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分析的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用药规律研究

2024-03-28 06:56许继升柴海全马树民张圣林周子椿刁其先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4年4期
关键词:浙贝母夏枯草柴胡

许继升,赵 炫,周 兵,柴海全,马树民,张圣林,李 杰,周 剑,周子椿,刁其先

(1.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海慈医院/青岛市中医医院,山东 青岛,266033;2.山东省青岛市红岛人民医院,山东 青岛,266112)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最常见的甲状腺疾病,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甲状腺内出现一个或多个组织结构异常的团块[1]。目前甲状腺结节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其发病可能与碘摄入量、接触高放射线、脂代谢异常、遗传、环境等因素相关[2-5]。近年来随着超声检查的普及,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呈显著上升趋势[6-8]。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结节不仅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还可以缩小结节体积,降低恶变率[9-10]。本研究通过对青岛市中医医院甲乳外科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中药处方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中医临床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用药规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收集2018年8月—2023年8月就诊于青岛市中医医院甲乳外科的第一诊断为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中药处方共1 206首。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内分泌代谢病专科联盟制定的《甲状腺结节诊治行业标准》[11]; 中医诊断参照《甲状腺结节及相关疾病热消融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1版)》[12]中“瘿病”的诊断。

1.3 数据统一

参考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3]对录入方剂涉及到的中药名称进行规范统一,如“生甘草”“炙甘草”统一为“甘草”,“清半夏”统一为“半夏”。

1.4 数据分析

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3.0)软件中“数据分析”模块的“统计分析”“方剂分析”功能,将筛选出的中药处方录入软件进行数据挖掘。

2 结 果

2.1 用药频次分析

收集到的1 206种中药处方共涉及中药291味,使用频次前30位的中药从高到低依次排序,其中用药频次最多的为浙贝母,其次为夏枯草、柴胡、茯苓、半夏等。见表1。

表1 使用频次前30位的中药用药频次分析

2.2 功效分类分析

对所用中药功效分类进行统计分析,使用频次前10位的从高到低排列,使用频次最多的中药类别为清热药,其次为补虚药、化痰药、活血药及理气药。见表2。

表2 使用频次前10位的中药功效分类分析

2.3 用药性、味及归经统计分析

所用中药的四气分布以寒性最多,五味分布以苦、甘、辛味最多,归经多分布于肺、肝、脾经。见图1。

A:用药四气频次分析; B:用药五味频次分析; C:用药归经频次分布。

2.4 关联规则分析

设置支持度为301(约为总数的25%),得到常用药物组合17对,见表3; 将置信度设置为0.6,得到关联规则16条,并进行网络化展示,见表4、图2。

图2 关联规则网络化展示

表3 高频药物组合频次分析

表4 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分析

2.5 聚类分析

基于K均值聚类算法对药物进行聚类分析,设置聚类个数为6,提取6个核心药物组合,见表5。

表5 基于聚类分析的核心药物组合

3 讨 论

中医学认为甲状腺结节属“瘿病”的范畴,《外科正宗》曰:“夫人生瘿瘤之症,非阴阳正气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认为瘿病是由于情志失调、饮食及水土失宜等因素引起的,以气滞、血瘀、痰湿凝结于颈前为基本病机,以颈前结喉处漫肿或结块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

3.1 药物频次分析

药物频次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甲状腺结节的1 206首中药处方中,用药频次出现300次及以上的药物共18味,为浙贝母、夏枯草、柴胡、茯苓、半夏、白术、陈皮、甘草、牡蛎、当归、黄芩、黄芪、香附、玄参、莪术、厚朴、僵蚕、白芍。按照用药功效分类,浙贝母、夏枯草、半夏、牡蛎、黄芩、玄参、僵蚕为化痰散结类,柴胡、陈皮、香附、莪术、厚朴为行气活血类,茯苓、白术、甘草、当归、黄芪、白芍为益气养血类。结合该病的基本病机及用药分类,可将其用药功效总结为化痰散结、行气活血、益气养血,其中使用频次最多的中药为浙贝母(746次),其次是夏枯草(705次)。

