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逐瘀胶囊联合缩宫素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4-03-23 02:18刘冰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2期
关键词:宫素胶囊出血量

刘冰

(河南省禹州市妇幼保健院 禹州 461670)

产后出血是一种严重的分娩并发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24 h 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 ml。有研究表明,我国剖宫产率高达50%以上,伴随而来的是剖宫产术后出血发生率逐年上升[1~2]。产后出血主要表现为胎儿娩出后产妇出现阴道流血,严重者可出现失血性休克、严重贫血等症状,现已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3~4]。剖宫产术后出血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目前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减少产妇出血,发挥止血作用。缩宫素是多肽类激素子宫收缩药,产妇服用后可通过促进子宫收缩来减轻术后出血症状,但有部分学者发现,缩宫素在临床单独应用中仍出现部分产妇止血效果不佳[5]。中医学认为产后出血的发生、发展与产妇气血虚弱、血瘀、阴虚血热及外伤等存在密切联系,气虚血瘀为该病的根本病机所在,故治疗应以补气固冲、摄血止崩、生肌固经为原则。产后逐瘀胶囊为中成药制剂,具有祛瘀止痛、活血调经的作用[6]。鉴于此,本研究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9月于医院治疗的80 例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产后逐淤胶囊与缩宫素合用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2019年10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80 例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分为两组,每组40 例。对照组年龄20~34 岁,平均年龄(26.88±3.44)岁;初产妇31 例,经产妇9 例;孕周37~42 周,平均(38.85±0.91)周;剖宫产原因:头盆不称15 例,羊水过少18 例,瘢痕子宫3 例,双胞胎4 例。观察组年龄21~34 岁,平均年龄(27.15±3.05)岁;初产妇29 例,经产妇11 例;剖宫产原因:头盆不称10 例,羊水过少18 例,瘢痕子宫11 例,双胞胎1 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伦理审批号:2019-JUQ0925)。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产妇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妇产科学》[7]中相关诊断标准,中医符合《中医妇科学》[8]相关诊断标准;年龄20~38 岁;身高150~165 cm;所有产妇符合剖宫产指征。排除标准:剖宫产术后出血量超过1 000 ml 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存在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心肝肾功能障碍、精神类疾病、中重度贫血及羊水过多者;习惯性流产者;产后大出血发生休克者;骨盆过窄、产道受阻或胎位异常者;伴有子宫肌瘤、宫颈囊肿等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待产妇术前均积极给予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补液等常规治疗,必要时补充血容量,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注意产妇伤口出血情况,并进行对症处理。对照组术后立即于切口上方子宫肌壁内注射缩宫素注射液(国药准字H11020363)20 U,皮肤缝合后,再将20 U 缩宫素注射液溶于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4 h,随后每隔12 h肌注10 U 缩宫素,连续治疗3 d。观察组加用产后逐瘀胶囊(国药准字Z20050455)治疗,3 粒/次,口服,3次/d,连续治疗7 d。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9]中术后出血判定标准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痊愈:阴道出血于治疗3 d 内停止,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显效:阴道出血量在治疗后3 d内减少,5 d 内停止,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和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值较治疗前减少超过80%,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较治疗前增加70%;有效:阴道出血减少在治疗后5 d 内,流血干净在治疗后7 d 内,且RI 和PI 值较治疗前均减少>50%,PSV 较治疗前提升≥30%;无效:阴道流血治疗后7 d 持续不断,12~15 d 产妇阴道流血仍然淋漓不净,且PSV、RI、PI 数值较治疗前均未达上述标准或未出现变化。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术后出血量:使用医用称重后的纱布、垫单及无菌垫,产后将被血液浸湿的敷料再次称重,计算两者的质量差,血液容积(ml)=1.05×血液质量(g),以此方法分别计算产后2 h 和24 h 的阴道不规则出血量,并累计剖宫产术后24 h 内的总出血量。(3)术后出血时间及子宫内膜厚度:观察两组术后出血时间,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并记录治疗后1 d、3 d、7 d 子宫内膜厚度。(4)子宫血流动力学: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7 d 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两组产妇PI、RI、PSV、子宫血流量(PBF)。(5)不良反应:于术后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血压下降、恶心等。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产妇术后出血量比较 两组术后2 h 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 出血量及总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术后出血量比较(ml,±s)

表2 两组产妇术后出血量比较(ml,±s)

