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篇”带“本”,推进整本书阅读

2024-03-25 18:41刘妍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4年3期
关键词:举一反三名著阅读小说

刘妍

【摘 要】 教师应落实语文课标对整本书阅读的要求,丰富学生阅读经验,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篇”带“本”,推进整本书阅读。学生举一反三,掌握阅读方法,开展研学活动,挖掘小说深层内涵,从而爱上古典文学名著。

【关键词】 小说 举一反三 名著阅读

教材建构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为有效落实语文课标对整本书阅读的要求,让学生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我探讨以“篇”带“本”,推进整本书阅读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我结合《景阳冈》一课的教学,谈谈如何推进古典名著阅读。

一、以“例”教“法”,学习阅读方法

1.多种方法学字词。古典名著语言与现代汉语差异较大,学生阅读時首先要解决字词理解这一“拦路虎”,才能顺利地进行阅读。教学时,我让学生将不理解的字词先圈画下来,然后全班汇总,接着分类解决。

一是自主学习理解。学生通过猜测、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字词。如“筛酒”“梢棒”“吊睛白额大虫”,学生采用联系上下文猜读的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也可以通过突破重点字的意思来理解词语,如只要将“请勿自误”中“勿”和“误”的意思弄明白了,这个词语的意思就懂了;还可以联系生活中看到的“请勿喧哗”“请勿吸烟”等宣传标语来加深理解。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文中保留了不少原著语言,比如“客官”“店家”“榜文”等词语都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面对这些难理解的词语,教师可以结合古装影视作品,直观地给学生展示什么是“客官”“店家”“榜文”。三是对文中有一些不太好理解的词语,在不影响阅读的情况下可以“不求甚解”。

2.拨开迷雾见脉络。四大名著都是长篇章回体小说,人物众多、情节交错复杂,每个回目篇幅都比较长,学生阅读往往是“一头栽进去”,难以出得来。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理清头绪,学会把握小说的结构和脉络,在脑中形成清晰的链条。在教学《景阳冈》时,我将课后习题作为抓手,帮助学生梳理文章内容,找准课文重点是写“打虎”,让学生明白在阅读古典名著时要学会采用“人物+事件”的方法去把握结构。课文内容比较长,我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提炼出关键词,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主要情节“喝酒”“打虎”“下冈”。其中,“喝酒”是故事的起因;武松不听店家劝说,非要上冈,最终遇到老虎,“打虎”故事发生,这是故事的经过;打死老虎,下冈,这是故事的结果。这样,学生在阅读古典名著章节时就能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提炼小标题,从而把握小说脉络。

3.抽丝剥茧品人物。高年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对名著作品中的许多人物形象有或多或少的了解。这既能让学生很快进入古典名著阅读中去,但也容易让学生产生脸谱化的人物认知,不利于进行名著阅读。因此,如何让学生思辨地探索人物内心,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是教师进行阅读指导时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动作,发现武松有不同的打法,通过师生对读(一人读武松的动作,一人读老虎的动作),更能感受到武松的本领高强,体会到古典名著语言的精妙。除了动作描写,我还引导学生关注武松的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写下自己对武松的看法,发现古典名著中人物的鲜活性和多样性。这时,我再出示课后的“资料袋”以及《水浒传》中关于武松的回目,激起学生对该人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引导学生课后主动阅读相关内容,感受人物性格的多姿多彩。

二、以活动为桥梁,亲近古典名著

如何以“篇”带“本”,在班级切实地推进古典名著阅读活动?在教学后,我开展研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通过任务驱动,以“新”形式读“旧”经典,感受文化的魅力,从而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播下名著的“新”种子。

1.闯图书关卡。我在班级图书角旁张贴“图书通关”名单,学生每周读完规定的回目,在名单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完成打卡。学生可以互相督促,教师也能随时查询学生的阅读进度。

2.构建阅读共同体。在班级阅读卡附近,我设置了一个评论区,学生可用便利贴交流即时感受、人物印象、内心困惑等阅读感受。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带动一些“望名著而生畏”的学生积极阅读,在班级营造“人人谈名著”的氛围。这样,学生课后也会和同伴、家长交流人物形象,锻炼自己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3.演名著角色。在阅读分享课上,我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中描写武松、店家的句子,仔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讨论角色的台词、表情、动作等,帮助他们演好“谈酒论虎”这一场景。通过课本剧表演,学生能够穿越时空,打破重重障碍,与人物对话,从而亲近古典名著。

三、合作探究,深入古典名著阅读

要想让高年级学生深入探索古典名著,挖掘古典名著的深层内涵,就要唤醒学生的阅读思维。于是,我尝试着用以下几种方式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1.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保证逐章阅读的质量,圈画、批注、写感悟是很好的方法。有效的阅读方法要课内习得,课后迁移。在教学时,我设计了自主阅读、品评人物环节。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自读自悟,品评人物:你眼中的武松是个怎样的人?他是英雄吗?如果你是武松会做怎样的选择?学生各抒己见,展开思辨性阅读,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化。

我推荐学生购买相关读物时,选择了每章都有问题解答和旁批空间的版本。每章读完,小组内可互相交流看批注。面对上百回的四大名著,学生还可以制作有趣的“读书作品”,例如“西天取经路线图”“ 水浒英雄秘密档案”“红楼女子魅力榜”等。学生通过有趣的图像化作业,深入古典名著阅读,对书中众多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的故事情节也能说得头头是道。

2.小组探究,碰撞思维火花。阅读和思维密不可分,如果想要让学生走向深度阅读,有所感悟,就要激发学生的思辨思维。所以,小组的探究活动必不可少。教师可提供思路,组织学生拟定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开展更加自由的小组探究。比如,用“人物资料袋”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用班级辩论会的方式展示小组书评,每周评选出“最佳点评”。学生在活动探究、组员交流、成果展示中锤炼了自己的思辨能力,增强了对古典名著作品的认知,进而走向深度阅读。

让每位学生喜欢上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在以“篇”带“本”,推进整本书阅读的研究路上,我们将不断摸索,开拓出学生阅读新天地。※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香港路校区)

猜你喜欢
举一反三名著阅读小说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关于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境分析及对策探讨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思考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例题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初中科学复习课的有效性探究
高中物理的“举一反三”学习法
培养农村学生阅读名著能力浅探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活动化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