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居民点地名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2024-03-27 09:19田广增马慈丹
韶关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用字韶关市居民点

田广增,马慈丹

(1.韶关学院 旅游与地理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2.粤北资源环境与旅游研究中心,广东 韶关 512005)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1]。作为区域文化的特殊符号,其能够反映出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承载着人们的感情,是人们了解当地文化的窗口。作为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体现的重要载体,地名蕴含着重要的自然、历史、文化等信息。地名景观作为人对环境的认知和表达[2],对区域环境起着记录和表达的作用[3]。随着2007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地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适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4],对于地名的研究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对于地名文化的研究多从语言学角度,以定性分析研究为主,着重于地名的来源、含义的阐释,或地名音、形、义的研究[5],与之相比,定量分析方面有所欠缺。随着GIS 技术、数理统计等方法的不断完善,对于地名的研究已从定性研究延伸到了定量研究,以定量的精确判断来弥补定性描述的不足,加深人们探讨地名在产生与发展中的过程与分布,利于更好地保护地名文化资源。居民点亦称聚落,是人们生活、劳动、工作和居住的地方。各种地理要素,诸如位置、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矿藏等,对居民点的发生、形成、规模、形态、职能,甚至建筑形成等,都有重要的影响[6]。居民点地名在地名中占有较大比重且分布广泛,分析一地居民点地名特征,可以清楚该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特点及其历史。韶关市居民点地名在地名普查的12 大类地名中占比最大且分布最为广泛,研究韶关市居民点地名,可以丰富韶关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地域文化的研究。

韶关市目前对于地名的研究多为定性研究,对于韶关市地名定量研究尚不足。因此,以定量的方式分析韶关市地名尤其是居民点地名的空间分布特征,有利于增加韶关市地域形象的识别元素,为善美之城的建设添砖加瓦。

一、材料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区概况

韶关市(图1)位于广东省北部,五岭山脉南麓,北江中上游,北纬23°53′至25°31′、东经112°51′至114°46′之间。自南向北与河源市、惠州市、广州市、清远市、湖南郴州以及江西赣州相接,素有广东省“北大门”之称。

图1 韶关市地图

地形地貌方面,韶关市基本地形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河谷盆地分布其间,另有平原、台地面积约占20%,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水文方面,韶关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其河流多属珠江水系北江流域,北江以浈江为干流,浈江、武江从东西两向贯穿市区,呈羽状汇入北江,主要支流有武江、墨江、锦江、滃江、南水等。动植物方面,韶关市为全国重点林区,有着华南生物基因库和珠江三角洲生态屏障的美誉,森林覆盖率达73.8%。矿产资源方面,韶关市素有“中国有色金属之乡”的称号,全市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55 种,矿产资源丰富多样。

韶关市素有“岭南名郡”之称,名人辈出。建寺1 500 年的南华禅寺,是禅宗六祖慧能宏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作为广府人故里的珠玑古巷,承载着千年历史;古代中原通往岭南及东南亚咽喉的梅关古道,存世两千多年,是当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古驿道。作为古代中原文化和南方百越文化交汇之地,韶关容留了众多客家和其他少数民族先民及其后裔,有瑶、回、苗、黎、白、土家等41 个少数民族,文化底蕴丰富。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以韶关市居民点地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数据包括地图数据、DEM 数据以及地名统计资料。地图数据来源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DEM 数据来源于地理空间数据云(https://www.gscloud.cn),居民点地名数据主要来源于《韶关市地名志》以及韶关市人民政府网、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共获取相关数据16 776 个。

