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星辉:星星之辉照亮环保之路

2024-03-31 03:53张威通讯员高若晨
工会博览 2024年8期
关键词: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生

□本刊记者 张威 通讯员 高若晨

她秉持脚踏实地的治学态度,注重知行合一的研究方法,对于所研究的问题能够做到“尽其理、究其难”的深入探究;她长期致力于流域水土环境研究,在高含沙河流水质过程、河流温室气体排放规律和流域水土环境演变机制等方面作出了系统性和开创性贡献,为变化环境下流域水土环境跨介质减污降碳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等荣誉奖励;她在国际顶级期刊与环境领域权威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主持重点项目及课题30 余项……她就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夏星辉,中国环境学一名优雅的“科学匠人”。

“脚踏实地是做科研最重要的品质”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2015 年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016 年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夏星辉用这份出彩的履历告诉人们,在科研的道路上从来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一步步迈向科研的高峰。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野外采样的过程中,夏星辉总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并在遇到困难时理性思考问题的来由,将挫折变成科研过程中的宝贵经历。

在一次采集水库沉积物样品的过程中,科研小组租了一辆体积较大的客船,当时水面上风平浪静,干扰较小,但大家却始终无法使船在采样点稳定住,这样就很难采到需要的沉积物样品。一直拿着采样仪器的男生累得满头大汗,大家刚刚来到野外时还是欢欣愉悦,后来就变得垂头丧气起来。见此情景,夏星辉便鼓励大家不要急躁,应该积极思考,找出原因。终于,同学们发现由于船体积过大,而且配备的是自动引擎,即使在无风的水面,位置也难以固定住。于是,大家当即决定换成一艘手动控制的小船,终于成功稳定在采样点,采到了实验所需的样品。

夏星辉后来常常在自己的课堂上提起这件事,并语重心长地告诉学生们,在科研上遇到困难首先要善于思考,而不要畏惧退缩。

这虽然只是夏星辉科研过程中的一件极小的事,但却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她对待科学研究一贯秉持的理性认真、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她和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的课题是“流域水沙条件对水质的影响过程及机理”,这一课题在环境生态领域一直少有人问津,但在夏星辉眼里,却是她认定一定要做好的大问题。夏星辉直言:“我不会追求国际研究的热点问题,而是更关注当前实际存在的环境问题,只要存在,其背后隐藏的科学问题就值得我去研究。”

世界上许多河流具有高泥沙含量的特征,我国尤为突出,黄河就以多泥沙著称,但目前现行地表水质量标准、水质监测规范以及水污染防治技术不适用于高含沙河流,严重影响流域水环境管理决策。因此,夏星辉团队针对这一国家重大需求,以我国河流的主要污染物(耗氧性有机污染物、有毒有机污染物、含氮化合物和重金属)为研究对象,以黄河、长江和海河为研究重点,阐明了泥沙对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的影响,揭示了泥沙对水质的影响机理,剖析了泥沙对水质评价的影响,并取得了开拓性和系统性的创新性成果,共发表了SCI 论文110 篇,8 篇代表性论文他引900 余次,成果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肯定和高度评价。2022 年,她作为环境科学专家,又就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问题做出了细致的分析和建设性的治理意见。

“我只是热爱科研,每每看到成果出来,总能给我莫大的鼓励。”面对自己的一份份成果,夏星辉如是回应。也许正是这一份热爱让她在其耕耘的领域翻过一座座高山,跨过一条条长河,取得一次次突破,为我国相关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我是一名北师大人”

1992 年,夏星辉从武汉大学环境科学系本科毕业,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攻读硕士。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是由我国著名环境保护专家刘培桐先生创建,也是当时国内最好的环境研究所。她坦言,自己在本科期间就一直向往能够来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深造。经过努力,她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师从许嘉琳教授。

“许老师是一名严师。”夏星辉回忆道,“这种严格的要求培养了我,给我以后的科研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1998 年,夏星辉在北京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应母校邀请,她回到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任教。从此,她与北京师范大学结下不解之缘。“我是一名真正的北师大人。我非常热爱母校,是她成就了我;我非常热爱环境学院,是环境学院给了我各种锻炼的机会,引领着我在教学和科研的道路上一步步前进。”

夏星辉在师大成长,从默默无闻到享誉中外,从一名青涩的青年教师成长为从容淡定的科学家。她活跃在讲台上、实验室里,或是奔波在祖国的大江大河间,抑或辗转于学术会议,她的工作、生活忙碌而充实,单调却不枯燥。

“学生是教育者最好的‘硕果’”

“当看到学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施展才华,取得优异成绩,实现人生价值时,曾经是他们导师的我真的感到无比高兴。”夏星辉曾这样说过。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帮助、对人才的发掘和培养始终是她努力的方向。让更多优秀人才接续科研事业,服务社会发展是她奋斗的目标。

多年来,无论科研工作如何繁忙,夏星辉一直站在教学一线,始终以一名教育者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本科基础课程,还是研究生交流研讨,她都会认真对待,绝不丝毫懈怠,并常年为本科生开设专业课程《环境监测》和《环境与健康》,鼓励本科生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我非常愿意指导本科生做科研项目,通常会让本科生和研究生一起开组会,鼓励他们在本科期间培养较好的科研素养,这也是我作为一名教师该做的事。”她常说,做科研最讲究脚踏实地,一定要先打好专业理论基础,然后积极培养自己的实验技能,并在日常学习和科研中锻炼逻辑思维,“最重要也是最容易忽略的是锻炼文字概括能力和写作能力,这样才能做出好的成果并将它完整准确地描述出来”。

在北京师范大学,夏星辉的课堂总是一座难求,而她也从未辜负学生们的期待。“夏老师讲课时语速不紧不慢,对我们就像邻家姐姐一样平易近人,细心呵护。她的教导令我们受益匪浅。”这是学生们对于夏老师最真诚的评价。对于有志做科研的同学,她更是会倾尽全力悉心教导,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和心得分享给学生。

“我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施展才华,取得优异成绩,实现人生价值。”这是夏星辉对学生们的真挚祝福。迄今为止,她已经培养出数十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学生们带着夏老师的期待与嘱托,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诠释着一名教育者最好的“硕果”。

如今的夏星辉,认真踏实、严于律己,执著地耕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她总是从容不迫地在科研的高峰上不断攀登,从不妥协、从不畏惧,哪怕这座高峰后是更高的山,这条路的尽头还有更远的征程。她的安静里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她的不争里是对真理的渴望,她的随和里饱含着对生命的热爱。她也期待着,有更多有志中国环境事业的青年们,能够坐得住“冷板凳”,踏踏实实地去探索更多的真理。

夏星辉(前排右二)与她的团队成员

猜你喜欢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生
北京师范大学长春附属学校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葛建全
环境
赶不走的学生
Moliere’s Sublimation of the Three Unities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