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相关参数、D-二聚体及髓巨核细胞计数检测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诊断中应用研究

2024-03-30 08:26池善春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医院检验科366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6期
关键词:中度骨髓计数

池善春 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医院检验科 366000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血小板损伤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可引起皮肤黏膜瘀斑瘀点、口鼻出血等症状,严重者还可伴有重要脏器出血,如颅内出血等,危及生命[1]。目前,临床对于ITP以早确诊、早治疗为原则,以避免病情持续进展对机体带来的损害,降低疾病对患者生活的影响,故寻找一种简便快捷、准确性较高的诊断方式对后期治疗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2]。血小板相关参数在ITP的早期诊断中应用广泛,其主要包括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在TIP病情进展过程中可引起血小板破坏,故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变化有助于辅助疾病诊断[3]。D-二聚体(D-D)可反映纤维蛋白的溶解功能,在ITP病理变化过程中,血小板出现损害,会影响机体凝血功能,并出现自发性出血,促使D-D水平异常变化。髓巨核细胞计数则骨髓细胞学检查指标,在ITP病理变化过程中,可引起巨核细胞发育或成熟障碍,使骨髓象内巨核细胞出现异常[4]。上述指标在ITP诊断中均具有一定价值,但单一诊断仍存在较高漏诊或误诊风险,故明确其联合诊断价值对后续疾病诊断方法的选择具有一定指导作用。鉴于此,本研究分析血小板相关参数、D-D、髓巨核细胞计数在IT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56例ITP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收治的5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观察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40.36±4.12)岁。对照组男31例,女25例;年龄21~57岁,平均年龄(40.32±4.08)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符合《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治疗专家共识》[5]中ITP诊断;健康体检者血常规正常;精神状态良好;年龄≥18岁;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伴有严重骨髓病;存在急性白血病;肝肾衰竭;妊娠期或哺乳期;伴有重症感染。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采集清晨空腹血3mL,以3 000r/min速度离心10min后获得血清,之后迅速送检。血小板相关参数:PLT、MPV、PDW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D-D: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仪器选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髓巨核细胞计数:经骨髓穿刺术采集患者0.1~0.2ml骨髓液,之后开展骨髓涂片检查,明确骨髓巨核细胞计数。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实验室要求及试剂说明书开展,确保每个步骤均准确,避免实验所致的误差。

1.3 观察指标 (1)血小板相关参数、D-D及髓巨核细胞计数:比较两组PLT、MPV、PDW、D-D及髓巨核细胞计数变化。(2)不同严重程度患者各指标变化:依据PLT进行病情严重程度分组,PLT≤75×109/L且>50×109/L为轻度组,PLT 25~50×109/L为中度组,PLT<25×109/L为重度组,比较不同严重程度患者PLT、MPV、PDW、D-D及髓巨核细胞计数差异。(3)诊断价值:绘制ROC曲线分析PLT、MPV、PDW、D-D、髓巨核细胞计数及联合检测诊断ITP的临床价值。

2 结果

2.1 血小板相关参数、D-D及髓巨核细胞计数 观察组PL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PV、PDW、D-D、髓巨核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小板相关参数、D-D及髓巨核细胞计数对比

2.2 不同严重程度患者各指标变化 56例ITP患者中轻度25例,中度19例,重度12例;轻度组患者PLT高于中度组、重度组,MPV、PDW、D-D、髓巨核细胞计数低于中度组、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严重程度患者各指标变化对比

2.3 诊断价值 绘制ROC曲线显示,PLT、MPV、PDW、D-D、髓巨核细胞计数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最高。见表3、图1。

表3 诊断价值分析

3 讨论

ITP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发生紊乱,可引起体内抗体持续攻击血小板,损害血小板破功能,且骨髓内产生血小板的聚合数量及质量也会出现异常,造成血小板生成不足,从而出现自发性皮肤及黏膜出血症状[6]。同时,在病情进展过程中可于四肢等部分形成瘀斑、瘀点,甚至出现颅内出血、胃出血等严重事件,直接威胁患者生命[7-8]。目前,免疫球蛋白及糖皮质激素为临床治疗ITP的一线用药,能够纠正免疫紊乱,阻止对血小板的破坏,从而提高血小板水平,改善疾病症状。但针对性治疗工作开展的前提在于早期明确疾病诊断,故寻找一种诊断价值高、适用性强的检查方式尤为严重。

血清学检测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诊疗及病情评估中,具有取材便捷、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等优势。在ITP病情变化中最显著的变化为血小板受到破坏,故通过检测血小板相关参数变化可辅助临床诊断。PLT、MPV、PDW为常见血小板参数,其中PLT可直接反映血小板水平,在自身抗体的持续攻击下,血小板被大量破坏,且合成减少,故PLT水平处于偏低状态;MPV能反映血小板体积,当血小板破坏增多后,会减少外周血小板含量,使MPV增高;PDW反映血小板不均一性,在血小板受到破坏过程中可促使其增高;通过明确上述指标的变化,可为ITP诊断提供重要参考[9-10]。D-D是一种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只要体内血管存在活化的血栓形成,或纤溶系统被激活,则可促使其水平异常升高。而在ITP中,由于患者伴有自发性出血症状,在出血后会于皮肤黏膜形成瘀斑、瘀点,且出血量大的情况下会形成明显血栓,故也存在活化的血管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导致D-D水平异常升高。髓巨核细胞是骨髓内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细胞,具有生成血小板作用,其出现异常时,会影响血小板的正常合成[11]。ITP病情变化过程中会影响髓巨噬细胞的正常发育及成熟,使其难以转化为成熟细胞,故骨髓涂片检查可见其巨核细胞计数异常升高。上述指标诊断涉及血清学指标及骨髓细胞学检查,在ITP的诊断中均具有一定价值,但单一检测易受其他疾病、检验误差等多种因素影响,降低诊断效能,难以满足临床需求。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PLT低于对照组,MPV、PDW、D-D、髓巨核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56例ITP患者中轻度25例,中度19例,重度12例;轻度组患者PLT高于中度组、重度组,MPV、PDW、D-D、髓巨核细胞计数低于中度组、重度组;绘制ROC曲线显示,PLT、MPV、PDW、D-D、髓巨核细胞计数及联合检测诊断ITP价值最高;提示血小板相关参数、D-D及髓巨核细胞计数在ITP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且可用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分析原因为,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可发挥各指标的诊断优势,实现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降低单一指标检测的局限性,全面提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便于早期明确诊断及开展针对性治疗工作。

综上所述,血小板相关参数、D-D及髓巨核细胞计数联合检测可提高ITP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减少疾病漏诊、误诊发生,值得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中度骨髓计数
Ancient stone tools were found
古人计数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中骨髓抑制与骨髓照射剂量体积的关系
小米手表
古代的计数方法
赞美骨髓
这样“计数”不恼人
特异性抗P . g-IgY龈下冲洗液对中度和重度慢性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骨髓穿刺涂片联合骨髓活检切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