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效果

2024-03-25 09:23庞波波刘秀杰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3期
关键词:罗哌卡因芬太尼

庞波波 刘秀杰

1.洛阳市妇幼保健院 (河南 洛阳 471000)

2.洛阳市偃师人民医院麻醉科 (河南 洛阳 471900)

作为妇产科重要分娩方式,剖宫产主要指的是通过手术切开腹部将胎儿从子宫中取出的过程,在解决难产、各类产科并发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保障母婴安全的重要措施[1]。剖宫产手术的成功进行,不仅取决于产科手术医师的操作水平,而且与麻醉方式与麻醉药物密切相关。目前,剖宫产多以腰硬联合麻醉为主,通过在腰椎区域注射药物,使下半身失去感觉和运动功能,从而实现手术过程中的无痛,具有快速、有效和副作用少的优势[2]。麻醉药物以罗哌卡因最为常用,该药物止痛作用明显、穿透性强,但副作用大,易引起血压降低、体温升高等[3]。本研究复合舒芬太尼,为探究其麻醉效果,研究收集60例我院剖宫产产妇,采用不同麻醉方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入组60例剖宫产手术产妇均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妇产科收治产妇,随机分为n=30例的两组。观察组:年龄21~34(28.28±2.58)岁;孕周(39.61±0.94)周,范围37~41周;其中19例为初产妇,11例为经产妇。对照组:年龄从22岁至36岁不等,均值(28.32±2.52)岁;孕周(39.64±0.88)周(37周~41周);初产妇、经产妇分别为20例、10例。患者基线资料经组间比较显示P值均>0.05,可进行组间比较。入组产妇了解并熟悉研究方案与流程,遵循自愿原则,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入组标准:所有产妇均行剖宫产手术,符合剖宫产指征。入组产妇年龄20~40岁;能够进行正常的交流、沟通,配合完成研究;个人信息及检查结果等信息均齐全,不影响观察结果;体征稳定,无生命威胁;单胎足月妊娠,胎儿发育正常;ASA分级I~II级。排除标准:危急重症或脏器功能严重受损;合并精神科疾病;凝血系统疾病或免疫功能障碍;对研究药物不耐受或存在过敏反应;存在妊娠并发症;既往合并剖宫产手术史;严重贫血者。

1.3 方法产妇行剖宫产术前均遵照医嘱禁食、禁饮,进入手术室后予以产妇常规吸氧,速率以2~3L/min为宜,建立静脉通路,持续测定产妇生命体征及临床指标,并配合心电图监测。麻醉方式均为腰硬联合麻醉,体位以左侧卧位为宜,选择L3~3间隙进行穿刺,完成穿刺后,将腰穿针置入蛛网膜下腔,然后回抽,可见脑脊液然后予以麻醉药物注入。对照组:罗哌卡因麻醉,药物来源厂家为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178,规格:10ml:100mg*5支/盒,将1.5ml 0.75%盐酸罗哌卡因与1mL 10% 葡萄糖溶液混合,稀释为2.2mL的等比重液,15s内完成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复合舒芬太尼,舒芬太尼药物厂家为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171,规格:1ml:50μgx10支/盒,联合应用1.0mL 1%罗哌卡因与5ug 舒芬太尼,以1 mL葡萄糖注射液进行稀释,将其稀释为2 mL等比重液,于15~30s完成注射。麻醉药物注射完成后,退出腰麻针,经硬外针向头侧置入3cm硬外导管,作为备用。调整患者体位为平卧位,将右臂垫高。术中两组患者均予以面罩给氧,将收缩压控制为90mmHg以下,按需予以补液,必要时予以麻黄碱给药。术后6h,指导产妇保持去枕平卧位。

1.4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麻醉前(T0)、麻醉后10min(T1)、胎儿娩出后3min(T2)、术毕(T3)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麻醉相关指标,包括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以及镇痛持续时间,评估麻醉效果,随访有无不良反应,判断其类型,并做好记录。(1)产妇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应用迈瑞生命体征监测仪VS-600(上海朗逸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实时监测。(2)麻醉效果评估:0级:麻醉效果不理想,改为全身麻醉;1级:围术期伴随中度疼痛,镇痛效果不理想,存在明显牵拉痛,需辅助给药;2级:腹肌处于松弛状态,镇痛效果良好,伴随轻微的牵拉痛;3级:腹肌处于松弛状态,镇痛效果理想,患者无不适反应,能够安静配合手术。

