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属于自己的橘子

2024-03-24 04:12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24年2期
关键词:小橘哨子托物

那次,我悄然闯入一间画室,看见一众人等正潜心作画,不时抬头,盯着讲台上面静静躺着的几个橘子。纸笔相触发出的声音,让画室显得愈加安静。习画者手执铅笔涂涂抹抹,不多时,画板夹的白纸上浓淡不一的铅墨便显影出情态各异的橘子来,惟妙惟肖,仿佛是一双双神奇的手亲自放进去的。

学画画,橘子是个不错的道具。实实在在的橘子经艺术化处理,在画里显身,透着画者的情感。一枚橘子,让画者从中悟出门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画画是这样,写作何尝不是如此呢?写作最难把握的是思想、志向、意愿、情感和道理等,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看不见,摸不着,是虚的。

如何把虚的写实?橘子给我们传递了三个写作妙法。

提及橘子,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冰心的散文《小橘灯》。一个暗夜,一盏小橘灯,一个乡下女孩,顺着橘红的灯光,读者沉浸于作家营造的特殊氛围。如何表达身陷困厄的女孩冲破生活的藩篱,走出逆境,追求光明?如何写出女孩大无畏的精神,表现她的自信自强?或许有一万种表达方式,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要把虚的写实。冰心创造性地引入可感可触的“小橘灯”。它发出的光照亮了重庆郊外的乡村小路,更照亮了这个善良、坚强的农家女孩的心。

冰心对小橘灯的描述,感人至深。“炉火的微光,渐渐地暗了下去,外面变黑了。我站起来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小橘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像一个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着,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蜡头,放在里面点起来,递给我说:‘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橘灯照你上山吧!”小橘灯这一独特物象,起到了托物言志的作用,塑造了一个可敬可亲的乡下女孩的形象,让读者印象深刻。

托物言志,是作者通过对具象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是化虚为实的第一写作技法。

化虚为实的第二写作技法是托物言情。

不妨看看流行的“橘子梗”吧:一是散文《背影》里父亲对儿子说的话 :“我去买橘子,你站在此地不要动。”二是小说《骆驼祥子》中爷爷对孙子说的话:“我就吃两个,剩下的都给你。”三是小说《四世同堂》里太爷爷对曾孙说的话:“你还吃两个呢,橘子皮泡点水喝得了。”这三句话之所以成为梗,无非就是脱离原本的语境,把它们当作玩笑,充个大,占人家便宜。

因为《背影》出现在语文课本里,所以大家更喜欢拿“我去买橘子,你站在此地不要动”来相互开玩笑。透过玩笑,我们能从中看到化虚为实的写作技法。如何把父爱这一“虚到无言”的爱写实写好,写到能触及人心最软处,往往需要借助实物。朱自清用“橘子”这一具象物,让感情有可倚可载之处。看似不经意的橘子,妙就妙在通过这一实物,把爱写实写精,写得感人。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小说《橘子》讲述了一件小事:同坐一列火车的小姑娘给站台上送行的三个弟弟扔橘子。在外打工,身为佣人的姐姐对弟弟们无声的关爱,因了几个橘子变得坚硬如刀,轻易就能挖到人性最深处。作家是这样写的:“这一瞬间,从窗口探出半截身子的那个姑娘伸开生着冻疮的手,使劲地左右摆动,给温煦的阳光映照成令人喜爱的金色的五六个橘子,忽然从窗口朝送火车的孩子们头上落下去。”小说至此告别昏暗沉闷的色调,五六个披着温煦阳光的橘子,透着令人倔强的暖意。那一刻,人生绝望不存在,姐姐对弟弟的情义,绵延如山峦。

橘子,在朱自清和芥川龙之介笔下,成了托物言情的载体。鲁迅先生说 :“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写作上,感情必以物载,感动才有着落。

作家叶广芩在散文《离家的时候》里把托物言情用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比如,用两个烧饼来表达妹妹对自己的关爱:“那天,在火车里,由于不断上人,车厢内变得很拥挤,妹妹突然说该给我买两个烧饼,路上当午饭。没容我拦,她已挤出车厢跑上站台。我大声阻止她,她没听见。这时车开动了,妹妹抬起头,先是惊愕地朝着移动的车窗观望,继而大叫一声,举着烧饼向我这边狂奔。我听到了她的哭声,也看到了她满面的泪痕……”十四岁的女孩,远离北京的家去陕西插队,年幼的妹妹把仅剩的一点钱买了烧饼,送给“我”,结果火车跑了,只送来哭声。这哪里是烧饼,简直是催泪弹,让读者泪湿书页。

