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画家耿玉琨:弘扬丝路精神,讲好新疆故事

2024-03-25 10:23明霞
伴侣 2024年2期
关键词:丝路夫妇画作

明霞

本文主人公耿玉琨

2023年12月10日,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报道了九旬画家耿玉琨的故事,“我和丈夫赵以雄最大的心愿,就是把丝绸之路系列作品展现给大家。”耿玉琨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夫妻俩大半辈子在丝绸之路上创作了上万幅画作,写下了1200万字的资料。

如今,这位满头银发的老人把每幅画都当作自己的“孩子”,每天在抖音直播间与网友们分享丝路画作的创作背景和故事,还为画作的衍生品代言。耿玉琨最大的心愿,就是建一座免费向公众开放的丝绸之路艺术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丝路精神。

耿玉琨与丈夫赵以雄

“丝路”写生,

只为尽画家的一份责任

耿玉琨1935年出生在河北宁晋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因事故早逝,她与母亲相依为命。她从小就热爱画画,学习成绩也非常优秀。解放后,耿玉琨成为一名小学教师,工作之余,她每天练习画画,梦想做个画家。

1955年,耿玉琨如愿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是班里唯一的女生。同年,1934年出生于天津的赵以雄凭借出色的能力与才华,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中央美院油画系,与耿玉琨成为了校友。随着时间的推移,志趣相投的两人成了恋人,于1960年毕业时喜结连理。

耿玉琨擅长版画、中国画,《古道新集》《天山冬季牧场》《天山雪莲》《巴郎亚克西》《火州瓜熟》《西游与东渡》等作品相继在报刊上发表。不少作品被收藏在中国美术馆、历史博物馆等。作品着色厚重、质朴粗犷,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耿玉琨回忆说,1975年,丈夫赵以雄为了完成一幅天山的油画作品,第一次前往新疆。可当他踏上新疆这片热土时,就被眼前的景色、色彩、声音和历史底蕴吸引了。赵以雄从乌鲁木齐到伊犁,再到塔什库尔干,他用双脚丈量着这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领略西域大美风光,用画笔尽情描绘雪山牧场、戈壁瀚海、南飞大雁……

至今,耿玉琨都清晰地记得:当时,皮肤晒得黝黑的丈夫拿着一沓画作回到北京,推门进家时神采飞扬,激动得语无伦次,一脸认真地对她说:“在史书上看丝绸之路,只能见到隐约闪现的光辉;真正踏上丝绸之路,你才会对它肃然起敬。你是画家,丝绸之路需要你和我一起去画。”

从1978年开始,耿玉琨夫妇在40年的时光里,28次踏上“丝绸之路”写生、考察、创作;走过8个国家,238个城市,行程五十余万公里,写下1200万字的笔记,收集、整理、临摹了流失国外的一千多幅高昌壁画。

问及耿玉琨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地踏上丝绸之路?她说:“保留了几千年的古老遗迹,正在以比较快的速度消失,我们就想尽画家的一份责任,用画笔尽量多地记录丝绸之路现有的面貌。”她曾多次感慨,丝绸之路就是有一种魅力、一种精神,让去过的人心驰神往、魂牵梦绕。

         伉俪情深,漫漫丝路生死与共

1978年夏秋交接之际,耿玉琨夫妇扛着画板从北京出发,坐了4天3夜的火车,到了新疆阿勒泰。“我们一起往西北走,在公路上看到很多钻井机。听说国家要开采石油,我俩一商议,那就先去塔克拉玛干沙漠转一圈,看看开发前都有什么风景。”他俩匍匐在泥土里寻找前人的脚印,在狂风流沙中倾听前人的声音,丝绸苦旅就这样从塔克拉玛干沙漠开启了。

耿玉琨夫妇每天边走边停下脚步架起画板画画,饿了便就着烧开的雪水吃几口馕。日复一日,他俩坐汽车转驴车、拖拉机、骆驼,变换着交通工具。许多时候,等不到回程的车,晚上他们便和考古队刚发现的干尸共处一室,屋外寒风凌厉,他们在没有屋顶的土坯房里忍受着沙尘扑面,皮肤皲裂、血丝洇出……生活虽清苦,但两人心里都很满足,因为有爱人在的地方就是家。

1979年除夕,耿玉琨夫妇匆匆赶到敦煌莫高窟,见到了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常书鸿,被誉为“敦煌守护神”的他得知两人刚环行塔克拉玛干沙漠写生归来,顿时兴奋不已,在灯下反复欣赏耿玉琨夫妇的一幅又一幅画作。那一晚,三个人围炉而坐,尽情畅谈。

更让耿玉琨夫妇惊喜的是,大年初一,常书鸿拿出莫高窟的钥匙,让他俩进入洞窟全面欣赏。尽管外面寒风刺骨,但他们携手打着手电筒进入洞窟那一瞬间,心里仿佛燃烧着一团火焰。那些日子,耿玉琨夫妇每天清早带着馕和水进入洞窟,出来时外面已是伸手不见五指,他们在考察日记里写道:“当洞窟的大门一扇扇为我们打开,我们好像跌进了艺术的宝库。那富于变幻的线条,那瑰丽的色彩,那不可捉摸的神韵,都使我们魂牵梦萦。”

