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塞通软胶囊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4-03-23 02:18朱晨静武豪杰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2期
关键词:血塞通脑损伤皂苷

朱晨静 武豪杰

(河南省舞阳县人民医院 舞阳 462400)

脑卒中是多发于老年群体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血流无法进入大脑而促使局部脑损伤的突发疾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病残率和病死率[1]。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神经功能损伤,患者可出现言语障碍、偏体麻木、头晕目眩等症状[2]。目前,临床上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通常采用西医基础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和康复治疗,可缓解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早期临床症状,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促进神经功能修复,但长期服用药物会对患者肝肾功能造成损伤,且高压氧过度治疗会导致患者出现耳鸣、耳聋、出血等不良反应,影响后续治疗[3]。中医药治疗在心脑血管疾病领域愈发成熟,已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血塞通软胶囊是由三七提取物制成的中药制剂,具有活血化瘀、通脉活络等功效,适用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治疗[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观察血塞通软胶囊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2021年9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6 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3 例。对照组男22 例,女21 例;年龄52~78 岁,平均年龄(65.31±3.28)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7.13±1.23)年;合并高血压26 例、糖尿病9 例、冠心病8 例。观察组男18 例,女25 例;年龄50~76 岁,平均年龄(65.01±3.05)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7.21±1.32)年;合并高血压27 例、糖尿病7 例、冠心病9 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批号:TOP-0369-CR)。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发病至入院时间<24 h,生命体征稳定;经临床检查确诊,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解读[5]相关诊断标准;年龄50~80 岁;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及家属与医生沟通并接受溶栓治疗;患者及家属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近1 个月内有抗凝、抗栓及应用过对本研究结果造成影响的药物;合并其他脑血管疾病;参与其他临床试验或其他临床试验结束未满3 个月;伴有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伴有重要脏器严重异常;过敏体质;合并免疫系统障碍。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改善脑循环代谢、降低颅内压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治疗:(1)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注册证号HJ20160684)100 mg/次,1 次/d;长春西汀片(注册证号H20130774)口服,10 mg/次,3 次/d。若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2)高压氧治疗治疗,按YC3600J-X 型医用空气加压氧舱操作要求对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匀速加压时间20 min,压力设置为0.2 Mpa,压力稳定后指导患者吸氧60~90 min/次,减压20 min出舱,1 次/d。(3)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四肢循环治疗、肌力训练、有氧训练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血塞通软胶囊(国药准字Z20040016),2 粒/次,3 次/d。两组连续治疗15 d。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基本痊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6]评分减少90%以上,病残程度为0 级;显效,NIHSS 评分减少50%~90%,病残程度降至1 级;有效,NIHSS 评分减少20%~49%,病残程度降至2~3 级;无效,患者治疗后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2)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制定,采用中医证候积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主症(偏身麻木、手足不温、头晕乏力)、次症(口舌歪斜)进行评分,3 分/项,按无、轻、中、重分别记0~3 分,得分越高表明临床症状越严重。(3)比较两组血脂水平: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水平。(4)比较两组脑损伤指标: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钠肽(BNP)、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5)比较两组炎症介质水平: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C 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6)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恶心、腹痛、肝功能异常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偏身麻木、手足不温、头晕乏力、口舌歪斜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口舌歪斜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n偏身麻木治疗前治疗后手足不温治疗前治疗后头晕乏力治疗前治疗后43 43 t P 2.51±0.72 2.48±0.69 0.197 0.844 1.43±0.46*0.74±0.24*8.721 0.000 2.48±0.75 2.45±0.73 0.188 0.851 1.24±0.37*0.53±0.16*11.550 0.000 2.46±0.75 2.43±0.73 0.188 0.851 1.21±0.48*0.61±0.21*7.510 0.000 2.65±0.79 2.54±0.71 0.679 0.499 1.46±0.50*0.43±0.17*12.789 0.000

2.2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TC、LDL-C、TG 水平均降低,HDL-C 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mmol/L,±s)

表2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mmol/L,±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LDL-C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nTC治疗前治疗后TG治疗前治疗后HDL-C治疗前治疗后43 43 t P 7.83±1.03 7.68±0.97 0.695 0.489 7.06±0.84*6.24±0.63*5.121 0.000 3.92±0.74 3.81±0.71 0.703 0.484 3.42±0.68*2.93±0.51*3.780 0.000 0.91±0.42 0.88±0.40 0.339 0.735 1.13±0.52*1.42±0.61*2.372 0.020 3.96±0.93 3.95±0.92 0.050 0.960 3.37±0.72*2.85±0.65*3.515 0.001