浙贝母味苦、性寒,归肺、心经,具有清热化痰、散结消痈的功效。《本草正义》记载象贝母蓄寒泄降,而能散结。《医学新悟》中载有名方“消瘰丸”,方中采用浙贝母配伍玄参、牡蛎等治疗瘿瘤。现代药理研究[14]表明,浙贝母具有良好的祛痰、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夏枯草味苦、辛,性寒,归肝、胆经,具有清肝泻火、散结消肿的功效。《神农本草经》记载夏枯草主寒热、瘰疬……散瘿结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夏枯草具有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15]、抗肿瘤[16]等作用。临床试验研究[17-19]表明,夏枯草及其中药制剂对甲状腺结节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3.2 用药性味归经分析

药物四气以寒性为主,甲状腺结节的基本病机为气滞、血瘀、痰湿凝结颈前而成,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日久易郁而化火、化热,该病患者临床常伴有火热征象,故多用寒凉之品以清热泻火。药物五味以苦、甘、辛为主,苦能燥湿化痰,甘能补虚,辛能行气、行血,契合从“气、痰、瘀、虚”论治甲状腺结节的诊疗思想[20]。用药归经以肺、肝、脾为主,肺主气、行水,调节全身水液代谢; 肝主疏泄,调节全身气、血、津液的运行,“肝生于左,肺藏于右”,肝升肺降对维持全身气机升降具有重要作用。脾主运化,调节全身水液代谢,运化失调则水湿内生,痰饮、湿浊等病理产物凝于颈前发为本病,故用药多归肺、肝、脾经。

3.3 关联规则分析

关联规则分析发现常用药物组合17对,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组合为浙贝母-夏枯草药对。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消痈,夏枯草清肝泻火、散结消肿,两者相须为用,加强清热化痰散结之功。此外,发现关联规则16条,其中置信度最高的关联规则为玄参→浙贝母,香附→柴胡,其次为牡蛎→浙贝母,陈皮→半夏等。玄参→浙贝母和牡蛎→浙贝母中,三药可视为消瘰丸加减,方中玄参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消痈,牡蛎软坚散结,三药合用可使阴复热除,痰化结散,使瘰疠自消,亦可用于瘿瘤属痰火结聚者。香附→柴胡中,香附疏肝解郁、调经止痛,为“气中之血药”,柴胡功擅调达肝气而舒郁结,二药合用起到疏肝解郁、行气活血止痛的功效。陈皮→半夏中,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半夏燥湿化痰、散结消痞,二者合用有“治痰先治气,气顺痰自消”之意,从而达到气顺痰消的目的。

3.4 聚类分析

根据K均值聚类算法对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共得出6类核心药物组合:第1类以浙贝母、夏枯草、半夏、厚朴、茯苓、陈皮、柴胡、甘草为主,可视为半夏厚朴汤的加减,主要功效为行气散结、化痰祛湿; 第2类以浙贝母、夏枯草、柴胡、黄芩、半夏、茯苓、当归、黄芪为主,可视为小柴胡汤的加减,主要功效为和解少阳、化痰散结; 第3类以浙贝母、夏枯草、牡蛎、柴胡、茯苓、白术、甘草、半夏为主; 第4类以浙贝母、夏枯草、牡蛎、玄参、柴胡、半夏、茯苓、白术为主,二者均可视为消瘰丸的加减,主要功效为清热化痰、软坚散结,这与关联规则分析得出的药物组合结论相同; 第5类以浙贝母、夏枯草、柴胡、半夏、茯苓、白术、当归、甘草为主,可视为逍遥散的加减,主要功效为疏肝健脾、行气散结; 第6类以浙贝母、夏枯草、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柴胡、香附为主,可视为二陈汤的加减,主要功效为燥湿化痰,行气散结。此外,聚类分析得到的6类核心药物组合中均包含浙贝母-夏枯草药对,与高频药物分析、高频药对组合得到的结论相同,说明浙贝母-夏枯草药对以及消瘰丸在甲状腺结节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纳入的为近5年的中药处方,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本研究未对药物剂量进行总结分析,未对处方中的量效关系进行深入挖掘。

猜你喜欢
浙贝母夏枯草柴胡
乡间良药——夏枯草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夏枯草的妙用
HPLC法同时测定柴胡桂枝汤中6种成分
浙贝母花总生物碱微波提取工艺的优化
浙贝母花与宁海白枇杷花配伍的抗炎及抗菌作用
浙贝母花配伍宁海白枇杷花的止咳化痰作用
清肝散结夏枯草
浙贝母超微粉、粗粉和饮片中3 种生物碱体外溶出度的比较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