将虚写实的第三个妙法是托物寓理。这一妙招,能将抽象的生活道理、人生哲学巧妙寄寓在具体物象上,这样一来,文章凝练含蓄,说理透彻,容易打动人。

李斯在《谏逐客书》 说:“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以泰山和河海的包容作喻,只想让王者明白“不却众庶”的重要性。意思是说,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应该嫌弃民众。

美国科学家、政治家富兰克林的散文《哨子》,记述了他七岁时的一件小事。他用零花钱买了一个哨子,特别开心,得意地狂吹。后来因为这个哨子花了四倍的价钱,他受到大家嘲笑。他心中积郁的懊恼,胜过了哨子带来的快乐。哨子,这一真实的小物件,因为经历了一番曲折,让富兰克林明白了一个道理:“他们所遭受的人类极大的悲苦都是由于他们对事物的价值做出了错误的估价而造成的,都是为了他们的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在文中,他列举了六种人的六种情形,他们为了“一个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小小的哨子,寄寓深刻的道理,读来浅显易懂,容易接受。

苏轼晚年被贬儋州,江阴的文学爱好者、苏轼的“铁粉”葛延之慕名前往求教写作技法。苏轼对他说:“儋州虽数百家之聚,而州人之所须,取之市而足,然不可徒得也,必有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钱是也。作文亦然,天下之事散在经、子、史中,不可徒使,必得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意是也。不得钱不可以取物,不得意不可以用事,此作文之要也。”归纳总结成一点:最好的作文技法是“必得一物,以(意)摄之”。那一物,正是寄寓我们主旨、情感和道理的“橘子”。

所以,写好作文并不难,只要用心找到那个属于自己的“橘子”就好了。

给作家涂色 紫·陈志宏

南宋理学家朱熹眼里的春天“万紫千红”,人们也常说“红得发紫”,但紫色其实没那么高调。在花的世界里,白色种类最多,而紫色还比不过红色。我们所熟悉的京剧脸谱中,紫色代表沉着、冷静、稳重的角色。这点跟江西作家陈志宏很像。他在写作上早早成名,著作颇丰,发给我的个人简介却对出版的那些书只字不提。所以重新理解“红得发紫”一词的意蕴时,相比它所表达的程度上的递进,我更愿意认为是喧嚣过后的沉淀。

如果说紫色也一定有一种极致,大概就是意味着某种边界。紫色光是可见光中频率最高、波长最短的光,比其频率更高的则称为紫外线,是我们目所不及的存在。就为人处世而言,这类似于我们常提起的分寸感。陈志宏老师也把这种分寸感用到了作品之中,用得得心应手,出神入化。他的行文大量运用“高频短句”,惜字如金的同时,让信息传达和情感共鸣具备了特别的节奏。但这种节奏并不急促,反而像依附着缓缓敲击人心的神奇魔力。读他的作品,就如踩着悠远的弦音,你不自觉地就会蹑手蹑脚,就会轻拿轻放,就会掩卷沉思。

通过文字认识陈志宏老师大概有二十年甚至更久了,跟他约稿却是近两年的事。去年他曾到过长沙。对于没能见面的遗憾,我是一言难尽。好在我读了他回去后写长沙的那些文字,看过他与一个个文化坐标的合影。正所谓文如其人,照片中的他戴着眼镜,腰板挺直,略微显瘦,恰似笔下文字所体现出的那种“精练”。他脸上的笑容与阳光极其匹配,但我依然能想象出他性格中的安静与沉稳。从色彩学上讲,这不正是红与蓝的交融吗?不就是跨越了暖色和冷色的紫吗?

所以我对他的概括几乎没有悬念。我不会念及紫罗兰,不会念及丁香,甚至连在气质上与他有某种叠合的乡下紫苏也不会考虑。听说他如今仍然常用纸笔写作,所以我只会想他应该坐在书房里,坐在一张紫檀木做的旧椅上,与一把浸透茶香、有着岁月沉淀的紫砂壶对视。你看到的是一位老者吗?不!我看到的是一位智者。

猜你喜欢
小橘哨子托物
小橘灯
托物言志借景寓廉 寓廉于景廉景交融——探索郑州市人民公园内的廉洁文化元素
追根溯源写生活 托物言志抒情怀——王桂臻老师小写意花鸟画欣赏
托物言志,表情达意
厉害的哨子
岐山哨子面
托物言志的作文怎样写
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