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内控水平的对策探讨

2024-03-27 11:06刘小平李迪心
经济师 2024年2期
关键词:高等学校内部控制财务管理

刘小平 李迪心

摘 要:内部控制是高校财务工作乃至全局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高校内控工作,规范各类事项的决策和执行,对于保障国家财政稳定、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推进高校综合改革、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立足当前高校内控工作实际开展情况,阐述了提升高校内控水平的重要性,进一步分析高校内控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等学校 内部控制 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2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2-092-02

随着政府财政对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基建、采购项目繁多,日常业务趋于多样化、复杂化,给高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然而高校作为相对独立的单位,受到的监管较为宽松,直接导致高校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现象。随着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生效和施行,高校内控工作有了更详尽的指导、更高标准的要求,如何做好内控,是所有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都无可回避、必须回答好的问题。

一、提升高校内控水平的意义

1.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意义。高校财务工作是政府会计的重要环节,重视并全面深化高校内控工作是贯彻落实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必然要求,是确保国家财政稳定运行的必由之路。新时期高等教育体系的发展、高校制度的完善、高校综合改革的推进,离不开高水平的内控工作作为重要动力和安全网。从高层设计高度和全局视野出发,提升高校内控水平有利于优化政府财政教育经费的投入方向和使用效率,改善高校的公共服务质量,保障高等教育领域对于各类风险的防范水平,为我国教育事业整体的安全平稳发展保驾护航。

2.对于高校自身的意义。权力任何时候都需要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对于当前监管相对宽松的高校而言,其手中掌握了可观的财权、事权、人权,放任不管必然导致高校内部管理混乱、腐败横行,内控工作是高校强化权力约束、防止滥权和腐败的关键手段。做好内控工作还能进一步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打通各部门及二级院系之间的沟通渠道,提升日常事务办理的便捷性和规范性,帮助高校管理层了解学校的运行状况和真实收支情况。

二、当前高校内控工作存在的问题

1.环境不完善。高校领导轻视业务职能部门,轻视行政管理工作,欠缺相关知识背景,对于内控工作的关心不够,影响了整个高校内控工作的展开,直接导致高校全员缺乏内控意识,对于内控工作缺乏重视,只做表面工作敷衍应对。高校大多没有建立专门的内控机构,内控工作或是多头领导、权责不明,或是集中于财务处,然而财务处由于工作负担重、级别地位有限,难以很好地进行统筹、协调,导致内控工作难以贯彻执行,流于形式。

2.程序不规范。高校内控覆盖领域不全面,覆盖业务流程不具体,实际工作中暴露出大量的盲点和漏洞,监管严重缺位。对于收支业务缺少统一管理,对于“小金库”“账外账”等违规情况查处不力。尤其是在工程项目建设、合同管理等重点领域,存在台账记录缺失、管理疏漏,合同签订权限混乱、内容不规范、执行无监管等不良情况。内控工作制度不健全,关键环节缺少审批、公示程序,日常事项决策主观随意性大,缺乏透明度,工作方式较为粗放,有章不循,执行不到位。岗位安排不科学,部分内控工作人员既当选手又当裁判,工作结果有失公允。

3.反馈不到位多头领导和制度缺失导致权责划分不够明晰,工作中容易产生推诿和消极怠工,出现问题缺乏有效的问责机制,追责困难。相关工作成果没有科学的评价标准,没有合理的奖惩措施,对于举报违规现象的人员没有提供充分的保护和奖励,高校各部门和二级院系缺乏推进内控工作的动力。负责内控工作的相关部门权威性较弱,对于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缺乏处罚手段,难以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

4.信息化水平低。内控工作信息化程度较低,缺少成熟的内控信息管理系统。传统的线下办公手段难以适应当前复杂的高校业务处理,线下工作模式手续繁琐、用时长,严重影响部门内及跨部门的沟通、协作。纸质文件增加了办公成本,不易于保存和检索。在低信息化水平下高校难以全面、实时掌握各项资产、业务的情况,账账不符、账实不符普遍存在,业务进度无从了解。高校资产管理权限分散,导致资产闲置、重复购置,难以对资产进行灵活调配。

