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钡餐造影联合CT检查在食管癌术前分期以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分析*

2024-03-25 09:15贾志仙赵晓丽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3期
关键词:钡餐食管癌生存率

贾志仙 赵晓丽

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影像科 (河南 安阳 455000)

据统计,1973~2010年间美国食管癌的发病率以7.5倍速增长[1],而在中国该类疾患的发病及死亡情况均分居我国各类肿瘤疾患的第5和第4[2]。研究指出,食管癌患者预后较差,总体5年生存率仅在10%以内[3]。食管癌治疗前的分期情况在临床治疗方案的择取以及预后评估中作用突出,其中对Ⅰ~Ⅱ期患者临床主张行手术治疗,而Ⅲ~Ⅳ期的患者其预后 佳,通常建议行放化疗治疗[4]。现阶段钡餐造影与CT检查皆为临床上食管癌患者术前分期诊断的重要手段,前者虽然能够较为直观地展示食管腔内的病变情况,但其在食管管壁厚度、区域淋巴结变化情况等方面作用有限[5],后者则可以对于食管壁的厚度、肿瘤有无侵袭以及淋巴结有无转移等情况予以显现[6]。考虑到两种检查手段均具有较为明显的优缺点,故本研究特探析食管钡餐造影联合CT检查在食管癌术前分期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研究。分析2018年3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105例食管癌患者的资料。

纳入标准:经病检确诊;未出现远处转移;临床资料均有存档。排除标准:有食管癌相关治疗史;急危重症;预计生存期<3个月。依据术前行影像学检查的方式分为钡餐造影组(30例)、CT组(33例)和联合组(42例)。

1.2 方法钡餐造影组行X线钡餐造影检查,仪器为日本岛津FLEXA VISON,患者立位,口服体积为65mL气钡混悬液,多体位拍片。CT组行CT扫描检查,仪器为美国GE公司的Volume Zoom CT,仰卧位,扫描层厚及层间距均为3mm,随后开始扫描。联合组具体流程及操作参照钡餐造影组及CT组。

1.3 临床分期腔内肿块增厚厚度≦5mm或呈现为局限性食管壁为Ⅰ期;食管壁增厚>5mm但无外侵、远处转移为Ⅱ期;食管壁增厚>5mm且外侵至食管周围,并有纵膈淋巴结肿大,但无远处转移为Ⅲ期;食管壁增厚>5mm且外侵至食管周围并有远处转移为Ⅳ期。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或F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采用Kapan-Meier法分析不同预后患者的生存期;并对预后的因素行Cox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 果

2.1 基线资料比较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2 三组术前分期诊断情况比较钡餐造影组诊断术前分期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Kappa值分别为62.50%、66.67%、65.00%、0.286,CT组为60.00%、69.23%、65.22%、0.292,钡餐造影联合CT组为80.00%、90.48%、87.10%、0.705,联合组诊断术前分期的效能更佳(P<0.05)。见表2~表5。

表2 钡餐造影组术前分期与病检结果对比(例)

表3 CT组术前分期与病理检结果对比(例)

表4 联合组术前分期与病检结果对比(例)

表5 钡餐造影组、CT组以及联合组诊断术前分期的效能

2.3 钡餐造影联合CT扫描患者的生存及预后分析62例患者依据放疗后3个月后的疗效情况,发现CR者22例、PR者35例以及NR者5例。CR患者1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1.82%、50.00%,PR患者为54.29%、22.86%,NR患者为20.00%、0.00%,CR患者1年、3年的生存率均较PR、NR患者更高(P<0.05)。CR患者的生存时间为(26.32±2.37)个月,PR患者为(16.66±2.05)个月,NR患者为(10.80±2.52)个月。经Log-Rank检验,CR患者生存时间较PR及NR患者更高(χ2=10.111,P=0.006<0.05)。见表6及图1。

图1 不同疗效食管癌患者生存曲线图

表6 钡餐造影联合CT扫描患者1年及3年生存情况分析[n/(%)]

