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的刹那欢愉

2024-03-24 03:49秦自民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24年2期
关键词:羽化若虫树枝

我们平常所说的蝉,不过是活跃于人们视野中的蝉的一种形象而已。蝉和其他昆虫一样,一生中外部形态、内部器官和生活习性要历经几次改头换面、脱胎换骨,也就是变态。蝴蝶、蜜蜂、萤火虫等大多数昆虫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叫全变态或完全变态。然而,蝉的一生只变三次模样,没有蛹期,而且幼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近似(不像毛毛虫与蝴蝶成虫那样有云泥之别),称为若虫,所以蝉属于渐变态或不完全变态。

蝉一般头年盛夏产卵,次年初夏孵化,卵期大约300天。常见的蚱蝉卵为椭圆棒状,像极细小的珍珠,乳白有光泽,长约2.5毫米。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连接而成。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走出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产于寄主植物新生枝条内的越冬卵孵化后,若虫翻着筋斗或者随着枯枝掉落地上,这得益于雌蝉产卵时伤害了树枝的韧皮部。等到蝉卵孵化时,树枝也慢慢枯萎了。

柔软的米白色若虫艰难地从枯枝里鉆出来,听从本能的召唤,朝着温暖向阳、土质疏松、靠近树根的地方爬去。它的身体太柔软、太虚弱,它害怕风吹日晒、雨淋霜冻,更不想成为其他动物的美食。因此,它用一对天赐的强壮开掘足拼命地挖掘泥土,以尽可能快的速度隐身地下。终于安全了,可以松一口气了,但它还要继续努力,把自己的最后一点能量用来开通到达树木根部的甬道,然后将尖利的口器刺入树根,拼命地吮吸树木的汁液,享受人生中的第一顿美餐。

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复眼没什么用处,所以若虫起初仅有可以感光的单眼。它依靠发达的触角感知环境,吃饱喝足后慢条斯理地营造地下居室,在泥土中优哉游哉地生活。正如曹植《蝉赋》开篇所云:“唯夫蝉之清素兮,潜厥类乎太阴。”那清淡素净的鸣蝉,潜藏在黑暗的泥土之中。

若虫究竟要在地下隐居多久呢?不是几周、几个月,而是几年,甚至十几年。许多蝉的寿命为3~5年,那么这些蝉的若虫在地下就要隐居2~4年,而每年都会有一些羽化为成虫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某个夏天雨后的黄昏,在生物钟的催促和外界环境的刺激下,若虫意识到出土的时机到了:此时黄褐色的若虫已经充分发育,身体坚硬,翅芽发达,从头顶至后背中央形成了一条蜕皮线;而且外界温度升高有利于羽化后尽快晾干翅膀,同时也避免了阳光暴晒使翅膀开裂;此外,雨后的泥土变得柔软湿润,有利于摆脱大地的束缚。

若虫从容不迫地从穴居的土室中钻出来。它不再需要地下的安全屋,渴望拥有蔚蓝的天空。它爬到高高的树枝上,开始“金蝉脱壳”——经过最后一次蜕皮脱去金灿灿的外骨骼。它丢掉一身旧衣裳(蝉蜕),洗心革面,焕然一新,羽化成成虫。它终于蜕变成了一只被世人喜闻乐见的真正的蝉,在阳光炎热的仲夏,开始在丛林中游乐。

为了不辜负生命中唯一的夏天,羽化后的成虫都喜欢在大树上群集鸣叫,尽情歌颂和享受生命中最精彩的时光。一两个月后,寻觅到心仪配偶的成虫交尾,然后雄蝉率先走到生命的尽头,从枝头坠落,缄默无声地死去。雌蝉则要完成其终极使命,将卵产到精心挑选的树枝里,之后才会追随亡夫而去。蝉卵的孵化又将开启下一个生命周期。

蝉舍弃安全舒适习惯已久的地下生涯,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勇敢地追求自由的新生活。对此,法布尔同样赞颂有加:“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本文被选作2021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语文试题)

作者领读

尽管有人认为科普创作不过是雕虫小技,但事实上,科学普及跟科技创新一样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因素。在建设科技强国的背景下,更需要通过科学普及来传播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弘扬科学精神。

其实,科普创作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要联系生活,接触实际,要用形象的、艺术的、文学的、通俗的语言来表达,熔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使枯燥乏味的概念、原理、现象变成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故事。

作为一名中学生物学教师,我的文章的读者以中学生为主,也包括具有中学以上文化基础而又热爱自然的人们。我的科普小品的创作灵感源于教学与生活。在选材方面非常重视生活中大众喜闻乐见的生物及其相关问题,从读者最常见的、最感兴趣的生物切入,以便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我在创作科普小品时,除了注重通俗易懂、比喻贴切、形象拟人之外,还尝试增加一些人文性的内容,通过人文色彩的点缀,使自然科普变得更加耐人寻味。

对读者司空见惯的生物及相关现象,选题时要尽量突出新视角,注重趣味性、新颖性。用贴近生活、贴近读者的语言去写,科普作品才能使读者产生联想,形成情感认同,从而引导他们感受科学的魅力、生命的美好和自然的胜景。

本期热点作家

秦自民,深圳市田东中学副校长,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活动组织工作先进个人,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优秀园丁,深圳市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先进个人;作品见于《中学生百科》《生物学教学》《百科知识》等杂志,有多篇文章被选作中考语文阅读文本,出版科学小品集《诗意的生物》;其科普作品融合科学知识与人文意蕴,呈现出鲜明的“中国风”特色。

猜你喜欢
羽化若虫树枝
基于轻量级SSD模型的夜间金蝉若虫检测
11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
猴叔叔剪树枝
树枝
宜昌市柑橘大实蝇羽化出土观察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一)
没有一只鸟儿害怕树枝断裂
会跑的树枝
不同日龄悬铃木叶片对悬铃木方翅网蝽若虫发育及存活率的影响
田间常见8种有害蝽类若虫龄期的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