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文体,巧解说理文

2024-03-25 18:41华静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4年3期
关键词:文体意识理性思维

华静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应关注文体意识,为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奠基。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为例,从谋篇布局、筛选素材、语言表达三个方面对说理文进行解读,引导学生认识和运用说理文这一文体。

【关键词】 理性思维 文体意识 说理文

一、全面把握谋篇布局

说理文“理”字当头,就某一观点展开讨论,论证其合理性,因而在谋篇布局方面和其他文体有着本质的区别。面对初次接触说理文的学生,教师应先指导学生以整体视角洞察说理文的谋篇布局,发现其结构的特殊性。学习说理文,首先要明确说理文三要素,即观点、论据、论证,这也是说理文文体的显著特征。

在教学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时,很多学生想当然地认为本课的观点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于是我设计了这么几个问题:“问号指的是什么?一百个问号真的是一百个吗?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经过思考,学生明白了原来课题表达的是真理来自不断的探索和发现。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找一找课文中哪句话揭示了课题的意思,学生一下子找到了文章第2自然段的“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对该段文字再进行浓缩提炼,文章的观点便明朗化了:真理来自对细微之处的探索和发现。

明确了中心论点之后,我又引导学生找一找作者为了证明观点用了什么方法。学生一下子说出是举了三个事例,即为举例论证。我请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三个具体事例:紫罗兰的变色、蚯蚓的分布(大陆漂移学说)、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至此,说理文的第二部分梳理清楚。

紧接着,我出示了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请学生提取概括这两段的主要内容,学生找到“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这和开篇提出的观点几乎不谋而合,从而自然地得知结尾这部分文字是对观点的总结。

二、合理筛选论证材料

让说理文的“理”落地生根,有支撑点,离不开具体的事例。恰当有效的事例可以让说理文站得住脚,有很强的说服力,让读者心悦诚服。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合理篩选论证材料也是说理文文体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说理文的事例与一般叙事性课文中的事例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前者指向“理”,旨在通过简明扼要的事例论证所要表达的中心论点,并不注重叙事的过程以及人物形象的刻画等,语言直白严谨;而后者则是将重点放在叙事过程和人物形象塑造上,语言表达更为具体细致、形象生动。学生只有理清两者的区别才能更好地去筛选整合论证素材。

在教学本文时,学生在概括出三个事例之后,我通过表格的形式整合三个事例,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探寻三者的共同之处:三个事例的主人公都经历了观察发现、提出问题、实验探究,最后得出结论。同时,三个事例都言简意赅,没有具体细致的描写,而是紧扣论点,单刀直入,展现了主人公通过观察发现提出问题,继而不断探索,有所收获的过程。此外,三个事例写的都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作者用相同的结构方式更能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从发现问题到探究真理的过程。接着,学生思考:三个事例相近之中却又蕴含着什么不同,再去仔细阅读思考。这时,有学生发现了三个事例涉及的领域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也不同。为何要这样选择事例呢?作者的意图究竟是什么?我适时引导学生理解说理文在论证观点时,选取的事例要典型,并多角度多层次去论证,方能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学生茅塞顿开,这也对其日后进行说理文写作时,如何去选择、整合论证素材大有帮助。

三、精雕细琢语言表达

说理文虽指向“理”,但依旧不乏语言表达的训练点。看似简洁直白的文字直击论点,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更高,需要教师结合其文体的特殊性有针对地进行指导。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是教材中唯一的说理文。教学过程中,在梳理完三个事例后,我又让学生细读文章的第3 ~5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如何把这三个事例连接起来的。这个问题指向性很明确,学生一下子有了答案,发现作者每次引出事例之前,都会有一句过渡性语言,如“这样的事情不止一例”“更有趣的是”,过渡语的运用就像一根线将课文各个部分紧密地串联起来。我又让学生试着把这些过渡性文字去掉,体会一下表达上的不同效果。通过对比,学生纷纷表示去掉之后事例在论证观点和表情达意方面影响微乎其微,但是文章的整体性和前后勾连性大打折扣。好的论证事例是珍珠,而行之有效的过渡性语言就是丝线,没有丝线的串联,珍珠就成不了美丽的项链。如此可见,过渡性的语言很重要。

说理文由于其文体的特殊性,如何让读者于看似平淡直白的语言中读出趣味,这就更要依托过渡性语言。比如,第二个事例中的过渡语“这样的事情不止一例”告诉我们,像波义耳这样的经历并不在少数,这为下文魏格纳的事例做了很好的铺垫,也增强了前后两个素材的合力,共同指向中心论点。同样,第三个事例中的过渡语“更有趣的是”一下子吸引了读者的兴趣,第二个事例已经令人惊喜了,第三个事例的“更”字后面又会有何文章呢?这不免让读者充满了阅读期待。※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新城域小学)

猜你喜欢
文体意识理性思维
试论希腊神话中的理性思维
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以人教版鲁迅作品为例谈散文教学的文体意识
基于文体意识的小学语文绘本教学
“文体意识”的觉醒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中的做法和反思
阅读教学,不妨多点文体意识
从“审视文体演变的三种角度”来看文体演变与语境的关系
过氧化钠的性质及产物验证探究实验
认知抑制与理性思维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