对于居民点地名的处理,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对已有数据进行初步分类。根据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将数据筛选为两大类,并在这两类的基础上进行细分,去除未能进行细分的2 193 个数据后,可用数据为14 583 个。第二步是处理多来源地名。根据韶关市地名的来历和含义,对于多来源地名,在分类上最多归于两类,分别统计[7]。只有两类来源地名的,按两类统计,如上营,既来源于方位,又来源于军事防御;庙山下,既来源于建筑,又来源于地形地貌;罗家湾,既来源于姓氏,又来源于水文;对于有两类以上来源地名的划分,依据侧重进行取舍,如塘背刘屋,因村庄有口塘,背面居住的村民姓刘而得名,初步判断其可划分为水文类、地理位置类、姓氏类,进行取舍后,取塘、刘,即水文、姓氏进行划分。最终得出有关自然环境类地名出现12 820 次,社会环境类地名出现7 357 次,共计20 177 次。第三步是进行可视化处理。将所筛选整理数据坐标系由原来的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转化为WGS84 地理坐标系,并导入已有掩膜裁剪后合并的DEM图、相关地图矢量数据的ArcGIS 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通过制作各类地名的空间分布图,归纳总结韶关市居民点地名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

(三)研究方法

1.核密度分析法

核密度分析法(Kernel Density Analysis)是以距离衰减函数探测要素局部密度变化,并通过“波峰”和“波谷”来强化空间分布模式[8]。本文利用ArcGIS 软件,得出韶关市居民点各类地名要素的核密度分布图,以此来分析各类地名的空间分布特征。

2.缓冲区分析法

缓冲区分析法(Buffer Analysis)是指以某一事物为中心,建立起以该事物周围一定宽度范围内的区域,后将所建立的区域与目标图层进行叠加[9]。本文主要用于线要素,即水文类要素的缓冲区分析。

3.叠置分析法

叠置分析法(Overlapping Analysis)是基于同一区域内两个或多个图层要素进行叠置,将原来的要素分割成新的要素,产生一个具有多重地理属性的图层[10]。本文通过水文类地名要素与河流缓冲区进行叠置,获取位于缓冲区上的水文类地名。

二、结果与分析

根据韶关市居民点地名来源及含义,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自然环境类和社会环境类两大类的划分。其中,自然环境类地名划分为地形地貌类、地理位置类、水文类、植物类、动物类、矿产资源类地名;社会环境类地名划分为姓氏类、建筑类、经济活动类、美好愿景类、军事防御类地名。此外,将不能划分识别数据归为其他,不列入统计数据,具体分类标准及统计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韶关市地名分类

在韶关居民点的空间分布中,以区县为区划单元统计各单元地名的数量(图2)并计算其密度,通过ArcGIS 制作韶关市居民点地名分布图(图3)和密度图(图4)。根据图可知,韶关市居民点多分布在地势低平和缓地区,地名分布与地形地貌、水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表现出分布空间不均衡性,地名密度以河流流经地区为大,超过0.82个/km2,其中武江、浈江中上游流经区域地名密度大于其他区县,达到1.00 个/km2。

图2 韶关市各区县居民点数量

图3 韶关市居民点地名分布

图4 韶关市居民点地名密度

(一)自然环境类地名的空间分布特征

自然环境类地名描述着该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动植物、矿产资源等要素的分布,空间分布特征显著。自然环境类地名共计12 820 次(图5),地形地貌类地名所占比重最大,出现次数高达5 418 次;地理位置类次之,共计2 785 次;水文类、植物类、动物类、矿产资源类地名依次减少。

图5 自然环境类地名分类占比

1.地形地貌类地名

韶关市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河谷盆地分布其间。韶关市地形地貌类地名出现次数最多,共计5 418 次(图6),占比约为自然环境类地名的42%,达所有类型的26.85%。

图6 地形地貌类地名分布

结合地形地貌类地名主要用字图(图7)、在不同海拔上的分布表(表2),该类地名随着海拔的升高,数量有所减少。海拔200 m 以下的地名以“石、田、岗”等字命名,主要分布于河谷盆地地带,尤其是东北部的南雄盆地以及市中心的韶关盆地;海拔200~600 m 之间的地名以“坑、冲、坳、墩”等字命名,主要分布于韶关市边界,尤其是北部山谷地带;海拔600 m 以上的地名以“岭、坪、山、洞、窝、埂”等字命名,主要集中在蔚岭及瑶山地区,其中含“埂”的地名多位于山脊,含“洞、窝”的地名多位于山谷。

