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能张“嘴”的吞油船

2024-04-01 09:47陆悦铭
船舶经济贸易 2024年2期
关键词:溢油分散剂海面

陆悦铭

近百年来,全球经济迅猛发展,催生了石油工业及运输业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便是频发的海上溢油事故。海上溢油源于石油开采、运输、装卸过程中发生的事故,还有战争导致的石油和石油制品泄漏等,均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灾害。无论是天灾抑或是人祸的海上溢油事故,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为严重的是给海洋生态带来无可挽回的影响,其中的大部分事故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短期内难以消弭。

溢油的危害

海上发生溢油事故后,将在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生产、人类身体健康等三个方面带来严重的危害。

(一)任何种类的石油或石油制品在海上发生泄漏时,由于油质成分、粘性的不同,会在海面形成薄厚不等的油膜,降低了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了海水中的含氧量,容易造成水生物大量死亡;溢油会粘附在海鸟羽毛上,使其失去保温与飞行能力,无法飞行的海鸟最终会因溺水、饥饿或失去体温而死去;溢油中含有的有害物质会在鱼、虾、贝壳等生物内不断累积,并通过食物链不断传递,若人类食用了受污染的海产品,这些有害物质就会进入人体危害身体健康。

图1 大量鱼类用油污染而死亡

图5 利用围油栏进行海上溢油的圈控

图6 使用船舶在有溢油的海面上撒分散剂

图7 使用飞机在有溢油的海面上撒分散剂

图8 将围油栏圈控的海上溢油进行现场焚烧

(二)由于石油或石油制品具有易燃易爆的危险特性,当其溢出后,对个人安全和公共安全都会产生威胁。在油溢出的初始阶段,或轻质石油及轻质石油制品的厚油区可能存在易燃气体,这些气体遇到明火就会燃烧而导致火灾。

(三)石油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最典型的是苯及其衍生物,它可以导致中毒和影响神经系统,长期暴露在这种有害物质的环境中,会带来较高的癌症发病率。此外,溢油还会对渔业、旅游业、海洋养植业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溢油的应急处置

沿海各国人民都在探索海上溢油回收的途径和技术,以减少海上溢油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损害。目前,常用的海上溢油应急处置主要有四种。

(一)机械回收法,即利用围油栏进行海上溢油圈控,再利用收油机等将上层的溢油或油水混合物吸进船舱内;经油水分离后,将海水排出、溢油存储在专门的船舱内并送岸上处理。用特制的亲油疏水拖网或吸油棉、吸油索、吸油枕(一般用各类毛发和秸秆、海绵和塑料等制成),在海面把溢油吸起来,在回收船上把溢油挤出来或刮下来,亲油疏水物继续循环使用,优点是溢油容易回收和可继续使用。

图9 撒了某嗜油细菌的溢油海面

图10 在两舷侧布置伸出舷外的溢油回收装置

图11 在船首设置特别的溢油回收装置

(二)化学消油法,即在有溢油的海面上撒分散剂(分散剂通常是由表面活性剂、渗透剂、助溶剂等组成的均匀透明液体)分解海面的溢油,使其沉浮到水下,随海水流动而扩散,便于利用海水自身的净化功能降解和净化;在有溢油的海面撒凝油剂,它与分散剂相反,可以使溢油凝成浮在水面的粘稠物、果冻状物或硬油块,方便打捞和有效防止溢油扩散;还可以在有溢油的海面周围撒集油剂,也称化学围油栏,短时间内溢油将向中心集中,从而起到围油栏的作用,把油控制起来,也方便打捞溢油和防止溢油扩散,这些方法的弊端是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和溢油不能得到继续利用。随着技术的进步,化学消油法的危害将会越来越小。

(三)物理消散法,即通过外部环境作用,加速溢油的自然分解和损耗,其中有大家熟悉的现场焚烧、高温暴晒。不是所有的溢油都能燃烧,不完全燃烧带来的浓烟废气也是污染物,这是该方法的局限性。

图12 在船首设置“传送带”的溢油回收装置

图13 双体溢油回收船

图14-1 “BOTTSAND”号航行中

(四)生物降解法,即利用某些天然存在于海洋或土壤中、实验室培育有较强氧化分解石油能力的微生物——嗜油细菌来把溢油“吃掉”,变为二氧化碳和水,达到清除海上溢油的目的,这是最好的方法,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上述四种处理方法中,只有生物降解法不会引发二次污染,对环境友好、对人和环境造成的影响最小,但是目前仍然受到技术和成本的限制,还难以应对所有的海上溢油或大规模的溢油事故;化学消油法和物理消散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带来二次污染;机械回收法目前还是首选,利用溢油回收船能快速清理溢油,回收的溢油还可以再利用。