1.5 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软件为SPSS 26.0,采用计数资料卡方检验比较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采用t比较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指标,计数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s)表示。以0.05作为判定界限。P<0.05即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平均动脉压、SpO2在T0~T3时段降低,心率升高,组间比较观察组平均动脉压、SpO2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显示P值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2.2 两组麻醉指标比较对比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观察组更短,在镇痛维持时间方面观察组更长,组间数据经过统计学处理显示P<0.05,见表2。

表2 两组麻醉指标比较

2.3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经过麻醉效果评估,可以发现观察组3级多于对照组,经过等级资料秩和检验,显示P值<0.05,详细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例数分别为4例、12例,经卡方检验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3 讨 论

调查研究发现,近年来晚婚晚育现象日益普遍,高龄产妇增多,剖宫产率居高不下[4],一项研究表明,我国部分城市剖宫产率已经高达50%,受到了临床的高度重视。作为一种有创助产术式,剖宫产术会刺激产妇腹腔脏器,术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牵拉反应及疼痛,一方面干扰手术的顺利操作,另一方面对产妇、胎儿会产生负面影响[5]。文献报道,剖宫产术后产妇会释放大量儿茶酚胺,持续2d左右,催产素分泌受到抑制,弱化了子宫收缩能力,因此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最大程度上降低应激刺激、减少不良反应是关键[6]。剖宫产主要麻醉方式为腰硬联合麻醉,穿刺腰椎,并将药物经穿刺点注入,药物进入脊髓神经根附近的神经组织,从而实现麻醉效果[7]。这种麻醉方式可以使产妇在手术过程中感觉无痛,同时还能减少手术期间和术后的疼痛感。

作为一种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罗哌卡因能够对钠离子内流产生抑制作用,通过阻断神经传导,产生麻醉效应。与其他麻醉药物相比,罗哌卡因敏感性高,药物维持作用持久,不仅能够减轻对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而且镇痛效果好[8~9]。但罗哌卡因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对内脏神经阻滞效果不佳,在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容易出现内脏牵拉痛,尤其是胎儿取出操作中,会加重牵拉痛,产生应激刺激,进而对血流动力学产生影响,增加了不良反应风险[10]。此次研究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及SpO2在T0~T3时段降低,心率升高,组间比较观察组平均动脉压、SpO2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显示P值均<0.05,从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情况看,观察组波动小,表明该麻醉方式有利于维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舒芬太尼作为一种强效镇痛药物,常用于剖宫产手术中的镇痛和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舒芬太尼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或硬膜外注射的方式给予患者,不仅能够减轻疼痛不适,而且有利于减少应激刺激[11]。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μ-阿片受体,舒芬太尼进入机体后与其产生反应,可有效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从而缓解疼痛。与其他镇痛药物相比,舒芬太尼起效快、作用持久,且对呼吸、循环系统无明显影响[12]。

本研究比较了两组产妇麻醉指标,显示观察组麻醉起效更快,手术用时短,且镇痛维持时间长,体现了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优势。舒芬太尼可作用于脊髓和脑部,由于其较好的亲脂性,可更快透过血脑屏障与血浆蛋白结合,该药物具有较小的分布容积,在达到理想麻醉效果的同时,可维持更久的麻醉镇痛[13~14]。本研究观察组麻醉效果3级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体现了该麻醉方式的安全性。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的联合使用可以减少舒芬太尼的剂量,从而减少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有助于降低呼吸抑制、低血压和心律失常等严重副作用的风险。

邓国魁,李云现[15]等人在研究中以随机数字表法对80例剖宫产产妇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行单纯罗哌卡因麻醉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通过对产妇血流动力学指标的观察,发现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小,且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可维持剖宫产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效果可靠,不良反应少,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