为全面考察丝绸之路,1989年秋,耿玉琨夫妇省吃俭用自筹经费买来了一辆212吉普汽车,从北京自驾出发,完成了以西安为中心的东至日本京都奈良,西达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全线考察。

問及耿玉琨,“丝绸之路途经那么多地方,您觉得在哪里画画最危险?”她直言:“唐古拉山口。5400米的海拔,我俩愈难愈进,干脆在那里停下脚步,打开画架开始写生。”她说,那时有丈夫在身旁,她天不怕地不怕,可能这就是爱情的力量吧!高海拔缺氧,困得不行时,她倒头就睡。一次,赵以雄看到耿玉琨沉沉睡去,担心她会因为缺氧而窒息,便守着耿玉琨,一夜没合眼。

1991年,耿玉琨夫妇再次驾驶汽车考察了江河源头、云贵川青藏高原、海上丝路港口、京杭大运河及长城。耿玉琨回忆说:“行走在丝绸之路,会遇到诸多危险,我们在战乱中的伊拉克听见枪声四起,在路上遇到过雪豹、狼群,但从未想过放弃。历经无数险境,他们终于填补了我国丝绸之路学术研究的空白。

丝绸之路处处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他们体验了“北风吹雁雪纷纷”的浪漫,看到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也收获了陌生人给予的善意,更有了常书鸿这样的人生知己,耿玉琨夫妇对丝绸之路愈加迷恋。

鲐背之年,

弘扬丝路精神颐养天年

耿玉琨夫妇在近花甲之年,一起跨过高海拔唐古拉山,经历死亡的考验;古稀之年穿越生命禁区,探寻楼兰故国。他们一生积累了丝绸之路上数以万计的资料,复刻了许多已经遗失在时光中的艺术与景观。

如今,鲐背之年的耿玉琨依旧在发光发热,她开设了抖音账号“丝路之母耿玉琨”,每晚8点在直播间讲述自己与丈夫创作的每幅作品背后的故事,还开设店铺“我是名画”,为丝绸之路画作的衍生品代言,给广大网友带来艺术的享受。

如今已有90岁高龄的她思维敏捷、笑容可掬,在镜头前喜欢叫大家“孩子们”。

2023年4月13日,耿玉琨在抖音发布了首个作品,视频中她说:“孩子们啊,过来过来,我带你们看看我的宝藏。”大家的视线随着她的背影一起进入储藏室,只见四周的柜子里整齐地排列着不计其数的丝绸之路画作。她说,走丝绸之路,到现在还没画上句号,那个年代只能读游记、史书,读这些书,使他们震撼、感动。“千年来,商旅驼队在这条路上终于走出了欧亚两大洲的繁荣……”

2023年4月14日,耿玉琨发布了一条视频。那天她身穿宝蓝色的毛衣,外搭一件黄色V领马甲,说道:“孩子们啊,作为90岁的老人,我多么希望有儿女陪伴在身边呀,只是我和丈夫半辈子都在丝绸之路上考察、写生,一生无儿无女,但是我不后悔……”网友们都被耿玉琨的乐观心态所感染,这个视频短时间内获得10万点赞,收藏转发达7000人次,得到上万人的关心和祝福。

耿玉琨与丈夫赵以雄

开播第一个月,耿玉琨保持日更的节奏。她除了讲述丝绸之路故事外,还会戴上充满艺术气息的丝巾走秀,偶尔还会问大家:“孩子们啊,我戴哪条丝巾最好看呀,请帮我挑选吧!”粉丝们纷纷留言:“耿奶奶,您戴任何一条丝巾都很美!”直播间洋溢着欢快活跃的气氛。

一个作品中,耿玉琨把丝巾系成围兜,扮演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萌态十足地说:“阿姨,请给块蛋糕吧,没有吗?那吃颗糖也行,我要奶油的……”惹得镜头前的粉丝们都笑得合不拢嘴,评论区赞叹道:“耿奶奶太可爱!给我们带来了知识和快乐!祝您每天都笑口常开……”

2023年9月10日,耿玉琨携志同道合的画家朋友们第29次重返丝绸之路,历经36小时顺利来到敦煌文博园,参加筹建丝绸之路艺术馆座谈会,和与会代表畅谈,向大会建言献策,并重走故地,欣赏昔日美好。“岁月让她弯了腰,她却用力地妖娆;岁月让她白了头,她却心中有团火,带着‘丝路儿女的力量去感动世界。”这是对耿玉琨最真实的描述。

开播9个月,耿玉琨已创作了黄道婆、云冈石窟、惠远古城、逐鹿遗址、月牙泉、弱水在哪儿等150幅作品,獲得210万赞,拥有近20万名粉丝。粉丝们留言:“耿奶奶思维敏捷、学识渊博、画技精湛!更是大家的开心果!”

耿玉琨说:“我要把一天当作10天来用,守住几十万个‘孩子,尽最大努力发挥余热。我还想构建一座免费为大家开放的丝绸之路艺术馆,弘扬不怕苦、不怕累,以和平合作、互学互鉴为核心的丝路精神。”

责编/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

猜你喜欢
丝路夫妇画作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两地分居夫妇春节备孕、避孕有讲究
丝路梦
学生画作欣赏
丝路
梦丝路
丝路谣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