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大学生党建教育探究

2024-03-27 03:33张希琛
高校后勤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体验式社区

张希琛

体验式大学生党建教育探究

张希琛

[南京审计大学]

高校学生社区是集学习、生活、娱乐、文化于一体的重要场域。但长期以来,学生社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教育功能缺失等问题。为更好地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全面推动高校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建设工作。“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建设工作要求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探索“党建+”社区育人体系。党建工作是推动高校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将体验式学习理论运用于高校党建工作中,通过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和行动应用4个环节,以利于提升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一站式”学生社区;体验式;党建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1]抓好高校党建工作,基础在支部,为了更好地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升学生党员参与党支部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可以将体验式学习理论应用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符合“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对党建工作的要求。

一、体验式教育理论内涵

现代汉语词典中把体验定义为:“一指亲身经历,实地领会;二指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三指查核、考察。” 20世纪初,美国著名哲学家约翰·杜威首次提出了“体验式教育”。随后,美国教育家大卫·库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体验式学习圈”(见图1)。将“体验式教育”诠释为一个循环学习的过程,即: 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行动应用。[2]

图1 “体验式学习圈”模式图

大卫·库伯认为学习需要通过将知觉、感受以及行动相整合才能完成,他认为被动学习无法调动大脑的高级感受,从而不能将感知与现有的知识结构整合形成新的认知。学习应该是以具体体验为基础,经反思观察、抽象概括、行动应用再回到具体体验的完整过程。学习者首先通过亲身实践获得具体体验,接着结合以往获得的经验进行综合分析形成结论。[3]最后,学习者再将得出的结论运用于新的情境中进行检验。

二、体验式大学生党建教育的意义

笔者通过对江苏省、山东省、江西省3个省份10余所高校学生进行的高校党建教育的问卷调查,了解到了相关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状况。共发放400份电子问卷,回收394份电子问卷,回收率达98.5%。问卷涵盖了相关高校不同专业、不同政治面貌的学生,其中男生占比37.31%,女生占比62.69%;党员占比43.65%,团员占比45.94%,群众占比10.41%。在回答“您认为党建工作对您有什么帮助”时,有22%的学生选择“没有什么影响”;在回答“您认为目前在开展党日活动上主要存在什么问题”时,有41.88%的学生选择“形式呆板、乏味,缺乏新意”;在回答“印象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党日活动形式”时,有72.08%的学生选择了“理论学习”;在回答“您最喜欢的党日活动形式是什么?”时,有43.4%的学生选择“参观实践”。可见高校党建工作实际组织形式与学生的兴趣点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探索以体验式学习理论来指导优化高校党建教育的方式与内容,真正体现了学生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通过运用实地参观、实践体验、话剧表演等手段创设教育情境,帮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反思、学习,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党员参与党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同时又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样不断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能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勇担时代赋予的重任,练就过硬的本领。在体验式党建教育过程中,学生党员通过自己实地走访等形式沉浸式体验后获得了感悟,再结合所学到的党的理论知识,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4]

(一)转变受教育者的地位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施教者往往采用理论灌输的方式进行教育活动,而这样的方式往往不容易被受教育者接受,从而难以取得好的教育效果。而体验式学习则是将受教育者置于教育的主体地位,由被动变主动,受教育者自愿地参与到党建活动中,主动地去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转变受教育者的学习态度

在问卷调查中,有34%的学生对于进入大学后仍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持反感态度。集中在以下几点:有学生认为从小就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大学后已经成年,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没有必要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再加上一提到思想政治教育想到的就是一味地说教,十分枯燥无趣,从心理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很排斥;部分学生因为看到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因为思想腐化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而对党有了错误认知。为了改变学生的这种认知,就要让他们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我们需要不断丰富思想引领方式,引导学生不因为党内出现的消极腐败现象而否定了建党百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帮助学生更好地构筑精神世界,使学生通过自主体验,增强认同感和获得感,心态上得到转变,能够真正改变学习的态度。

(三)提升教育实效

基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创设激发兴趣、调动思维的体验情境,将党的理论知识融于学生的生活,使他们走近党,认识党,进而热爱党。生活化的体验式学习可以提供积极的情绪感受,这也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确立和转变的条件。同时构建多元互动场景,开展学生自主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从而获得难忘的体验。正如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所刻的一句醒目的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5]这句话告诉我们,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来得到更深层次的理解。通过体验式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学生的经验与活动为基础,引导学生自发地去投入其中,突出“体验”在整个过程中的价值和地位,让学生在“浸入式”的情景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身临其境感受红色文化,感悟革命精神,提升党建工作实效。

