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研究*

2024-03-22 09:05田一淋赵红梅
南方农机 2024年6期
关键词:产教职业院校数字

田一淋 ,赵红梅 ,石 薇

(1.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1411;2.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上海 200023)

0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1-2]。同时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对农村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农村职业教育需要适应数字化教育、注重职业能力培养、加强校企合作,同时提供创新创业支持。通过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农村职业教育可以为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创新人才和技术支持,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要满足农村职业教育更高的发展要求,应着眼于职业教育与数字经济及乡村振兴发展背景的契合度[3-4]。产教融合作为一种重要手段,在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方面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亟需构建一种新的产教融合模式,以适应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下的人才发展需求。

1 产教融合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之困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重大改革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模式是指将教育机构与企业或行业进行深度合作,通过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培养符合就业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产教融合模式的实施可以带来许多优势和机会[5-6],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产业技术创新和提升整体产业水平等。产教融合是衡量职业教育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与价值链有机衔接的重要举措。

产教融合是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改革方向及发展趋势,但就目前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现状看,还存在以下一些典型的问题。

1.1 产业对接不充分,合作流于形式

农村职业教育产业对接不充分,合作流于形式,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不对称。教育机构和当地产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相互之间对于培养目标、技能需求等方面的信息了解不足。教育机构未能准确了解当地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从而难以调整学科设置和课程安排。

第二,缺乏合作平台,双方利益分配存在争议。首先,教育机构和产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平台和机制,缺乏定期的沟通和交流。缺乏合作平台使得教育机构和产业之间的互动和合作缺乏持续性,限制了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其次,双方在合作中对所能获得的经济、知识和资源等利益存在着不同的诉求和期望,这经常造成争议和分歧。学校重视学生的教育质量、培养效果和声誉提升,企业则更看重培养符合其需求的、就业竞争力强的人才和获取科技创新支持等,这导致了双方在利益的分配上存在偏差。产教融合往往需要长期的合作和持续的投入。然而,双方在合作机制上并不完善,学校与企业之间缺乏明确的合作协议、利益分配机制、监督机制等,这使得利益分配的协商和落实变得困难。

第三,双方合作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机制。产教融合需要双方的密切沟通和协调,以建立共同的目标和计划。如果沟通不畅,合作计划和项目实施可能变得模糊不清,导致合作流于形式。实际上,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渠道有限,学校和企业往往缺乏直接的沟通平台和机会,导致信息传递不畅和合作项目的规划困难。

1.2 课程体系脱离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背景的人才培养目标

由于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演变,原有的课程体系可能无法与新需求相匹配。课程体系可能没有涵盖当前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领域的热门专业和技能要求。例如,对于数字技术的应用、电子商务、农业现代化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覆盖不足。造成以上不足的原因之一在于课程体系倾向于学校单方面设置,而不是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设置,脱离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背景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单方面的课程设计、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技能培养方向可能没有及时跟上数字经济的发展方向,没有紧跟乡村振兴的需求步伐,导致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当前经济背景需求脱节。

1.3 双师型教师素质无法匹配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背景的产教融合要求

一是教师社会实践能力不足,无法及时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二是教师自我学习能力不足。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背景的快速变化,不断涌现新技术,部分双师型教师在自我学习和专业发展方面存在欠缺,导致教学内容和模式与职业教育的要求脱节。

2 以中间组织为枢纽的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

2.1 中间组织释义

中间组织是指介于政府和市民社会之间的一类非营利组织,它们以自愿参与、非强制性的方式组织起来,为公共利益服务,并通过各种途径促进社会发展、改进社会状况。这些组织包括NGO(非政府组织)、基金会、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创新中心等。