5.人员队伍建设不足。缺乏一支专职、高水平的内控工作队伍,当前高校内控工作多为兼职,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背景。负责内控的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与道德水准良莠不齐,一方面对于内控工作业务流程和規章规范掌握不够扎实、全面,另一方面对于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坚守不到位,缺乏敬业精神。同时由于相关人员大多身兼数职,日常工作压力大,工作积极性较低,进一步影响了内控工作效率和效果。

三、提高高校内控工作的建议

1.提高重视程度。以中高层领导为突破口,强调政治意识,提高对于内控工作的关注程度,自上而下消除对于内控工作的抵触情绪,加大宣传力度,在全校范围内普及内控工作的重要性及实行细节,树立全员重视内控、主动融入内控流程的良好风气与习惯。提升高校财务及审计部门的地位和独立性,全面落实高校总会计师制度,打造由内控专项工作小组主导,各部门、院系共同参与配合的组织结构,避免管理权限模糊、分散,同时加强上层制度建设,确保内控工作的全局性与常态化。

2.完善工作流程。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加强授权管理。对于预算管理、业务审批、合同签订等重要权限要严格限制,提升决策质量与合规性。分离不相容岗位,确保岗位牵制合理有效。推广公务卡消费制度,规范资金使用,提高监管效率。高校的上级主管部门要从顶层设计,加强对高校内控工作的指导。高校自身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内控工作手册,优化工作流程,细化操作方法,强化归口管理。从内控工作入手,完善高校的管理能力和治理结构,杜绝决策与执行的随意性,确保内控制度执行精准、到位。

3.建立绩效评价机制。贯彻落实校务、财务公开公示制度,提升高校日常业务透明性。严抓高校会计信息质量,规范、统一核算口径,从风险防控、收支业务、采购业务、工程项目、资金管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等重点领域出发,进一步加强监督与约束,为绩效评价提供合理依据。建立全领域、全流程、多维度的内控工作績效评价机制,提高内控工作的自律性。根据绩效评价结果采取合理的奖惩措施,端正内控部门的工作态度。对于内控工作自身的疏漏以及工作中发现的违规现象要及时上报,坚决追究责任,厘清问题源头,改进工作方法。

4.加强信息化建设。对于当前已经过时的信息管理系统和软件要逐步淘汰、替换,保证不同领域与部门信息化建设的有效衔接和同步,保障信息管理平台的统一、有序开发,做到高校内部不同系统、软件、模块之间的信息可以互通、共享。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要力求简洁易懂,保障非专业人员的易用性,同时保证系统的数据安全与运行稳定。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提升高校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完善资金、资产的调配机制,使各项业务信息无缝对接,实现动态化管理。

5.提升人员队伍素质。一方面加强高校相关人员的培训,定期展开集中学习,确保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保证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合格,内控观念与知识储备及时更新完善。另一方面重视相关人员的招聘,提高招聘门槛,细致考察招录人员的专业背景与工作能力,保证人员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能力多样化。改善待遇,增强高校相关岗位的吸引力,提高人员工作积极性。

四、结语

内控工作是高校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当前高校内控工作的开展依然暴露出很多不足,一味照搬企业内控工作模式,或者敷衍完成上级主管部门的安排是行不通的。高校运行有着自己特殊的模式和目的,只有立足现实,勇于创新,在注重程序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质,建立一套符合高校自身实际情况的内控制度和工作模式,才能切实提升高校内控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使高校管理水平能够匹配快速发展的规模和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庆利.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J].财经界,2020(29):60-61.

[2] 沈莹.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以X高校为例[J].财会学习,2020(19):180-181.

[3] 董必荣,凌华,潘魏灵.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16(08):73-80+97.

[4] 高庆峰.高等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3(02):126-128.

(责编:吕尚)

猜你喜欢
高等学校内部控制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