 治疗前 5.43±0.31 1.44±0.21 66.35±4.24 66.37±6.23治疗后 5.72±0.31) 1.58±0.271) 62.18±4.111) 63.16±5.821)

3.4.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0%,高于对照组的82.0%(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单位:例

4 讨论

冠心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胸部不适、心绞痛,具有进展快、死亡率高的特点,如果不及时治疗,长期发作容易发展为心肌梗死等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7]。西医多使用钙拮抗剂、硝酸酯类、抗栓类等药物进行治疗,虽然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但长期使用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8]。

中医学对于心血管病的研究历史悠久,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胸痹等相关疾病的描述,中医学认为心血瘀阻型胸痹表现为胸部闷痛,喘息短气,难以入睡[9]。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的范畴,病发的主要原因是饮食不当、情志失调等,机制为本虚标实为主,本虚为阴阳两虚、气血虚;标实为血瘀、寒凝、气滞,所以治疗要以活血通络、通脉止痛、标本兼顾为主[10]。在中医学中认为气虚血瘀是心血瘀阻型胸痹的主要发病机制,主要发病部位在心,但也会涉及脾胃肝肾等[3]。针刺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针刺相应的穴位可以改善机体由脑缺血所引起的神经功能的缺损以及认知功能障碍[11]。针刺内关可以通过神经反射刺激患者内脏,改善心肌缺血的症状,从而缓解患者心肌细胞的损伤,改善心功能[12]。王宁等[13]研究发现针刺内关可以使交感神经的兴奋性降低,促使血管扩张,增加冠脉的血液灌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针刺联合西药可以有效提高疗效,缓解临床症状。

LVEF作为反映心功能的指标,其与机体的心肌收缩力呈正相关,LVEDD、LVESD可以反应左心室的舒张功能,当其水平升高时会影响新鲜血液进入心室和心房,导致心衰的发生[14]。有研究[15]表明,心血瘀阻型胸痹患者治疗后LVEF显著增高,LVEDD、LVESD显著降低。在本研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的LVEF在治疗后显著增高,LVEDD、LVESD在治疗后均显著降低,治疗后试验组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上述结果一致,且试验组和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在治疗后显著增高,治疗后试验组6 min步行距离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针刺联合西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

血栓的形成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血栓在形成过程中,凝血机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血栓弹力图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对凝血功能的监测,是指通过图像的方式,观测血液凝固的过程和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能更直观地反映机体内纤溶的发生发展、血块的形成过程[16-17]。R值是指凝血活酶生成时间,可以反应凝血因子的作用,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时,R值会降低;Angle值可以反映血栓的形成速度;MA值可以反映血栓的最大稳定性和弹力度,MA值与血小板聚集能力呈正相关,MA值越大表明血小板的聚集能力越强[18]。有研究[19]报道,使用血栓弹力图来评价不同症状的冠心病患者,结果表明,不同冠心病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不同,其中心血瘀阻型胸痹患者形成血栓的风险最高。还有研究[20]表明,血栓弹力图可以有效评价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通过药物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有助于及时调整抗血小板药物。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的R值、K值在治疗后均显著升高,Angle值、MA值在治疗后均显著降低,治疗后试验组的R值、K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ngle值、MA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针刺联合西药有助于改善心血瘀阻型胸痹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西药治疗心血瘀阻型胸痹可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改善心血瘀阻型胸痹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后续应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心血瘀阻胸痹针刺
张艳治疗胸痹临床经验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
丹参多酚酸盐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中医辨证治疗心血瘀阻型风湿性心脏病的效果研究
祛瘀止痛汤治疗心血瘀阻型胸痹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的观察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辨证施护胸痹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