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神经节苷脂对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的影响

2024-03-25 10:48吴淑芳吴江英
宁夏医学杂志 2024年2期
关键词:二萜葡胺内酯

吴淑芳,吴江英,李 炜

脑卒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大多数患者的脑组织损伤是由于脑部动脉突然阻塞或破裂,导致脑部供血中断所致[1-2]。本研究探讨采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脑保护剂对该疾病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150例,男性患者101例,女性患者49例;对照组150例,男性患者98例,女性患者52例。实验组年龄48~80岁,平均(65.34±2.39)岁;对照组年龄50~79岁,平均(65.30±2.35)岁。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采用统计学对比。本研究征得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1.1 纳入标准 ①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患者及家属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② 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3]; ③均未接受手术或溶栓治疗; ④均在24 h 内出现疾病表现; ⑤对本研究中使用的药物无过敏反应。

1.1.2 排除标准 ①因患者自身因素或需要转诊;② 存在肝、肾等功能衰竭;③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研究;④ 有严重酒精依赖史,近期使用过免疫治疗药物和激素类药物;⑤入院后存活时间少于30 d。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控制颅内压、降低脑水肿、稳定三高等常规对症治疗。做好准备随时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并检查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常规。

1.2.1 对照组 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脑保护剂治疗。将250 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加入40 mg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海南益尔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138,规格2 mL∶20 mg)静脉滴入,每日1次,持续治疗30 d。

1.2.2 实验组 采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脑保护剂治疗。将250 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加入5 mL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剂(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120024,规格5 mL)静脉滴入,每日1次。将患者第一次滴入的速度控制在每分钟12~15滴,30 min后,若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可加快滴入速度,该药物滴入上限为每分钟30滴,持续治疗30 d。

1.3 诊断标准 ①患者入院后采用脑动脉造影均显示在不同部位脑动脉狭窄或扭曲;②患者入院后采用头部CT和核磁检查,显示急性脑缺血性发作,24~48 h 后CT显示缺血病灶;③患者脑血流量的测定,氙-133清除法局部脑血管测定可显示不对称性脑灌注。

1.4 疗效标准

1.4.1 2组患者采取不同方式治疗后临床疗效 将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症状作为本次研究疗效判定的标准。显效为 NIHSS评分下降91%,未出现肢体功能不全等症状;有效为在治疗后 NIHSS分数下降超过46%,或者NIHSS得分下降90%,达到中等程度的肢体功能不全;无效指在治疗后患者的身体机能不全恶化, NIHSS评分下降至少18%或45%。

1.4.2 2组患者采取不同方式治疗前后血清指标、神经功能 治疗前后,于清晨空腹取右上臂肘部中心静脉血5 mL,用高速离心机(杭州瑞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号MC15K)离心10 min,以3 000 rpm旋转除去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2(IL-2)、S100B蛋白 (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NIHSS 量表用于评估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满分为 42 分,得分越高,神经功能紊乱越严重。

1.4.3 2组患者采取不同方式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皮疹、腹痛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8.67%,高于对照组的78.67%(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n(%)]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比较 治疗后,2组患者CRP、IL-1β、Hcy、IL-2指标均有所降低,且实验组CRP、IL-1β、Hcy、IL-2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比较 治疗后,2组患者S100B、NSE、BDNF、NIHSS评分均有所好转,且实验组S100B、NSE、BDNF、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对比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对比

2.4 2组患者采取不同方式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见表4。

表4 2组患者采取不同方式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智力障碍、半身不遂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典型临床表现,这主要是由于患者神经功能受损导致[4]。静脉溶栓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也是目前最有效的方式,将药物采用静脉滴入的方式输送进患者机体后,药物可与患者机体内纤维蛋白酶相结合,提高其梗阻处血液供应,促进梗阻处的纤维蛋白酶解体,帮助患者恢复神经细胞动能[5-6]。

本次研究所采用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是临床上常见的药物,是从猪脑中提取的一种物质,能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但缺血性脑卒中损伤机制极为复杂,单一使用药物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为提高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率,临床中将治疗方向转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8]。在我国传统医学中,缺血性脑卒中属于偏风、中风的范畴。中医认为,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因素有肝气郁结、心火上攻、怒气内结等。因此,中医治疗该病多以养血祛风、通络活血为主[9-10]。

在本研究结果中,采取不同方式治疗前,2组患者S100B、NSE、BDNF、NIHSS评分、CRP、IL-1β、Hcy、IL-2对比,均P>0.05。采取不同方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S100B、NSE、BDNF、NIHSS评分、CRP、IL-1β、Hcy、IL-2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8.67%,比对照组的78.67%高(P<0.05)。表明采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神经节苷脂使用可提高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率。分析原因可能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药物的主要成分为银杏内酯A、B、K 3种物质,属于新型的银杏叶提取物。其中银杏内酯A对脑缺血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显著改善胆碱能神经病变和患者的记忆功能[11-12]。患者使用此药物后能阻断脑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各种炎症因子的释放,进而达到降低神经损伤的风险[13]。在本研究2组患者的对比中可见,实验组在采用神经节苷脂的基础上增加银杏二萜内酯葡胺,可有效提高患者病灶区域的血流量,保护该区域的神经细胞,也因此促进了患者康复,提高了临床有效率[14]。

猜你喜欢
二萜葡胺内酯
益母草中的1个新二萜苷
结构改造制备抗菌和抗肿瘤的姜科二萜衍生物
穿心莲内酯滴丸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87例临床疗效分析
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蒙药如达七味散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测定
HPLC-ELSD法测定注射用福沙匹坦二甲葡胺中葡甲胺含量
光敏氧化制备抗癌及保肝的二萜衍生物
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