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在中青年PCI术患者恐惧疾病进展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

2024-03-30 08:26卢耀琼陈务贤李高叶崔嘉盛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广西南宁市530021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6期
关键词:恐惧进展效能

卢耀琼 陈务贤 李高叶 李 月 崔嘉盛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广西南宁市 530021

冠心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现已成为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近年来,中青年冠心病的患病率逐渐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20~49岁中青年发病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37%[1]。目前经皮冠状动脉穿刺术(PCI)是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支架植入术后仍有20.0%~60.0%的再狭窄风险[2]。由于冠心病易反复发作,疾病症状的疼痛不适和疾病的不可预测性,对于承担着重大家庭和社会责任的中青年而言,患者一旦患病,其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被迫减弱,极易因身体、家庭和社会等多重压力产生恐惧疾病进展(Fear of progression,FOP)情绪或恐惧疾病的复发,严重的恐惧情绪影响患者的治疗信念和治疗依从性,继而极大降低心脏康复配合度与执行力[3]。“自我效能”作为调节负性情绪及进行自我压力管理的核心要素,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资源,与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有不可或缺的意义。目前,关于中青年PCI术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现状及自我效能、恐惧疾病进展和生活质量三者间的作用路径和作用效力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了解中青年PCI术患者FOP的现状并分析自我效能在恐惧疾病进展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为有效识别患者的恐惧情绪,减轻焦虑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帮助中青年PCI术患者顺利回归家庭生活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5月在某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进行PCI术的241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诊断为冠心病,且病情处于稳定期(无严重心律失常、猝死风险,静息状态下无呼吸困难);(2)年龄18~59岁;(3)择期行PCI术后;(4)意识清楚,有阅读能力或与调查人员交流无障碍,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患者或有其他严重慢性病患者;(2)已参加其他类似研究患者。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3-K105-01)。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年龄、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子女情况、冠心病家族史、心肌梗死病史、合并症个数、病程共12个条目。

1.2.2 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ear of Progression Questionnaire-Short Form,FoP-Q-SF):包含生理健康和社会家庭2个维度,共12个条目。总分为12~60分,总分≥34分表示患者FOP心理功能失调的界限点,得分越高表示越恐惧。

1.2.3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4](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包含10个条目,总分为10~4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越有自信应对疾病。

1.2.4 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5]:分为6个纬度,共24 个条目,总分 0~154 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水平越高。

1.3 调查方法 研究者经过统一培训在取得患者同意后发放问卷,其向患者解释研究目的和填写注意事项,由患者独立完成问卷,自行填写困难者由研究者以无任何暗示语言的方式讲解问卷内容并协助填写,问卷填写结束当场查验收回。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采用AMOS28.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用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程序对模型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青年PCI术患者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45份,回收有效问卷241份,有效回收率为98.4%。其中男190例(78.8%),女51例(21.2%);已婚228例(94.6%),婚/离异/丧偶13例(5.4%);小学及以下79例(32.8%),初中68例(24.1%),高中/中专52例(21.6%),大专及以上42例(17.4%)。

2.2 中青年PCI术患者恐惧疾病进展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生活质量量表及各维度得分 相关结果显示,本研究PCI术患者FOP总分(33.73±5.82)分,其中FoP-Q-SF≥34分132例,FOP心理功能失调发生率达54.8%,处于中等偏高水平。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5.09±5.53)分,处于中等水平;其中51例(21.16%)患者自我效能感水平较低,145例(60.17%)患者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45例(18.67%)患者自我效能感水平较高。中青年PCI术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生理健康、社会家庭)、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体力、病情、医疗状况等)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量表及维度得分详见表1。

表1 中青年PCI术患者FOP、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得分

2.3 中青年PCI术患者恐惧疾病进展、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相关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CI术患者FOP总分与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均存在显著负相关(r=-0.500,P<0.01;r=-0.524,P<0.01);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存在显著正相关(r=0.545,P<0.01)。见表2。

表2 中青年PCI术患者恐惧疾病进展、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评分间的相关性(r值)