溢油回收船主要作业方式介绍

溢油回收船主要作业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两舷侧布置伸出舷外的溢油回收装置(平时收起来放在舷边),当进行溢油回收作业时,船舶低速前行,溢油在回收装置的引导下进入舷侧的溢油回收门,然后进入回收舱。

另一种是在船艏布置特别的溢油回收装置,平时收起来放在船艏,当进行溢油回收作业时,该装置伸出船艏外并且张开一定的角度,船舶低速前行,溢油通过船艏的回收装置和引导设备,将溢油回收进入舱内。

还有一种是通过不停滚动的亲油疏水“传送带”,溢油被吸附于“传送带”表面上而进入回收舱,溢油在回收舱中被刮下来后,继续去吸附溢油。

由于受回收舱舱容的限制,储存在回收舱中的溢油满了后必须输往油驳船或岸上的储油罐。双体溢油回收船因此面世,双体船与单体船相比,最突出的优点在于前者的作业面宽度和舱容更大、回收溢油效率提高。

一艘能张“嘴”的吞油船

可能出于提高回收溢油效率的考虑,1984 年,德国C.Lühring 造船厂研制和建造了一艘特种的溢油回收船“BOTTSAND”号。与其他船舶不同,该船在非作业时是一艘单体船,只有需要进行回收溢油作业时,这艘船可从船体中心轴线分开而成为一艘特别的“双体船”,这样可以增加其作业面宽度,从而提高了回收溢油效率。分开的船体是通过位于接近船尾的一个链轴连接在一起的。

图14-7 “BOTTSAND”号完全张开“嘴”的船尾

“BOTTSAND”号溢油回收船配置常规动力全回转舵桨(双机双桨);船长46.3 米、宽12 米,回收舱舱容790 立方米,最大溢油回收能力140 立方米/小时;船体前部可张开形成65°的扫油功能的“嘴”;配备了7 名船员。

德国在清理溢油的过程中,发现“BOTTSAND”号可以与机械回收法相结合,即利用围油栏进行海上溢油圈控,然后让圈控的溢油在最后面的端口流出,跟着的“BOTTSAND”号就将溢油全部“吞进肚里”,这样的清污作业面更宽,回收溢油的效率更高。

可能是对“BOTTSAND”号溢油回收效率满意,3年后德国又建造了一艘姊妹船“EVERSAND”号。

目前,“BOTTSAND”号和“EVERSAND”号仍然在服役中。

图14-8 “BOTTSAND”号配置的全回转舵桨

我国设计了一艘有两张“嘴”的吞油船

目前,国内外现有的溢油回收船大多数存在舱容小、回收溢油效率不高和处置能力不足的缺陷,无法应对大规模或大范围的溢油事故。如果采用加长两舷侧伸出舷外的溢油回收装置,又存在强度难以满足要求的问题。德国的“BOTTSAND”号和“EVERSAND”号溢油回收船,两个船体是通过位于接近船尾的链轴连接在一起,只能适用于小面积作业。

武汉理工大学设计了W 型溢油回收船,比“BOTTSAND”号多一组船体,在船体展开时能增大扫油面积,提高吸油效率,从而克服了以往溢油回收船作业面宽度小,收油效率低下的缺点。

“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就会如何对待你。”我们的生态环境已经越来越脆弱,我们真的不能再给它添麻烦了。石油业已经走了很远,而溢油事故不断向我们表明,必须总结经验教训做得更好,才能使海上钻井和石油生产更加安全。相对而言,溢油在大海中的处理相对简单,一旦受天气和海况、围油和回收速度等复杂条件影响,溢油可能祸及海岸线,而海岸线往往有取水口、沙滩、岩石、湿地和敏感地区等,清理工作更加艰难,清理后的油泥、污泥运输和贮存十分复杂,处理将更加耗时、耗资、耗力,需要我们防患于未然,防止事故的发生。溢油的生物降解技术被认为是净化海洋石油污染的最根本、有效技术之一,它最大的优点是不会产生二次污染,需要科技工作者攻克难关。★

图15 停泊待命中的“EVERSAND”号

图16 张开“嘴”吞溢油的“EVERSAND”号

图17 W 型溢油回收船示意图

猜你喜欢
溢油分散剂海面
海面床,轻轻摇
近岸溢油漂移扩散预测方法研究——以胶州湾溢油事件为例
基于GF-1卫星的海上溢油定量监测——以青岛溢油事故为例
第六章 邂逅“胖胖号”
海面上的“一千座埃菲尔铁塔”
一种改性木质素基分散剂及其制备工艺
APEG-g-LA的制备及作为水煤浆分散剂的应用
白炭黑及其分散剂的发展及在轮胎中的应用
对白茆沙水域溢油事故后修复治理的思考