组别n术后2 h术后24 h总出血量对照组观察组40 40 t P 242.51±47.35 239.58±48.80 0.273 0.786 456.75±50.62 301.16±48.35 14.058 0.000 662.48±44.55 593.18±45.49 6.884 0.000

2.3 两组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PSV、PI、RI、PBF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PSV 高于对照组,RI、PI、PBF 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PBF(ml/min)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nPSV(cm/s)治疗前治疗后RI治疗前治疗后PI治疗前治疗后40 40 t P 30.54±8.65 32.42±7.91 1.014 0.314 34.93±10.56 41.14±10.79 2.601 0.011 0.94±0.04 0.93±0.04 1.118 0.267 0.81±0.16 0.64±0.06 6.292 0.000 2.66±0.34 2.77±0.26 1.625 0.108 2.43±0.17 1.96±0.10 15.071 0.000 36.45±6.05 35.91±5.17 0.429 0.669 21.46±5.07 12.30±5.16 8.008 0.000

2.4 两组术后出血时间及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3 d、7 d的子宫内膜厚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出血时间及子宫内膜厚度比较(±s)

表4 两组术后出血时间及子宫内膜厚度比较(±s)

组别n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出血时间(d)子宫内膜厚度(mm)治疗后1 d 治疗后3 d 治疗后7 d 40 40 t P 5.20±1.65 3.52±1.42 4.881 0.000 15.82±2.64 15.80±2.83 0.033 0.974 14.60±2.15 12.32±2.26 4.623 0.000 12.33±2.16 9.35±2.04 6.344 0.000

2.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例(%)]

3 讨论

剖宫产术后出血是分娩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具有病情严重、发病快、发病率高等特点,对产妇的生命安全有直接影响。引起剖宫产术后出血的原因包括产道损伤、前置胎盘、凝血功能障碍、子宫收缩乏力等,且以上因素可独立或同时存在[10~11]。因此,迅速控制出血以及止血对临床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保障产妇生命安全。

临床上通过药物手段促进子宫平滑肌的正常收缩也成为预防产后出血的主要手段。缩宫素是多肽类激素子宫收缩药,由垂体后叶分泌,下丘脑的室旁核和视上核合成。在其进入产妇机体后主要通过非肠胃途径与子宫平滑肌上相应的受体结合,进而刺激子宫收缩的强度和频率,压迫子宫肌层内部血管,致使产妇术后创面血窦关闭,抑制血液流出,达到缩宫止痛的功效[12~13]。但缩宫素会被由胎盘产生的缩宫素酶在短时间内迅速消灭消除,故其半衰期仅1~6 min,作用时间较短,临床需持续不断地增加药剂量维持药效。当受体点位饱和时,再增加药剂不仅缩宫无效,还会引起撤退性出血及小腹疼痛等[14~15]。

中医将剖宫产术后出血归于“产后恶露不尽”范畴,认为其主要病机为产妇在分娩时失血耗气,气虚而下陷,则无以摄血,血不循经,脉络破损,溢于络外,血瘀停滞经脉,而瘀久则化热,瘀热蓄于胞宫,至血不归经,流血不止。因本病以气虚为本,血瘀为标,故治疗应理血归经、活血祛瘀[16~1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4 h出血量及总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3 d、7 d 的子宫内膜厚度均小于对照组,PSV 高于对照组,RI、PI、PBF 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产后逐瘀胶囊联合缩宫素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调整子宫内膜厚度,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产后逐瘀胶囊含益母草、炮姜、川芎、当归4 种中药成分,益母草活血调经、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去瘀生新;炮姜温经止血、温通化滞;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通便散寒、治凡血虚。诸药合用,可奏抗菌消炎、去瘀生新、行气止痛、活血止血之效[18]。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产后逐瘀胶囊具有收缩子宫的作用,可抑制产妇创面流血,减少产后出血,缩短术后出血时间,预防产妇产后持续出血的发生,利于减少产妇因失血过多而出现休克的风险[19];同时,产后逐瘀胶囊利于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加快能量代谢,起到活血祛瘀的作用,有助于恶露排出,恢复子宫弹性和肌张力,促进子宫修复。综上所述,产后逐瘀胶囊联合缩宫素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效果显著,有助于减少出血量,缩短产后出血时间,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子宫复旧,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宫素胶囊出血量
Shugan Jieyu capsule (舒肝解郁胶囊) improve sleep and emotional disorder in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nvalescence patients: a 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trial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Shumian capsule(舒眠胶囊)improves symptoms of sleep mood disorder in convalescent patient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心脏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及出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