2.4 自我效能在中青年PCI术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及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 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方法对本研究量表的所有条目进行未旋转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共抽取10个特征值>1的公因子,其中第1个公因子对总变量的解释率为28.8%,低于40%的临界值[6],说明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可进行下一步数据分析。运用AMOS 28.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计算标准化的路径系数,见图1。通过修正指数对模型进行修正,拟合结果显示:χ2自由度比(χ2/df)=2.494,拟合优度指数(GFI)为0.867,调整的拟合优度指数(AGFI)为0.826,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为0.069,拟合指数均达到要求,该模型可接受。采用Bootstrap法随机抽取5 000个样本,结果显示,Z值均>1.96,且各路径效应的95%CI均不包含0,表示中介效应成立。恐惧疾病进展通过自我效能对生活质量的间接作用为:-0.544×0.366=-0.199,其对总效应的贡献率=-0.199/(-0.599)×100%=33.2%。具体效应分解值见表3。

图1 自我效能在恐惧疾病进展与生活质量间中介效应的结构方程模型(标准化)

表3 自我效能中介模型各变量效应值(标准化)

3 讨论

3.1 重点筛查评估,及时给予针对性疏导 本研究中,中青年PCI术患者FOP心理功能失调发生率占54.8%,稍高于杜培娟等[7]的研究结果。分析原因可能是本研究中患者多为男性并且事业处于发展期,其作为家庭经济及精神的重要支柱,病情恶化将进一步增加家庭负担及影响个人价值实现。其次,PCI术后需终身服药,疾病的慢性持久性和不确定性、高复发率、担心影响生活、工作和社交等多重压力,使患者产生显著的恐惧疾病进展心理。中青年PCI术患者FOP心理功能失调发生率较高,因此医护人员应注意识别中青年PCI术患者FOP状况,可通过健康宣教、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音乐疗法其他心理干预等方式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对于降低患者的FOP水平意义重大。

3.2 提高自我效能水平,稳固自我管理核心力量 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中青年PCI术患者自我效能感不足,原因可能是缺乏对疾病的充分了解和知识,对于应对措施不够自信;疾病症状和治疗带来的疼痛不适、对慢性病的长期治疗降低了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8],沉重的心理压力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行为,从而促进疾病的复发。医务人员可通过正念减压或同伴教育等方法指导中青年PCI术患者进行自我激励,稳固自我管理核心力量可提高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形成积极的态度。

3.3 中青年PCI术患者自我效能、恐惧疾病进展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本研究中,中青年PCI术患者自我效能与FOP呈负相关。自我效能感越高的患者,其应对疾病和困难的态度越积极,对治疗效果更有信心;而低水平自我效能感的患者面对疾病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时,情绪波动较为明显,往往过分担忧焦虑,FOP程度加重。中青年群体“上有老下有小”,并且事业处于上升期,若高水平的FOP未解决或应对无效,不仅影响治疗信念和治疗依从性[9],还容易导致兴趣减退、过分忧虑、急躁易怒和睡眠障碍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PCI术治疗的目标之一,值得引起医护人员及患者自身的重视。

3.4 自我效能在中青年PCI术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和生活质量间具有中介效应 本研究显示,自我效能在FOP和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占33.2%,说明FOP不仅可以直接预测生活质量,还能够通过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影响生活质量,中青年PCI术患者FOP对生活质量的效应中有33.2%是通过自我效能的中介效应发挥作用。因此,提高中青年PCI术患者的自我效能对于降低患者恐惧水平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充分地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更主动地获取疾病相关知识,主动寻求社会支持及利用社会资源,增强患者自信心、缓解压力,从而缓解过度恐惧心理,提高生活质量[10]。

综上所述,中青年PCI术患者恐惧疾病进展与生活质量间存在直接关系,且自我效能在恐惧疾病进展与生活质量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提示是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及宣教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可通过提供信息、设定目标、指导改善生活方式、积极寻求支持和帮助、积极心理干预等方式引导患者增强信心、积极应对,从而降低疾病恐惧,达到改善生命质量的目的。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仅调查了1所三级甲等医院的中青年PCI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样本代表性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可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长期的纵向调查探索更全面的数据,进一步了解中青年PCI术患者在不同康复阶段的恐惧疾病进展水平及追踪各变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猜你喜欢
恐惧进展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恐惧更奇怪
恐惧
恐惧的对立面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寄生胎的诊治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