2.2 中间组织参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国外实践

德国“双元制”模式是德国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其核心理念是企业、学校和行业协会共同参与和完成教育目标,其中企业和学校完成职业教育内容,行业协会负责质量监控[7-8]。该模式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适应竞争和发展的能力。其特点是在企业和学校交叉完成学习过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行业协会在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地位非常高,除了政府职能部门对教育和培训行使宏观管理权及经费监督权外,联邦政府授权行业协会和同业工会对职业教育进行全过程监督,德国地方行业协会所属的职业培训委员会职能包括:对企业职业教育资格的认定,对企业培训质量的监控,对培训质量不合格企业的惩罚。行业协会下属的考试委员会,负责考试监管和考试费用的支付。“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协会负责。另外,行业协会还参与职业教育具体立法的咨询与协商。

2.3 中间组织为枢纽的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路径模块

2.3.1 释义与逻辑关系

中间组织为枢纽的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具体是指由学校、中间组织和企业三方共建、共同发展的产教融合生态系统,如图1 所示,该模式通过中间组织作为连接学校和企业的桥梁,促进双方的合作与交流,实现知识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培养具备实际技能和职业素养的人才[9-10]。学校负责提供教育资源和专业知识,中间组织则承担起协调和组织的角色,而企业提供实践环境和职业需求。

图1 以中间组织为枢纽的产教融合生态系统

高等院校和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中间组织共同成立专业指导合作委员会,共同负责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的运行,涵盖专业建设合作、课程建设合作、实训基地合作、师资建设合作和就业前景合作。中间组织主要促成高等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作为信息沟通的桥梁,发挥中间组织在资源配置和获取方面的优势,如行业发展现状、行业会员企业人才需求、个性化人才培养。

2.3.2 路径模块

第一,专业建设合作。中间组织负责研究和分析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背景的技术趋势、发展方向和需求变化,为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提供科技导向和前瞻性的指导。企业向职业院校及中间组织提供需求反馈,包括技术变革、人才需求和市场趋势,以帮助职业院校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职业院校根据中间组织及企业提供的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设置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方案,确保方案贴合各行业发展和技术要求。

第二,课程建设合作。中间组织参与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背景专业的课程设计和更新,结合行业新技术、创新模式和实践需求,确保专业课程与经济的发展保持紧密联系,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企业参与职业院校的课程设计过程,提供实际案例、项目任务和实践要求,确保课程与实际工作需求贴合。企业还可以参与课程评估,提供对学生技能和知识的反馈,帮助职业院校及时优化和更新课程,职业院校根据中间组织提供的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设置相关专业和课程。

第三,实训基地合作。中间组织参与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根据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发展趋势和产业需求,指导职业院校确定实训基地的类型、规模和布局。中间组织协调相关资金支持,从政府、企业或其他渠道争取经费,用于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设备采购。同时,中间组织协调各方资源,确保项目按时启动和顺利进行。企业提供实践资源和设备,包括行业领域的先进技术设备、软件工具和实际项目。同时,企业可以派遣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作为实训基地的讲师或导师,向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和支持。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开展实训项目,提供真实的项目场景和任务,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第四,师资建设合作。中间组织负责与行业相关方合作,分析师资需求,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技术要求,规划农村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组建和培养计划。中间组织协调各方资源,规划和设计师资培训体系,包括培训内容、方法和课程设置。确保师资培养与需求紧密结合,提供行业认可的培训方案。中间组织组织师资培训与交流活动,邀请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开展专题讲座、工作坊和培训班。提供师资发展的机会,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和拓展视野。企业可以与职业院校合作,共享企业内师资资源,探讨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企业派遣在业务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或讲师,为学生提供实际案例和行业经验分享。

3 小结

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背景下以中间组织为枢纽的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充分调动三方组织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打造三方共赢的生态系统,基于组织合作的视角,未来需进一步从建立中间组织联盟和平台、鼓励中间组织的多元发展、激发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主人翁意识、强化质量保障机制等方面深入探讨,旨在构建一个合作共赢、适应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背景需要的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政府、中间组织、职业院校和企业应共同努力,形成多方合力,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产教职业院校数字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答数字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数字看G20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