三、“一站式”学生社区背景下体验式大学生党建教育模式建构路径

教育部思政司发布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指南》提出:“在学生社区灵活设置党支部,积极与其他党支部结对共建,” “在学生社区建立党团组织,实现对楼宇、楼层的全覆盖,建立学生党员网格化管理体系,健全线上线下责任区、先锋岗、工作坊等机制。”学生党支部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通过体验式大学生党建教育可以进一步强化党性教育,优化党支部运行制度保障,激发党支部活力,引导学生更好地领悟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从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一)党建+理论学习,提升党员政治素养

将体验式学习理论运用于党的理论学习中,提升青年学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验式学习理论强调体验、感知、认知、行为的统一,将实践与反思相结合,获得期望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促进学习与思维的提升。[6]首先,通过党的理论知识讲授,引导学生形成对具体理论知识的初步感知; 其次,思考党的理论知识的内涵; 接着,支部内交流分享体会,帮助学生深化对党的理论知识内涵的理解,消除困惑以及错误认知,同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先进典型事迹将党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最后,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党的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思想汇报、谈话交流提升党性修养。北京工业大学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创办了党建馆,内设有理论教学区、案例教学区、榜样教学区等5个功能区、通过“学、听、观、研、测”五步法为师生提供沉浸式党性教育,用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强化党性教育,激发师生的学习热情。

(二)党建+学科,系统融合理想信念与专业学习

党支部把思想引领贯穿于专业学习、科研活动等工作中,积极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融合,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堂,将党性教育贯穿专业教育,将科研创新、社会实践活动与党建相融合,将思政教育贯穿第二课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党支部邀请选拔到学生社区担任学业导师的优秀专任教师,指导学生学业发展、科研训练、技能实训、项目实践、生涯规划,带领学生主动了解学院发展近况,把握学科建设最新方向,推动实践育人体系与学院发展战略对接,推荐素质高、业务强的学子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挥专业光芒。学生党支部与教师党支部结对共建,开展各类社会实践、青年学术论坛、创新项目指导,着力培养学生党员成为专业型人才。围绕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建立学习型党支部,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专业优势,融入学科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等,为大学生党员跨年级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引导学生增强跟党走的信念,同时增强利用专业力量服务国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党建+传统文化,增进文化自信

党支部在学生社区开展传统文化研习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创新支部党建活动形式,弘扬传统文化,增进文化自信。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开展“学而时习之”研习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包括“冬至”传统习俗体验、传统文化读书沙龙、二十四节气解读翻译等,引导党员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与国际比较;支部组织举办各类迎接和庆祝党和国家重大节日的征文活动、演讲比赛,树立学生党员与党同心,与祖国同行的理想信念。山东大学开展“书记校长谈传统文化”等专题讲座,宣传传统文化,同时通过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进行传播,利用新媒体平台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党建+志愿服务,发挥党员示范作用

党支部联合学院/书院分团委做好志愿服务工作,注重志愿服务的技能培训,聚焦志愿服务的社会需要。南京审计大学润园书院党委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下沉至学生社区,提升“一站式”学生社区的“红色温度”,各学生党支部在书院站区内设立党员志愿先锋岗,各学生党支部书记担任站区楼栋长、党员与积极分子担任楼层长与寝室长,发挥党员在学业帮扶、生活引领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南京审计大学润园书院第二学生党支部与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馆共同打造红色课程宣讲志愿服务平台“雨滴课堂”,以“党建红”引领“志愿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贯穿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活动、志愿服务等过程,从而增强了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的实效性。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http://www.moe.gov.cn/jyb_ 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208_291306.html.

[2]吴辉军.立德树人视域下“党建+N”体验式教育探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39-40.

[3]薛婷婷.体验式学习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78-80.

[4]刁衍斌,于玺.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形式探索——以广东工业大学党员教育实践为例[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9(19):96-100.

[5]徐媛花.体验式学习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借鉴价值[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3.

[6]张平,杨燕.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与“研本互动”的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建设探索与实践[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78-79.

2020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项:书院制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场域优化研究——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项目编号:2020SJB0141);2022年度南京审计大学“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党建+N”体验式大学生党建教育探索(项目编号:22SJB011)

(责任编辑:杨书元)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体验式社区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社区大作战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