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以课本剧促进语文要素的落实

2024-03-25 18:41朱亚楠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4年3期
关键词:解读文本语文要素课本剧

朱亚楠

【摘 要】 教师应关注单元语文要素,并将其落实到单篇课文的教学中。根据《十六年前的回忆》对话多、人物细节描写突出的特点,教师可采用表演课本剧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悟写作方法,体会人物品质。

【关键词】 语文要素 解读文本 课本剧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该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本文所呈现内容距离学生时代远,且对话多,人物细节描写突出,因此,笔者采用表演课本剧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一、聚焦细节,体会形象

师:课后练习第3题罗列的三个句子,请同学读一读,说一说这是对李大钊哪方面的描写。

生:“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这是对父亲外貌和神态的描写。“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这是对父亲语言的描写。“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这是对父亲动作的描写。

师:(板书:外貌、神态、言行)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句子。很多同学都说对李大钊“被审”的部分印象最深,就让我们默读第19~29自然段,找出描写李大钊外貌、神态、言行的句子,思考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大钊。

生:我画的是第20自然段。这段是对李大钊外貌和神态的描写。我关注到他穿着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而且头发是乱蓬蓬的,我猜想他可能在被捕后受了严刑逼供。

师:你是如何得出这样结论的?

生:平常戴着眼镜的人一般不可能离开眼镜,而且这一天是他跟家人相见的日子,他的头发却很凌乱,所以我觉得他可能受了酷刑。

师:他可能受了什么酷刑?

生:我看过电视,可能是用烧热的铁片烫皮肤,或者用夹子夹手之类的,总之很疼。

师:同学们的想象极其贴近真相。老师带来了一段补充资料,请同学们读一读。(生读)在这段资料中,有一个成语可以非常准确地概括李大钊,那就是——

生:坚贞不屈。(师板书:坚贞不屈)

【设计意图】此片段是作者回忆父亲被审的部分,细节描写突出,且彰显人物品质。因此,笔者设计了品读对李大钊外貌和神態描写语句的环节,并融入补充资料,让学生了解李大钊从被捕到就义的22天受尽了敌人的多种酷刑——电椅、老虎凳,最后还被残忍地拔去了双手的指甲。但李大钊没有向敌人泄露党的任何机密,还用血迹斑斑的双手写下了《狱中自述》。补充资料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二、借助资料,走进情境

师:关于剧中主角李大钊,我们可以在剧本前面做简要介绍。哪位同学来分享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

生: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6日,军阀张作霖派军警突袭搜查东交民巷使馆区,李大钊被捕,随后接受军法审判。4月28日,李大钊被绞刑处决,时年38岁。

师:查阅人物资料,便于我们理解课文内容。李大钊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其实,当时的形势远比书中提到的严重。(出示资料)1927年前后,是中国共产党的生死存亡之际,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更是敌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但他始终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大钊?

生:忠于革命。

【设计意图】完成课前查阅资料的预习作业,可以让学生对李大钊有初步了解,对情节走向和人物形象有初步认知。教师再对人物所处历史背景做补充说明,让学生明白,在那个时代,正是有众多像李大钊一样忠于革命的烈士,才有了后来的革命成功。

三、小组合作,演中有悟

师:请大家四人为一小组,分别扮演李大钊、“我”和法官,还有一人读旁白。使用的道具有桌子、惊堂木。要求说台词时加入人物的表情、动作。

(生小组合作练习)

师:看同学们十分投入的样子,老师虽不忍打断大家,但是又很想看到当年庭审的场景。哪组愿意来试试?

(生表演)

师:从同学们认真观看的表情,就能说明这组同学的表演十分出色。大家看了他们的表演有何感受?

生:我觉得他们的表情很到位,而且没有拿书本,台词很流利。

师:表演的同学能分享一下你们表演成功的经验吗?

生:我们是自愿报名分工的。道具是选了一个比较重的铅笔盒,这样拍起来比较像惊堂木。我是旁白,我主要关注到这部分内容是李大钊被审的环节,是很沉重的,所以语速不宜过快。我还抓住了一些重要的提示语,比如“瞅了瞅我们”“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等。

生:我扮演的是李大钊。我故意压低了声音,但是语气没有太大起伏,这样显得比较冷静。我还加入了动作,比如文中出现的“指了一下”“望了望”等。

生:我扮演的是法官。法官在语气上应该冰冷一些,面部表情凶狠一些,我还加上了拍惊堂木的动作,重重拍在讲台上。

生:我扮演文中的“我”。台词不是很多,但“是的,我是最大的”这句话要说得坚定和勇敢,这样法官就不会怀疑了。

【设计意图】从内容上看,李大钊被审片段有大量人物对话,适合改编成课本剧;从形式上看,课本剧的表演较分角色朗读更立体,且参演学生更容易身临其境。在小组合作中,每一位学生都有分工,深入参与了“被审”部分的学习。

教学反思

1.聚焦细节描写,演出“形”。课文中有多处作者对父亲李大钊的细节描写。除了让学生批注勾画,反复朗读,还可以用课本剧的形式来呈现。想要收获最佳效果,就得读透脚本(课文)。在出演之前,学生需先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再精读课文,抓住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等细节描写,尤其是表现人物特点的关键句,反复品读、体会;在表演时,应加入表情、动作,注意语音语调。以出色的表演为目标,学生多次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做到读中有所悟,悟后有所为。

2.补充背景资料,演出“神”。补充相关背景资料,对于故事发展的走向、人物形象的分析都必不可少。在教学中,笔者先请学生交流了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发现他们搜集的多是人物生平。因此,在后面的教学中,笔者又补充了两份资料:一份是李大钊在狱中所受酷刑,彰显其气节;一份是1927年前后的相关历史事件,凸显其忠于革命的坚强意志。这样的设计主要教给学生注重资料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搜集时应尽量选择贴合文本内容、凸显人物形象的资料。这样演出的课本剧,才能更有“神”。

3.依托小组合作,演出“义”。课文刻画了李大钊面对敌人时沉着冷静、坚贞不屈、忠于革命的高尚品格,是弘扬革命文化的好教材。那么,如何有效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弘扬革命文化呢?教师创设课本剧的情境,学生小组合作表演,共同商量角色分工,一起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教师补充相关背景资料,辅助学生理解人物形象,让革命文化类课文中的英雄人物更鲜活起来。※

(作者单位: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小学部南邮校区)

猜你喜欢
解读文本语文要素课本剧
PEP《英语》六(下)课本剧Freer and happier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切入感知,学生解读文本的新视角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解读文本“五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