表2 地形地貌类地名在不同海拔上的分布

图7 地形地貌类地名主要用字

结合地形地貌类地名核密度分析图(图8),该类地名的高密度区位于西北部的蔚岭、瑶山地区和东北部的南雄盆地,并逐级向外扩散;低密度区位于地势较高且陡峭地区。总的来说,地形地貌类地名分布较广,受海拔影响较大。

图8 地形地貌类地名核密度分析

2.地理位置类地名

地理位置在地名中的体现主要是居民点相对于一要素的位置,即相对方位,如上磜、坳下、社官前、塘背等,或是该居民点所处的绝对方位,如东湖、西坑、南山、北桂村等,此类地名在命名过程中,常有“参照物+方位”或“方位+参照物”的构词习惯[11]。韶关市该类地名共计2 785 次(图9),其中“下、上”两字占总量的63.12%,究其原因是其除本义外,分别代表着“北、南”,以“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进行替换指代,符合南方人在方向辨别时多以自我为参照物的特点。“背”字约占地理位置类地名的14.43%,占比仅次于“下、上”两字,且多以“参照物+背”的形式出现,参照物多为山水,符合人们在选择居住地时,大多选择依山傍水的地方。

图9 地理位置类地名主要用字

结合地理位置类地名分布图(图10)和核密度分析图(图11),该类地名主要分布在山间平地、河流流经区域,密集区走向与山脉、河流走向一致,多为东北—西南走向,符合该地居民多以山、水为参照物的特点,如因地处河坝上方且村民姓罗而得名的上罗坝等。

图10 地理位置类地名分布

图11 地理位置类地名核密度分析

3.水文类地名

韶关市河流主要属珠江水系北江流域,境内江河有浈江、武江、南水、滃江、北江干流及新丰江等,水资源分区划分为浈江、武江、北江上游、滃江、连江、新丰江、桃江、章江等8 个4 级水资源分区,水资源丰富[12]。涉及水文类地名2 329 次,以“塘、水、井、河、湾”等为主要用字(图12)。从用字上可以体现出居民点所处位置,以“塘、井”为主要用字的居民点多分布于乡村地区;以“河、湾、坝”为主要用字的居民点多分布于河流附近,由流水作用冲刷、堆积形成。

图12 水文类地名主要用字

针对水文类地名特点,以河流作为分析主体,进行距离分别为1、2、3、4、5 km 的多环缓冲区分析(图13),再叠加水文类地名图层进行叠置分析,提取出距河流1、2、3、4、5 km 的水文类地名,计算各范围内的水文类地名个数(图14)。

图13 韶关市河流多环缓冲区

图14 河流缓冲区内地名数量

结合水文类地名核密度分析图(图15),水文类地名高密度多分布于河流支流交汇处和河道两岸。距离河流5 km 以内的地名数量占总数的57.45%,这一数据体现出韶关市居民点选址除地势平坦外,更靠近水源。

图15 水文类地名核密度分析

4.植物类地名

韶关市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适应,植被种类丰富多样。韶关市植物类地名出现1 303次,多以“竹、茶、禾、梅、松、树、枫、莲”等为主要用字(图16)。

图16 植物类地名主要用字

结合植物类地名核密度分析图(图17),此类地名多分布在山区、山间平地及河流上游地区,且与海拔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以“松、杉”等植物命名的居民点主要集中在山区和半山区,如松光岭、杉木岭等;以“茶、竹、梅、枫、桃、榕”等植物命名的居民点主要集中在低缓的山坡或山谷地区,如茶树坳、黄竹坡、梅子冲等;以“蕉、茅”等植物命名的居民点主要集中在山坑、平原地区,如蕉坑、蕉坪、茅坪等;以“菜、禾”等植物命名的居民点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平原、坝子地区,如菜坝村、禾坪头等;以“莲”等水生植物命名的居民点主要分布在以塘为主的水域地区,如莲花塘、莲塘边等。

