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颗糖中发现诗意

2024-03-24 04:12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24年2期
关键词:感受力蜂蜜蓝色

诗意并不是少有的、难寻的东西,寻找诗意也不是一条越走越窄的路。有的人认为诗意地表达并不容易,可能是因为有误解。他们认为:在平凡的生活中和普通的事物上很难找到诗意;诗意是非凡的、脱俗的,需要到非凡之物或近乎完美的东西上去找寻。然而事实恰恰相反。

唐代诗人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写道:“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句诗非常有诗意。更有意思的是,诗人所写的都是普通的事物,笔下都是读者熟悉的名词,没有一个动词和形容词。诗句描绘的也是我们可触可感的生活,而不是桃花源或者外太空的生活——试想一下,是不是写外太空更难出诗意?这给了我们启迪:诗意就在身边,就在目之所及处,跟我们的生活直接相关;或者说,生活即诗意,只要有事物在诞生、生长,诗意就会出现、迸发。

简单地说,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我们至少应该学会从一颗糖开始找寻诗意。

糖属于日常之物,离我们很近,又离我们很远。糖很甜,充满诱惑和想象,甚至会带来致命的诗意。《列那狐的故事》写道:“他(狗熊勃朗)一听说有蜂蜜,劝都劝不住,危险也不顾,没头没脑就闯了过去。”

蜂蜜正是众多蜜蜂酿成的诗意之物。当蜂蜜只是蜜蜂的口粮,未被人挖掘出来,就会普通得让人忘记它;而当蜂蜜甜蜜现身,刺激人的味蕾,激发人的欲望,唤醒人们诉说、赞美的潜能,就越发浓稠甘美,成为柔滑流动的黄金,闪闪发光,溢出极其强烈的、无法抗拒的诗意。

现在我们吃糖不需要冒险,却需要认真享受,不辜负糖的甜。蜜蜂用“嗡嗡”声和独特的飞舞表达对蜜源植物的感激、赞美。当糖的美味缠绕在人的舌头上,在感官里经历一番涌动、荡漾和穿越,又抵达人的心底,我们仅仅感叹一个“甜”字,是远远不够的。

第一个用“甜”字高度概括糖之诗意的人当然是天才。当越来越多的人只会用这个字来描述糖时,甜的味道就会在口腔里一再收缩,以至于我们再也尝不到第一口那样的甜了。生活中的糖多种多样,滋味变化多端,有的酸甜,有的苦甜,有人还会在糖中放进辣味,让甜燃烧起来。每一粒糖都富有个性,因而学会吃糖并不简单。吃糖这件事情可以表达得跌宕起伏、摇曳多姿。我们至少应该懂得:糖,怎一个“甜”字了得?在品尝到甜味之后,还有许多话可讲可书。

与其说我们应该学会从一颗糖开始找寻诗意,不如说应该学会从一颗糖开始培养、训练、加强和唤醒我们的感受力。从某种程度上讲,表达力就是感受力。一个感觉迟钝、麻木、苍白的人既不能完美地品味到糖的甜,也不愿或者不能表达出对甜的感受,更不能对糖及其携带的甜进行愉悦的审美。不是糖真的很寻常,而是感觉弱化的人辜负了糖。糖之甜味的到来并非直截了当,而是曲径通幽,也并非莫名其妙,而是大有来意。

糖本身便是诗意。当你能够细细品味,让感受逐渐清醒、清晰,好像有一只蜜蜂正停留在你的舌头上,有一朵花正带着花粉盛开在你的身体里。一粒糖打开了你的感官世界,让你由此爱上万物和生活,这比你表达出糖的甜更加重要。成为一个感觉细致、丰富、准确、有美感的正常人,比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诗人更加激动人心,也更加有意义。

刚开始,糖还是一个大众化的事物;再后来,你把它变成一个属于自己的东西,用它克服生活中的苦味、怪味;又因为它,你爱上了世界、爱上了创造,去追求甜蜜的、幸福的、个性的、完整的人生。糖在你这里就实现了最大的又是最美的诗意。生活中的其他事物、其他点点滴滴,亦是如此。

一首题为《空中飞鱼》的诗歌如此写道:猫,神采奕奕,她正舔着我的掌心和/手指上的麦乳精。这句诗没有写“甜”字,却透露出甜的味道乃至糖的精神美德。有“我”、有猫、有麦乳精,生活就是这样平凡,生命就是这么普通。然而,“甜”令一切“神采奕奕”,甚至让一只猫变成与“我”平等的“她”,拥有与人相媲美的感受力,从受宠爱的掌心舔到更有指向性的手指。