2.3 两组脑损伤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BNP、NSE、NGF 等脑损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BNP、NSE 指标均降低,NGF 指标均上升,且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脑损伤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脑损伤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NSE(pg/ml)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nBNP(pmol/L)治疗前治疗后NGF(pg/ml)治疗前治疗后43 43 t P 49.21±5.62 48.53±5.31 0.577 0.566 36.88±4.32*25.37±3.28*13.915 0.000 72.26±4.26 73.25±4.78 1.014 0.314 86.56±5.96*119.23±6.83*23.633 0.000 21.32±3.27 21.56±3.32 0.338 0.736 16.38±2.54*12.13±2.18*8.326 0.000

2.4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炎症介质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NF-α、CRP、IL-6 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IL-6(pg/ml)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nCRP(mg/L)治疗前治疗后TNF-α(ng/ml)治疗前治疗后43 43 t P 14.34±3.37 14.06±3.28 0.390 0.697 5.95±1.76*3.13±1.43*8.155 0.000 3.01±0.86 2.97±0.85 0.217 0.829 1.83±0.47*0.82±0.26*12.331 0.000 76.57±4.16 75.38±4.04 1.346 0.182 27.70±2.84*19.56±1.13*17.463 0.000

2.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6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例(%)]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多发于老年群体的脑血流循环障碍性疾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最为常见,且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神经功能损伤,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脑损伤发生时,患者体内BNP、NSE、NGF 水平会随着脑损伤程度而改变,其中BNP 是在颅脑发生损伤时刺激延髓和下丘脑产生,且病情越严重,指标水平越高;NSE 是一种参与糖酵解途径的烯醇化酶,在大脑中含量最丰富,能特异性地存在于神经元细胞浆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作为神经系统损伤的标志物,对诊断颅脑损伤具有重要意义;NGF 可促进中枢和外周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分化成熟,在颅脑发生损伤时,会对神经损伤处起到保护作用[8]。临床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通常给予药物治疗、高压氧疗法和康复治疗等,可改善患者早期临床症状,缓解脑组织细胞出现的缺氧状态,减轻脑损伤,改善体内微循环,促进神经功能修复,提升日常生活能力。但西医治疗时间较长,患者长期服用药物会产生耐药性,且会对肝、肾功能造成损伤,高压氧过度治疗还会引起氧中毒、气压伤等多种不良事件发生,影响治疗效果[9]。

中医学将脑卒中恢复期归属于“中风”范畴,病机在于气血亏虚、痰阻脉络、气机失调,以致气血运行受阻,最终诱发脑中风。中医治疗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以活血化瘀、通脉活络为主[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炎症介质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血脂水平、脑损伤指标均改善,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塞通软胶囊辅助治疗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调节血脂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脑循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修复脑损伤,且安全性较高。与樊润润等[11]研究结论基本一致。血塞通软胶囊主要由三七总皂苷组成,其是三七提取物,具有活血化瘀、通脉活络等功效,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提高血管舒缩能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部微循环,提高细胞代谢能力,消除脑组织水肿和瘀血,调节血脂水平,且制剂无刺激性,毒副作用小,长期服用不易影响患者身体健康[12~13]。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三七总皂苷与阿司匹林联用不仅可以提升三七总皂苷的吸收力,还可促进阿司匹林水解,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增加其在血液中的浓度,提升治疗效果;此外,三七总皂苷中含有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 等多种皂苷活性物质和微量元素,其中人参皂苷Rb1 可抑制大脑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对内皮细胞起到保护作用,还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保护肝肾功能;人参皂苷Rg1 具有促进海马神经发生、提高神经可塑性、抗疲劳、辅助抗肿瘤等作用,利于增强免疫力、学习及记忆能力,加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非特异性抵抗力;三七皂苷R1 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凋亡等作用,能够清除体内氧自由基,增强脑组织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脑损伤修复,保护神经系统[14~15]。

综上所述,血塞通胶囊辅助治疗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效果明显,利于缓解临床症状,调节血脂水平,促进神经系统损伤修复,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促进脑部微循环,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血塞通脑损伤皂苷
脑损伤 与其逃避不如面对
HPLC-MS/MS法同时测定三七花总皂苷中2种成分
HPLC法测定大鼠皮肤中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b1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HPLC法同时测定熟三七散中13种皂苷
联用血塞通与天麻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棓丙酯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三七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和三七皂苷R1含量
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治干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