图17 植物类地名核密度分析

5.动物类地名

韶关市动物类地名出现772 次,其中主要用字有“牛、马、鸡、虎、猪、鹅”等牲畜家禽类动物以及“龙、凤”等带有传奇色彩的虚拟动物(图18)。

图18 动物类地名主要用字

结合动物类地名核密度分析图(图19),韶关市此类地名具有聚集性,多分布于北部山区以及河流上游地区,该地区聚落类型主要以乡村为主,经济以从事农耕活动为主,故居民点地名多以家畜类动物命名,突出人们对牛、马等牲畜家禽类的重视。出现次数最多的“龙”字,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有着神秘色彩的龙作为一种虚幻的神兽,能呼风唤雨,以龙命名,祈愿能得到神的庇护,在农耕时能风调雨顺、生活顺风顺水,如吉龙埂;二是地形或水文弯曲似龙或周边有风水师所说的龙脉,如岭下龙、大龙湾、龙底子等。

图19 动物类地名核密度分析

6.矿产资源类地名

韶关市作为“有色金属之乡”,矿产资源种类全、储量大、分布广,以铅、锌、钨等作为韶关优势矿产,且为满足绿色矿业转型升级需要,全市已建成35 个绿色矿山[13]。涉及矿产资源类地名出现213 次,结合矿产资源类地名分布图(图20),此类地名在韶关分布较少,且较为分散,以山前平地、河流沙地沙坝为主要分布区,部分居民点因作为采矿人员集中居住地而得名。

图20 矿产资源类地名分布

(二)社会环境类地名的空间分布特征

社会环境类地名共计7 357 次,可细分为姓氏类、建筑类、经济活动类、美好愿景类、军事防御类地名(图21)。姓氏类地名所占比重最大,出现次数达3 404 次,主要用字为黄、张、李、陈、刘、罗、何、曾、杨、朱、林、钟等字;建筑类次之,共计2 331 次,主要用字有楼、屋、坝、宿舍、桥、苑、门、围、寺、庙等;经济活动类地名共计777 次,以园、场、街、厂等为主要用字;美好愿景类地名共612 次,以富、兴、福、丰、华等为主要用字;军事防御类地名共233 次,以营、寨等为主。

1.姓氏类地名

韶关市姓氏类地名出现3 404 次,以黄、张、李、陈、刘、罗、何、曾、杨、朱、林、钟等为主要用字(图22),且主要用字均为客家139 姓[14],体现了韶关作为世界四大客家人聚居地之一,是客家人迁移与融合之地。如下曾,该居民点为明朝万历年间,曾氏族人从江西吉安搬迁至此。

姓氏类地名核密度分析图(图23)显示该类地名基本覆盖韶关市,但在曲江区、翁源县以及始兴县浈江所流经地区分布较多,沿高密度区向外扩散,逐级递减。此类地名在地势低缓的河流流经地区较为集中,体现出人类在选择居住地时,往往会选择地势较低且有水源的地区。

图23 姓氏类地名核密度分析

图22 姓氏类地名主要用字

2.建筑类地名

基于各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各地均会产生具有独特地域风格的建筑,以某一标志性建筑的称谓来命名是地名景观中常见的形式之一,可体现该地居民点的辨识度和价值。韶关市建筑类地名共计2 331 次,主要用字有楼、屋、坝、宿舍、桥、苑、门、围、寺、庙等(图24)。

结合建筑类地名核密度分析图(图25),该类地名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尤其是武江和浈江交汇区域。该类地名以“楼、屋、宿舍、苑”等字眼为主,如茗苑楼、径口屋、大宝山矿宿舍等,说明韶关市建筑类地名多以居民建筑为主;以“坝、桥”等字眼次之,如上坝、韶洲坝、大桥头等,说明韶关市建筑类地名受水文影响较大,需要有工程建筑来应对旱涝灾害以及来往交通;以“围”为字眼的地名出现次数为90 次,如石背村上围、罗盘围、青云村围仔等,体现了韶关市作为客家聚居地之一,其居民点命名围绕客家特色围屋、围楼进行;此外,韶关作为六祖慧能开创的禅宗文化的发源地,具有浓厚的禅宗文化背景,故寺、庙等用字建筑类地名也占有一定数量。