原来,把平凡的生活真实地表达出来,发现普通事物身上有味道、有光亮的部分,从中理解并处理好“我”与其他生命的关系,无论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有明确坚定的方向,这就找寻到了诗意,抵达了诗意,实现了诗意。除“神采奕奕”外,糖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我们也能够给世界带来更多。

一位妈妈发现,她家小男孩的裤子里有泥和种子,能种出紫花地丁、向日葵,“还能栽出一片果园/结满甜苹果与甜桃子/沾满果汁黏糊糊的手蹭不动裤子的那种甜”。一定是吃过的糖和品尝到的甜启发、鼓舞了这个小男孩。他充满活力和想象力,用裤子带回泥土和种子,而这两种东西正是产生糖的必备条件,紫花地丁和向日葵也是蜂蜜的来源之一,更不用说能栽出的甜苹果和甜桃子了。

这首诗的名字叫作《小男孩的裤子里能洗出一整个宇宙》。洗去的其实是人物的感觉或者幻觉,落地的仍是平凡普通却具备诗意的事物和生活。“一整个宇宙”很夸张吗?即便夸张,也是带给读者的一个提醒:生活如此奇妙美好,不妨用一颗糖孵化出你的宇宙。

甜是人最亲密的感觉,包括糖在内的食物是快乐的巨大源泉。如今对我们来说,糖已成寻常之物,体味甜之味也极为寻常。世界何其广大深远,我们不必到小王子居住的B612号小行星上找寻诗意。诗意就在每个人置身的平凡生活中,就在你越熟悉越需要继续探究的普通事物中。

糖不会区分任何人,对谁都一样甜,在不同人的身上却有不同的结果,这就是生活。诗意既可以从一颗糖开始,也可以由一颗糖结束。这需要我们抱着真挚的态度,在写作时从一个小东西,写到生活,写到不同的结果,而这就是真实的、可以伴随一个人一生的诗意。

一颗糖里藏着的写作秘籍,你学会了吗?

给作家涂色 蓝·孙君飞

生活中,喜欢蓝色的人最多,但他们在旁观者眼里不一定是蓝色的。蓝色也不好描述,变幻莫测仿佛是其天性。这意味着蓝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我对孙君飞老师的了解,正是从许多不确定开始的。

他写童话,也写童话之外的种种,比如诗歌、散文甚至杂文。但不论写什么,他呈现给读者的都是诗化语言。有趣的是,他笔下的诗意又与众不同,充盈着温婉的童话色彩。任何文体经由他之手,都像童话,思维上有别常人,字句间尽是出其不意的美。在固化的认知里,只有细腻、敏感的女子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所以,哪怕他的简介里明明写着“男”字,哪怕他发来的照片直截了当地证明着事实真相,我心里还是有太多的怀疑和不确定。所以,在明明知道蓝色与他的性别身份并不搭的情况下,我还是愿意把这种颜色给他。我乐见这种令人捉摸不透的巨大反差,如同执迷于同样捉摸不透的蓝。

蓝无處不在。天蓝见过,海蓝见过,于是每个人都知晓一个不遮不掩的秘密——蓝,是我们所居住的这个星球上唯一能“铺天盖地”的颜色。蓝是地球的主色调。其实何止地球,小王子历尽千辛万苦到达的那颗星球也是蓝色的,宇宙间许许多多的星球都是蓝色的。如此说来,蓝应该是一种确定无疑的颜色才对。但是,如果你曾与蓝宝石对望超过三秒,又或者与蓝雪花有过近距离的凝视,你就会发现,哪怕不同的蓝总有细微的差别,但每种蓝似乎都不真实,蓝得不像出自凡尘俗世。

说了这么多,我并不是在刻意偏题。我想表达的是,孙君飞老师的文字,正是用巧思与妙想,在日常的真实和恍然的虚幻间架起了七彩桥。他教我们如何在一颗糖里找到并撷取诗意。

很多人在不更事的年纪里迷过动画电影《冰雪奇缘》,珍视过主角艾莎公主的实物娃娃。电影中蓝色调的背景和意境,有着呼风唤雪能力的艾莎公主所钟情的蓝色衣裙,都让蓝与诗意、与童话极致融合。这种融合,就如同孙君飞老师在面对一杯纯净的白开水时,并不会抱怨空洞无物,而是用笔尖蘸起一滴蓝,再让它轻轻坠下。一滴蓝在一杯水中展开身姿曼舞,最后融合成均匀的幻境。这个过程足够动人。

我终于理解了蓝和孙君飞老师所共有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也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感受力蜂蜜蓝色
蓝色的祝愿
诗与感受力(创作谈)
诗与感受力(创作谈)
蓝色的祝愿
爱是一捧浓浓的蜂蜜
蜂蜜,你真的了解吗
“蜂蜜”CP
蓝色使命
蜂蜜哪里去了
桑塔格的“新感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