2.4 预后影响因素分析以预后情况(死亡=1,生存=0)为因变量,行Cox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前Ⅱ~Ⅳ期、放疗3个月NR、治疗后淋巴及体积>1.0cm2均为食管癌患者3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7。

表7 食管癌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3 讨 论

2020年全世界新发食管癌60.4万例,其中近一半出现在中国[7],显著的地域性分布差异是当前我国食管癌突出的流行变学特征之一[8],其发生与饮食习惯不良、真菌感染等存在关联[9-10]。食管黏膜癌变具有双向不稳定的特点,即一部分的癌前病变可持续进展至癌,而另一部分病变则能够保持稳定不再进展恶化,甚至还有少部分病变能够反向恢复至正常状态[11]。目前临床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手段为外科手术切除病变部分,其治疗的效果与患者发生病变的具体部分以及病理分期之间有着较为重要的联系,准确的术前分期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患者的预后[12-13]。钡餐造影、CT检查在食管癌临床诊疗中使用频次位居前列,对于食管肿瘤的位置、形态以及腔壁、黏膜状况钡餐造影均能够较好地反映,尤其是在食管腔的微小病变中作用更为突出[14],而CT检查则能够测定食管壁的厚度以及食管癌的侵及范围,对于食管癌的分期和预后评估价值较高[15]。本研究中,钡餐造影组诊断术前分期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Kappa值分别为62.50%、66.67%、65.00%、0.286,CT组为60.00%、69.23%、65.22%、0.292,钡餐造影联合CT组为80.00%、90.48%、87.10%、0.705,说明联合检查对于食管癌术前分期的诊断帮助巨大。究其原因,钡餐造影无法对肿瘤周边组织、结构予以显示,且无法判断周边组织的受侵程度,而CT在食管黏膜浅表层病变方面的检查作用有所 缺,二者联合,优劣可互相弥补,CT检查能够弥补钡餐造影在病灶观察上的不足[16],进而有助于提高术前分期诊断的准确率,与胡知文等[17]学者的观点吻合,提示临床医师可在食管癌患者的术前分期诊断中应用联合检查,在确保分期准确率的同时,有助于帮助临床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进而有效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及患者的预后。

有学者指出,食管癌患者预后与患者近期治疗效果关系密切,经由近期疗效情况可以有效预测患者预后,为其后续治疗提供参考[18]。本研究62例行钡餐造影联合CT检查的食管癌患者,经放疗处置后CR患者1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1.82%、50.00%,PR患者为54.29%、22.86%,NR患者为20.00%、0.00%,CR患者1年、3年的生存率均较PR、NR患者更高(P<0.05),且CR患者的生存时间为(26.32±2.37)个月,PR患者为(16.66±2.05)个月,NR患者为(10.80±2.52)个月,CR患者生存时间较PR及NR患者更高(P<0.05),提示CR患者的预后更好,与既往学者的研究观点保持了一致[19]。Cox多因素分析后发现术前Ⅱ~Ⅳ期、放疗3个月NR、治疗后淋巴及体积>1.0cm2均为食管癌患者3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P<0.05)。研究发现,癌症患者术前分期越高,则其预后也就越差,生存率也就越低[20]。淋巴结短/长径和体积的变化有助于评估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的风险,且淋巴结短/长径、体积越小,提示放疗的效果越显著,患者的预后也就越好[21-22]。

综上所述,钡餐造影联合CT检查有助于提高食管癌患者术前分期诊断的准确率且联合检查对于评估食管癌患者预后情况效能较好,术前Ⅱ~Ⅳ期、放疗3个月NR、治疗后淋巴及体积>1.0cm2均为食管癌患者3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但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且仅探究了3年的生存情况,后续需进一步扩大患者数量并延长研究时间,以探究钡餐造影联合CT检查在食管癌患者长远生存情况的影响。

猜你喜欢
钡餐食管癌生存率
CT 扫描及X-线钡餐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
老年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的钡餐比较分析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钡餐、CT及胃镜应用于胃癌诊断的对比分析
食管癌术后远期大出血介入治疗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