图25 建筑类地名核密度分析

3.经济活动类地名

韶关市居民点经济活动类地名出现777次,主要用字为“园、场、街、圩、墟、店、铺、窑”等(图26)。以“园、场”为主要用字的地名多命名于新中国成立后,以周边地区农业活动或房地产商开发投资建设为主要来源,如综合场村、御景园等。以“街、圩、墟、店、铺”等为主要用字的地名多可追溯到明清时期税关的设立,税关的繁荣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使得韶关市孕育出市区、南雄两大经贸重镇,成为北江流域区域性经济中心[15]。如因位于驿道沿线设有商铺而得名的东厢铺,因设有赶集区而得名的墟上等。

图26 经济活动类地名主要用字

结合经济活动类地名核密度分析图(图27),该类地名主要集中于现韶关市区和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较好的南雄,且呈线状延伸于水运交通较好地区,符合明清时期韶关市设立税关的背景和交通线路的发展。

图27 经济活动类地名的核密度分析

图24 建筑类地名主要用字

4.美好愿景类地名

地名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被提及的话题,在命名过程中往往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韶关市美好愿景类地名出现612 次,其中以“福、富、华、丰、兴”为主要用字(图28)。

图28 美好愿景类地名主要用字

结合美好愿景类地名核密度分析图(图29),该类地名分布较为分散,数量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地名较少,主要在武江和浈江交汇处形成一个高密度区,该区域为韶关经济发展重点区域,命名多以祈愿经济发展繁荣向好的“富、华、兴”等为主。

图29 美好愿景类地名核密度分析

5.军事防御类地名

军事防御类地名多为军事活动或防御的标志,这类地名多含有“营”和“寨”的字眼。营是军队驻扎的地方;寨本义为防守用的栅栏,后引申为旧时驻兵的营地。韶关市军事防御类地名出现233 次(图30)。该类地名多命名于明清时期,该时期各地商人云集韶州,韶州城和南雄州成为南北货物流通的转运和集散地,明清朝廷也因此在韶设立税关,派兵把守。税关和山关的设立,是韶关军事防御类居民点命名的主要缘由。

图30 军事防御类地名主要用字

结合军事防御类地名分布图(图31),这类地名多分布在水源上游、山地山间这类有利于获取资源、民众隐藏的地点。

图31 军事防御类地名分布

三、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本文以韶关市为研究区域,对韶关市居民点地名进行了分类统计,通过ArcGIS 软件进行定量的可视化处理,得出如下结论。

一是韶关市居民点地名可分为11 类,其中占比较大的为地形地貌类、姓氏类、地理位置类、建筑类和水文类,分别为26.85%、16.87%、13.80%、11.55%、11.54%,其余类型占比较小,均在10%以内。

二是韶关市居民点地名命名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该类地名主要分布在韶关市西北部山区、河流流经地区和平原地区;受社会环境影响的地名集中于市区、南雄等有一定经济基础,水运陆运条件好的地区,两类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异特征较为明显。

三是韶关市居民点各类地名总体上反映了韶关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特点,尤其是地形地貌、水文以及韶关的历史。

(二)展望

研究过程中,参考前人相关研究,将韶关市地名分为了2 大类和11 小类,在分类方法上基本符合数据来源和含义。但地名的来源和形成原因复杂多样,仅靠此分类方法无法做到全部精细化细分,该分类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此外,本文对于韶关市居民点地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分布特征上,对影响因素的研究尚不丰富,需要进一步学习运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地名的影响因素。

猜你喜欢
用字韶关市居民点
容易混淆的词语
《汉语大字典》“人名用字”考误举隅
科技论文表格的编排要求(五):用线和用字
基于GIS的宜兴市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与多元主体治理——以韶关市董塘镇为例
生态文明视野下中等城市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基于韶关市的实证研究
辽代避讳用字“元”
广东省首个“关心下一代教育示范基地”落户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
济南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
基于3S的巴彦县农村居民点内农地测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